•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品德学科发展性评价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1-10-21 18:26: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应当促进学生发展,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本文着眼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从动态化的评价过程、注重质性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对象和合理化的评价工具等策略,对品德学科发展性评价作了较为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并较好地阐述了“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这一宗旨,使学生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激励评价发展成长

    2004年11月,在上海电视台、东方网和少年报社联合举办的“创新作文大赛”上,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俞铮铮的作文《老师,请看看我的闪光点》获得了一等奖。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向老师、家长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学生?

    老师:

    今天,我拿到了《学生评价手册》,看到您对我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难过,您是这样写的:原本你可以学得很好,你的好动,使你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老师希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

    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呢?虽然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

    我竖笛吹得很好,那是我的一个闪光点,老师您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笛声吧!同学们曾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会吹这么多曲子?”我现在的水平在班级中是数一数二的。

    老师,您一定还记得我写的小诗《我的妈妈》吧!您把写得好的诗贴在墙上,我的诗被贴在第一页,您知道,我心里有多么自豪啊!

    我还会朗诵,您让我主持过主题班会;我的双手也很灵巧,我会剪窗花、折飞机、做糖纸人……

    老师,这些好的地方都是我用功练出来的。您能不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了吗?我一定要多加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像成人一样的小学生。

    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其值得称道的“耀”点。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的是自信和勇气,是无穷的快乐。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开展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了解学习成绩、问题和需要。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发挥其强化和教育功能。

    一、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实施日常化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重视儿童在生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品德学科发展性评价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从时效性分析,大致可分为日常性评价、主题活动评价(或主题单元评价)、阶段性(学期)评价。

    1、润物无声——日常性评价

    日常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指的是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表现的随机评价,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指导及激励作用是随时可显现的。教学过程总是伴随着评价。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品德新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日常性评价。因为品德课程实质上是明辨时非真假、不断澄清价值的课程。课程的实施取决于不同价值观点的碰撞,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取决于来自师生的美好情感的润泽。没有了课堂中的日常性评价,课程就失去了生成的基础。日常性评价来自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等信息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中自然生成,与课堂教学浑然一体,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成长的过程,直接促进或者阻碍学生的发展。

    如在《品德与社会》第三册“稳馨一家人”这个活动单元中,教师在上《我也会当家》一课时,先问学生有没有当过家,再让当过家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当家经历,然后让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在当家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和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让同学制订一份当家计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评、互评,让他们在互评中体验真实的生活感受。课后,再布置了生活实践题,让学生回家后按照计划行动起来,碰到困难,请爸爸妈妈帮忙。先让父母评一评,然后参加班级的评星活动。

    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是学生天天都在过的日子,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与同学争吵、损坏公物、挑吃挑穿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大多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但也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品德课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与教育活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程度,更要把目光投向他们投入活动的欲望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他们在活动中的情感变换,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尝试的种种方法以及思考的方式,他们与别人合作的愿望和能力等。

    日常性评价的方法很多。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类:

    (1)激励式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付出。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例如在学习《可爱的家乡》时,学生展示了自己了解到的自己家乡的特产(或者传说、景观、历史等),教师即通过学生的提议分别对他们的学习给予一星到五星的评价。如果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得不够清楚,这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当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当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

    (2)期待式评价。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个性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如在上《亲亲热热一家人》时,课前让学生完成书中的小调查,课堂上检查时发现仍有两三个学生未完成。这时,老师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这次调查许多小朋友完成得很不错,没有完成的那几个小朋友一定是忘记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补回去的,对吗?”第二天,这几个小朋友果真完成了调查任务,且迫不及待地拿给老师看。

    (3)接纳式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想法,然后帮助学生对个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如在上《讲谦让》时,教师出示了“在公共汽车上,李明没有给张伟让座。如果你是李明,会怎么做?”一题时,有位学生回答道:“我会马上把座位让给张伟”。教师笑着夸奖道:“你真棒!”。而对回答:“如果张伟个子比我高,我不一定会让位给张伟。”、“如果张伟身体不好,我才应该让位给他。”、“如果我当时身体不舒服,可以让张伟与我挤在一起。”教师则不作任何评价。从互利双赢的价值观和维持底线伦理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回答是符合现实的。他们的评价并没有完全排斥他人的想法,体现的就是一种道德思维。

