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内部审计信息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时间:2020-10-26 07:53: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科学技术不会停下自身发展的脚步,在这个大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跨越式地发展,社会各界都将信息化纳入自身建设的工作之中,内部审计也加入了信息化建设的队伍,力求完善自身的审计工作、改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它在为内部审计带来机遇的同时,亦使审计工作处于较为危险的境地,让其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挑战。在此情形下,就使得内部审计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快节奏的信息化环境,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更好地完成自身工作。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内部审计 机遇 挑战

    内部审计的功用旨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营,所承担的责任与工作量都相对较大,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使其在最大程度上辅助自身更好地处理工作事务,提升办事效率,亦使工作质量得到很好地保证。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正视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适时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小风险伤害,完善自身建设。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机遇

    有发展前景与发展价值的事物才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被埋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足以证明其有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必要,我们应该对其有清晰地认识,掌握信息化发展的动向,适时抓住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1.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的集合,在此基础上,它能为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审计人员可在最大程度上将其视为审计工具并加以利用。如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设计软件、数据库分析等审计工具,可利用其进行相应地数据采集、整理、分析,一系列的操作都由信息技术做担保,在功能强大的信息数据库里满足审计数据对准确性、整体性以及协调性的要求,跳出手工审计的限制,有效缩短内部审计工作时间,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

    2.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审计系统数据库只要保证其数据初次采集的正确性,就能为后期的审计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整合的真实性提供保障,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创新内部审计方式。信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促使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得到创新,由传统的手工审计逐渐向信息化的审计方式靠拢,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与当下的信息化环境相协调一致。创新后的审计方式体现在:事中审计、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的远程审计、时刻关注的动态型审计等,总之,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对审计数据进行灵活地掌握,快速有效地对相关审计数据完成查询、抽样审计、综合整理、细节分析处理等操作,此外,还能对数据异常的审计项目进行跟踪调查,时时掌握其动向,积极将其拉回正轨。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传统的审计方式进行创新,不等于将其完全抛弃,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以往通过常规的审计方式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与新时代背景下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而进行创新后的审计方式相结合,在相互地配合下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4.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常规的内部审计目标少有甚至于没有涉及审计制度与审计风险等内容,其业务范围也相对较窄,而信息化的審计方式则将审计制度、审计风险等纳入自身工作范畴之中,在审计业务的范围上,亦打破了常规审计中单方面的财务审计,在此基础上新加入业务审计,并逐步向涉及审计的整体信息系统方向拓展,全方位覆盖审计数据信息。为实现这一系列的审计目标,在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构建之初就与相关审计人员进行了妥善地沟通与交流,在信息化的审计系统正式运行之前就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系统的整体运行、所具备的功能、审计流程、故障处理的有效途径等进行考察,确认无误后方才全方位地投入使用。在此过程中,亦使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地提升,也为新环境下审计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5.节约内部审计资源及成本。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工作,无论是在审计数据的采集还是对其进行的地综合分析与后续处理,都不同程度地从信息化审计那里得到了便利,利用信息化的审计数据处理手段,可在大范围的数据海洋中圈出存在疑问的数据信息,将其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不仅减轻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因其信息化的操作减少了审计人员的介入,从而实现审计人力的节约,从根本上减少审计成本投入,亦使审计效率有所提高。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挑战

    有挑战才会衍生出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就必须正视挑战,迎面出击,在挑战中求生存,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下的内部审计,在感叹信息化所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及时地发现它所带来的挑战,深入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回击。

    1.审计工作量的增加。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由单方面的财务审计转向集财务、业务等相结合的整体数据信息系统审计,这无疑造成了审计工作在量上的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信息化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依赖性的组织,此类组织若想要很好地实现审计目标,就不得不将业务数据的审计纳入自身审计的工作量之中,避免审计监督职能招致弱化。以医院、银行等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的组织为例,其绝大部分的财务信息数据根源于业务系统,若忽略对业务系统信息数据的审计,虽然能相应减少工作量,但是难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从而为自身工作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实行的是系统控制信息数据的审计,在此情况下,若进行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还是以以往进行常规审计的途径完成审计工作,即以计算机、财务软件中存储的数据为审计对象,而忽视了审计范围扩大后,财务与业务相结合的整体信息系统的审计,就会造成审计工作的失真,对原本不应该进行审计的数据信息进行审计操作,造成了多方资源的浪费。

    应对措施:尽快适应审计范围与内容扩大后所引起的审计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在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对业务乃至整个信息系统数据的审计。

    2.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考验。创新后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日具多样性与繁杂性,工作范围与内容也大幅度增加,这就对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在业务能力上提出了挑战,若其继续采用常规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工作地操作,则很难跟上信息化审计方式的脚步,无法对包含于海量数据信息之中的审计任务进行妥善处理,使数据审计的真实性与整体性得不到很好地保障,影响审计工作地开展。

    应对措施:审计人员要创新自身完成设计工作的思路,积极响应创新后的审计方式与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自身完成相关工作。

    3.审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当下的一些组织,其自身信息化建设相对健全,对信息化办公的依赖性非常大,但是在信息化审计技术操作的控制上欠规范。由于信息化创新后的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与范围上有所扩大,审计方式亦得以创新,在对海量数据完成信息化审计时,由于其操作得不到控制制度的规范,由此使审计活动面临较大的控制风险,影响审计工作的安全开展。

    应对措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必须依托全新的控制理念,建立健全信息化控制制度,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亦要对根植于头脑中的常规的控制理念进行创新,使之与信息化大背景下的审计工作相协调。

    4.审计证据获取难度增大。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促使审计工作的数据载体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常规的纸质形式数据存储文本发展为系统化、程序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文本,一方面,审计工作的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的生成,在实际需求产生时,可以仅凭信息化的审计系统中提前预设的业务处理程序来保证实现,纸质文本的生成将不具必要性,由此不难看出,审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对信息化的审计系统以及相关程序操作业务员的依赖性非常大。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数据载体的改变,审计工作若出现失误,能够提供审计证据的只能是动态的信息化内部审计系统,这不同于纸质形式文本数据的呈现,若想要从信息化的设计系统中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必要时必须停止信息化的审计系统的运行,这就可能造成正常运转的审计业务受到妨碍,此外,信息化审计数据的存储介质易受到外界干扰,数据的可信度受影响较大。总之,信息化的审计在审计证据的获取方面还有待改进。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内部审计信息化,让其在信息化这个大背景下适逢机遇,但是又路遇挑战,要想适时抓住机遇,就必须正视挑战,在不断完善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挑战化为促使自身进步的动力,进而更好地处理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韓亚丹.内部审计信息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2014(8):229-230.

    [2]沈延巍.信息系统环境下加强审计工作的措施探讨[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2(2):93.

    作者简介:张军,从事工作:内部审计,研究方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