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时间:2021-12-05 15:35: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__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表明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拓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发展过程的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起点、目标、任务和实践过程上是一致的。这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关键词:和谐社会__发展规律__战略目标__价值取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拓展,是继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思考的新突破,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一)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良性运行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社会结构和谐、社会阶层之间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最高理想境界。
    我们所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追求和实践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公平正义、富裕幸福、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社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实践,我们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和战略任务,又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指出目前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起点、目标、任务、实践过程等方面是一致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社会和谐的具体内容和达到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会。这样的和谐社会要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富裕、自由、平等、公正、互助、和谐为其价值取向,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尽可能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要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要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和利用,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平等相处、诚信友爱,使整个社会安定有序,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二)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的战略目标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发展过程的统一。就当前来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逐步消除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和谐社会的状态中实现。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国际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种种挑战和不和谐因素。特别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局部利益和具体利益的差别越来越大,利益矛盾十分突出。这些问题若是不能及时解决或解决得不好,自然就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使社会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均衡发展的状态,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避免政治动荡和社会失衡,减少发展代价,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而不断推进的长期历史过程。在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中,我们要立足国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为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切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笔者认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坚持以下几点: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的,是新型的现代和谐社会,所以必须要有先进发达的物质技术作基础,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前进道路上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发展首要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要发展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以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的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前来讲,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要赋予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平等的权利和同等的机会,在承认社会成员因各自的条件和情况不同而带来他们之间在社会利益上的差异之基础上,尽可能把他们在社会利益的差异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大的方面来说,公平应当包括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等各个方面。但目前人们最为关注、也最为突出的是经济公平问题。经济公平包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不同人群,占有和使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占有和使用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公平,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等等。其中最直接、最突出的是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上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因此只能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认识和解决公平尤其是分配公平问题。这就要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3.坚持全局观点,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目前,我国尚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不断涌现出来,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增大。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这一阶段是个矛盾多发期。2003年我国人均GOD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3000美元的目标迈进。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仅就目前而言,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切实解决各种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坚决惩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索贿受贿、贪污腐化等腐败行为,解决好因商业园区开发、征地拆迁等损害群众权利和利益的问题;切实打击“黄赌毒”和各种投机诈骗违法活动;严格查处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从而确立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4.坚持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权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行政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从整体上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健全管理体制,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公民对政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及其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能时,不时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还没有完全克服,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政府机关不依法办事,在征地、拆迁等工作中侵犯公民权利和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他还强调,要依法规范政府行政方式,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逐步形成依法行政、公正廉洁、行为规范的政府运行机制,使各级政府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要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上。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5.坚持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当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无论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还是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和全体社会成员和谐相处,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讲真话、办事实、求实效,深入实际,密切联系各方面的群众,及时了解和解决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把党建成党内和谐、廉洁奉公、充满活力、为民谋利的执政党,进一步增强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和谐是社会前进的润滑剂。和谐可以安邦,和谐才能兴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科学发展,和衷共济,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建设更加富裕、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和谐社会。
    责任编辑__陈黔珍

    相关热词搜索: 深化 构建和谐社会 党对 提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