    (4)否定性评价。当学生的认识或行为发生明显错误时,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否定性评价。比如在教学《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中,当讨论“假如你遇到火情怎么办?”许多同学都表示要救火时,教师果断使用了否定性评价,并告诫学生生命是第一位的。当别人发生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关心,但抢救要讲究方法。

    2、“动”之以情——主题活动(主题单元)评价

    主题活动评价(或主题单元评价)是学生完成主题活动(或主题单元)后的反馈、小结,也相对于一个学习阶段的评价。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外,教师还应在主题活动或者主题单元学习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家长将日常学习记录、调查问卷、主题活动报告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以各种形式开展评价,呈现在学生、家长面前,分享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明确改进的要点,并指导制定改进计划,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主题活动(主题单元)的评价最能清晰地表现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方法,表现出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表现出学生活动中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活动(主题单元)的评价不一定都如案例阐述的方式评价,它可以是展示性评价,可以是表现性评价,可以是情境测试等。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的特点,评价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评价活动的合作性,有的侧重于评价信息整合的能力,有的侧重于评价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这些过程性的评价,清晰地记载了学生成长的足迹。

    “我在班级中”单元主题活动学生学习评价表

    学校 年 班 姓名

    经过一连串的“我在班级中”活动之后,相信你一定收获许多。赶快将你的心得与我们分享吧!

    ※ 在这些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

    □ 1:“分享快乐”大策划。

    □ 2:“六一”大行动。

    □ 3:有趣游园会

    □ 4:

    我的表现:

    1.我能积极参与每项活动。 我给自己: 同伴给我:

    2.我能尽情享受活动中的快乐。 我给自己: 同伴给我:

    3.我能对节日策划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给自己: 同伴给我:

    4.我能体验到节日策划、准备过程的乐趣。 我给自己: 同伴给我:

    5.我能在庆祝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我给自己: 同伴给我:

    5.活动结束后,我能帮忙整理环境。 我给自己: 同伴给我:

    在学习过程中

    我知道了

    爸爸妈妈说:

    老师说

    教材为我们设计了很好的评价栏目,但单靠每节新课上的评价是不够的,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可根据课文内容而定,一般是一至四周一评。在评价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上表,学了《我在班级中》主题活动后,我们进行评价。在使用这个栏目时,老师请同学们自己给自己评一评,能做到的就涂上红“★”,最多涂五个。做不好的同学不要着急,一周后再来评一评,做到了,也可以涂上红“★”。这样,后者的评价的次数和时间与其他同学不同,体现了差异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激励作用,为人的发展服务。品德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以及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品德新课程的评价也提供了多种平台。例如评价与争章活动相结合,较好地整合了教材内容与争章活动内容,发挥了学校整体育人的功能,是品德新课程主题活动评价与其他教育活动相互整合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我们尝试将发展性评价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结合起来。如《品德与社会》第一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打破单元的界限,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共设八枚。主要程序如下: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报名注册,申请考章,小组考章等几个环节开展。考章以学生的申请为准,面向个体,可灵活机动安排参加人数、地点和时间。一般根据学生不同程度需求而定。如以《品德与社会》第一册为例:

    教 材

    章 名

    获 章 要 求

    第一单元:

    1、天生我材必有用

    2、取长补短

    3、你的我的榜样

    4、竞争与合作

    交往章

    友谊章

    1、同学之间相处时,能为别人着想,不为一点小事赌气,能宽容、体谅同学。

    2、收集一个名人论友谊的故事或格言两条。

    3、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乐于交往,做5件帮助同学的事,并想办法记下来。
    第二单元:

    1、我来画棵家庭树

    2、我家的故事

    3、家人关怀我成长

    4、欢迎来我家

    孝敬章

    礼仪章

    1、能选择一、二个自己孝敬家人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2、当一周“家长”,安排一家人的生活;会在星期天操持主要家务,根据家庭成员的情况安排食谱。

    3、模拟实践,邀请同学到家做客,交换地址、电话号码;课后,到同学家做客。
    第三单元:

    1、从小爱学习

    2、做学习的有心人

    3、学习天地多宽广

    4、寸金难买寸光阴

    阅读章

    惜时章

    1、办一本借书证,到新华书店看书、上网浏览,记好学校收获。

    2、观察同学的学习好习惯,记下来交流。

    3、收集惜时谚语;制订《每日课余时间安排表》。

    4、访问一位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人,写好访问日记。
    第四单元:

    1、生活中的你我他

    2、走进市场

    3、农产品的家园

    4、日新月异的生活用品

    理财章

    信息章

    1、了解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能统计月家庭支出金额。

    2、会合理使用零钱,会到超市、市场购买有关物品。

    4、热心收集信息,掌握信息分类方法,备有信息卡。

    2、运用信息为自己和集体服务,在小队、中队中交流。

    此外,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我校园”公益广告语征集活动和“家乡环境调查”、“童眼看家乡”等系列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写出以宣传公民道德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语,如“随手做环保,校园更美好”、“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通过演讲、征文比赛、报告会和“小小画笔绘明天”、组织队员参观农业示范园,学生们参与其中,从活动中激发了爱家乡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句句关情——阶段性(学期)评价

    学期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不是过去期末考试的翻版。它侧重的是一个学习阶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品德新课程是按照主题设计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不同的主题活动构成了同一个主题单元,不同的主题单元构成了一个阶段(学期)的教学活动。因此,主题活动(主题单元)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轨迹,是阶段性(学期)评价的基础,是阶段性(学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看来,阶段性(学期)评价不应该是期末的一次综合性评价,而应该是建立在日常性评价、主题活动评价、主题单元评价基础上的分析和评定,即阶段性评价必然建立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如《品德与生活》课程阶段性(学期)评价案例:

    老师给我的评价

    你真棒

    还不错

    要加油

    行为与

    习惯评价

    标准

    在生活中尊老、爱老、敬老

    爱护资源,节约用纸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

    技能

    评价

    标准

    认识自己的身体,懂得保护身体的方法

    了解家乡的自然、社会概况,初步发展社会调查能力。

    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了解秋季收获物的特征与变化,发展多角度观察能力。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与差异。

    了解与声音有关的科学常识,初步具备从事简单的科学试验、调查、统计的能力。

    懂得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及其与森林的关系,初步具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能力。

    情感

    态度

    评价

    标准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按时准备活动工具和材料。

    活动中爱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喜欢并善于和同学、老师及其他人交流、合作。

    认真制作自己的小作品或完成小试验

    对本学期的各主题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欲。

    关注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

    评价标

    准过程

    与方法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自主地探究,获是感受和体验。

    尝试用观察、调查、访问、统计、科学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小伙伴对我说:

    ◎你真棒!向你学习!( )

    ◎你做的不错!要争取更上一层楼!( )

    ◎要加油啊!努力会比现在做的好!( )
    爸爸妈妈想对我说:
    我对自己的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表现感到!( )

    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根本在于改变以一个“等第”(或分数)评定一门学科的现状。阶段性(学期)评价必须清晰地反映出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我们试图从生活的整体性入手,按照主体单元学习的逻辑,选择主要活动,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更加清晰表明学生在各个主题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评价方法注重质性评价

    在品德课中,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可以通过定量评价呈现出来,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无法量化”,或是“不确定”的,只能通过定性评价进行。然而,一方面被评价者(学生数)多,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差异性大,而教师在品德课课时数少的情况下,记录的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局部的、即时性的资料;另一方面,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隐性,内心所想与所做、想做的与做出的可能不相符。这样,教师做出的随机评价、综合评价便容易带有主观性,与学生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导致信度较低。如果未能与学生本人进行交流,让学生被动接受,便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这样学生的学习可能没有丝毫的改进,甚至形成师生间的对立。

    据此,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组织评议,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激励。

    1、交流评议法。参加评价的人根据评价的内容对被评价人进行事实判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给予质性或者量化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阶段性评价中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如在期末开展自我汇报和小组讨论,大家根据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给予“星级”评价;二是在一个活动结束后对参与的同学的评价。比如在一次调查性活动结束后,大家根据各种信息的反馈对参与活动的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给予“星级”评价等。

    2、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是否认真、积极参与活动,活动中是否自信,是否善于与人合作等方面,还要注意哪些学生对特定的活动表现出兴趣或展示技巧?他们问些什么问题?对什么任务感到困难?有什么进步?……要及时记录,在一定的时间加以整理和分析。如我对三(2)班一位名叫王小兵的同学作了一阶段的观察,记录是:上课发言比较积极,但口头语言组织能力欠强;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比较积极,但分小组活动时经常离开自己小组,去和别组同学玩,讨论时不怎么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上网查资料,但课外调查、采访等作业经常不完成。

    3、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汇集了学生整个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呈现出学生的努力与成就,是评价学生学习最好的证据,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学习成长史。学生个人学习档案,以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档案内容包括学生把自己在品德课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的进步和成就。可以诉说这一年来学习之旅的项目;展现“目前最佳作品”的项目;来自家长的讯息……如余萍同学的学习档案袋里有下列内容:一张“我的自画像”、一张“我的明星卡”、一份“我的阳光计划”、“我的优点和缺点”、“我的小小进步”、“妈妈今天做的事”、“今天我当家”活动家长反馈意见表、“校园里的发现”、“家乡物产——萝卜干的广告语”、发展性评价表……档案袋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进步情形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使得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的学习,成为积极主动的自我评价者。

    4、描述性评价。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教师通过描述性的评语,具体肯定学生的优势和进步,明确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实质上是对学生一次个别指导,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描述性的评价应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评价的方式应当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成长阶段而变化。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阶段和知识形成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我校精心提炼的课堂教学用语一百句,有赏识类的:你敢于向教材(老师)提出个人想法,非常了不起!……有激励类的:你出色的表现证明了你的能力,只要在某方面加把劲,你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有纠正类的: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有品行指导类的:即使跌到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站起来,这才是最棒的!……等等,这些激励性评价词语体现了评价的核心,即人文关怀!

    三、多元化的评价对象

    要恰当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还有必要注重评价过程的多主体参与协商,即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与该学习活动有关的人一起参与评价。因为仅靠自我评价或者仅靠他人评价,都有其局限性。只有把多主体的意见综合起来,在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评价意见,才能取得最佳的评价效果,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加油站”。

    1、学生成为主动的自我评价者。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我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辩证、自我澄清、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把评价的“主角”让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他人的言行和品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明晰道德观点、提高道德认识的过程,成为探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成为分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乐趣的过程,促进品德内化的过程。

    学生无疑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在学期结束前,学校组织进行“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这学期的我”、“爸爸妈妈心中的我”和“明天的我”的评价,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师生之间协谈评价。评价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在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随时进行。在个性化教学中,提倡教师摈弃正式的评价工具,通过观察学生、与学生谈话和讨论,来了解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坦诚交流,使学生和教师对彼此都有深入的了解,最终形成彼此相容的“搭档”。我们鼓励教师自己组织学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并设置相关的问题,如:a、同学们喜欢我的课吗?为什么?b、与其他老师相比,我的课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c、你们希望老师怎样上课?d、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评价我的?e、你有什么需要老师特别提供帮助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交谈,师生之间互为评价而形成的结论,双方最容易接受,也更接近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更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家校形成评价合力。评价的信息来源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应拓展到学生发展的各种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在评价中,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相互促进,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改正不足,继续努力,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份报告,建议采用哪些活动和方法来帮助这个孩子发展。如本学期期中,老师设计了一张“发展性评价表”。

    一(下)年级《品德与生活》评议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参考标准

    自 评

    同学评

    家长评

    教师评

    总 评

    参与活动

    做好相关准备;积极参与活动;具有环保意识;自理能力强

    独立购物

    文明购物;排队结帐;购买的物基本正确。

    礼貌待客

    掌握电话接听礼仪;能文明待客;尊重他人习俗。

    做好值日

    学习分工合作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产。

    自觉学习

    上课认知听讲;按时完成作用;做事专心。

    锻炼身体

    有锻炼习惯;知道锻炼的方法。

    发展兴趣

    有正当兴趣爱好;坚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觉阅读

    自己拥有一批课外书;坚持经常看课外书;说出一些课外知识。

    乐于助人

    决心同情别人;掌握安慰别人的技巧;有帮助别人的行动。

    总体评价(描述性评语)

    此表格先让学生自评,给自己画上“★”,每个方面最多五颗,再分小组互评,然后由家长评。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袋,写成描述性评语,鼓励学生,向家长反馈,并提出如何促进学生发展的建议。如李冬青同学的评语如下:你上品德与社会课,积极发言,积极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大胆表现自己,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你设计的广告语新颖、有独创性,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半学期来,你有很大的进步:小组活动时不再乱跑了,能和小组里的同学合作,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在认真倾听、完成作业方面还要努力,再加油,祝你下半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合理化的评价工具

    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比较难以评价的,直接评价往往难以操作。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水平,将这些态度和能力的主要构成分解成若干因素,比如:小纸鹤——积极参与奖,智慧星——爱动脑筋奖,笑脸娃娃印章——仔细倾听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性 品德 学科 策略 评价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