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小城市涉外公共服务建设研究

    时间:2021-02-11 07:58: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涉外公共服务作为城市国际化建设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其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探索中小城市涉外公共服务建设,完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内容,提高中小城市涉外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以义乌市涉外公共服务的调查研究为例,总结了在义乌经验基础上中小城市涉外公共服务的要点:政府主动规划,成立专门机构;涉外公共服务信息化,与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相结合;社区积极落地政府目标,打造涉外公共服务综合体;“以外管外”,外商自我服务。并对照在义外籍人士对涉外公共服务的需求,提出了居留证件的智能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共设施的语言、涉外信息的畅通等中小城市涉外公共服务建设改进对策。

    [关键词] 涉外公共服务;义乌;中小城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3-0044-03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宣示了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随着进入我国学习、工作、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逐梦”呈上升趋势。据公安部数据,在华停(居)留超过6个月的外国人人数在30余年里翻了30倍,2012年已达60余万人次,而外国人入境人次更是翻了近80倍,2017年已达5836.36万人次。这些数量和增幅都表明外国人已经成为在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人才流动的速度加快,现在全球都在抢人才,抢年轻人,我国要升级换代,要做创新型国家也要面向国际人才。2018年,我国正式成立国家移民管理局,说明了我国的涉外公共服务正与国际接轨,在开放水平上,正以高水平的服务领域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在这样的大趋势、大格局影响下,不但大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中小城市国际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城市的国际化建设所需的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也相应提高。涉外公共服务作为城市国际化建设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其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所研究的城市涉外公共服务仅针对新服务目标,即对外籍人士的涉外公共服务,并不包括对本国公民的涉外公共服务。

    二、义乌市涉外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分析

    所谓城市公共服务就是指城市公共部门面向城市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维护,提供和加强就业岗位,社会保障服务,兴办和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及时发布有关社会信息,为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参与公共事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及创造相关的条件。城市公共服务的框架体系由城市设施建设服务、为企事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对居民生活综合服务及城市科学文化普与教育服务等四大内容组成。城市公共服务中的涉外公共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除了服务对象不同,其服务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基本相同。

    中小城市的涉外公共服务与大城市的涉外公共服务区别是与服务的对象相关。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外籍人士,特别是在浙江中小城市的外籍人士,大多与从事商贸活动相关,流动性大,家族性强,以个体创业为显著特征。这与在我国大城市的科技型、文化交流型、专家型的高层次外籍人才不同。我们以义乌市的涉外公共服务为样本,对义乌的公共安全保障、涉外服务管理、金融、公共卫生、教育、交通、社会组织、专门机构、保险、广告、餐饮服务和公共设施语言、文化服务等12个方面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进行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从中得到了一手的调查数据和资料。以下我们就根据调查总结出的经验,来讨论中小城市的涉外公共服务要点。

    (一)政府主动规划,成立专门机构

    近几年义乌的两会,都邀请外商代表参与旁听。旁听代表不仅可与市人大代表同场聆听报告,还会受邀参与座谈,直接向义乌市政府领导建言献策。这样,外籍人士对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就会直接通过座谈会进入义乌市政决策考虑中。

    义乌自2015起就开始推出提升城市国际化“十项举措”。2018年的“十项举措”中九項与城市的涉外服务直接相关(实施“义路同行———全球青年创业培训”;举办“走进世界———义乌日”招商推介活动;开展“感知义乌”系列活动;深化涉外业务网上办理;出台外国人出入境便利举措;完善涉外法律服务机制;提升涉外医疗服务能力;打造万国文化融合平台;推进国际融合社区建设)。2017年的“十项举措”围绕优化涉外审批服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便利外国人医疗服务、完善在义外国人子女入学政策、丰富在义外国人文化生活、组织外国人参与社会事务等内容展开,所有这些正是城市的涉外公共服务的内容。从每年制定“十项举措”,完成“十项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到义乌市政府对于提升城市国际化,做好涉外公共服务的决心和力量。另外,针对在义外籍人士的群体特点,义乌还设立了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国际税代收服务点、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门的机构来服务相关公共事务。国际贸易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公安、商务、国税、海关等多个部门的审批手续,实现政府涉外公共服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国际税代收服务点方便外商贸易活动。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集中解决中外贸易纠纷。这些涉外的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出面,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的。事实也证明,这些举措都取得了实效,这些专门机构都切实发挥了作用,受到在义外商的欢迎和广泛好评。

    (二)涉外公共服务信息化,与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相结合

    2004年我国推行了居民二代身份证改革,2017年为万余名在华永久居留的外国人签发了智能化永久居留证,这些都为在华外国人身份证件智能化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当外国人进入我国国境后,享有申请银行卡、电话卡、乘坐交通工具、就医等基本权利,若停留时间较长,还应享有一定程度的保险、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将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卡与其基本医疗、教育、保险、电信等公共服务挂钩,在享受公共服务之前,外国人必须出示智能卡并刷卡以证明其合法身份,当在华外国人本人与智能卡上的信息相符后,有关部门便以该智能卡为登记,为该外国人提供公共服务项目。外国人在享受公共服务的同时,其在我国的民事活动、诚信记录、缴税状况等信息,自动为智能卡采集并记录下来,作为服务机关提供相应服务的考量。一般外国人入境我国后,无论其入境事由为何,都要到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登记,申领停留和居留证件,留宿其过夜的机构或宾馆也应向公安机关报备。

    智能卡在義乌实际的体现是在外国人在所辖地派出所登记报备时为他们办理义乌商友卡,用以在义乌境内一般身份证明和信息录入。他们的正常活动,如住宿、购买车票、乘坐交通工具、办理银行卡等等,都可以使用该卡作为身份信息证明。2018年以来,义乌公安推行外籍商友卡全面数字化,签证延期换发、网上住宿申报等信息都会实时更新。但是这张卡片的信息读取还仅限于公安机关,其他公共服务如银行金融,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图书馆,体育文化等方面还不能信息互通互享。不过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证加以对照,义乌商友卡在本地范围内可以与之类比。所有公共服务行业的信息不能互通并不是涉外公共服务独有的情况。

    (三)社区积极落地政府目标,打造涉外公共服务综合体

    在外国人集居的社区,义乌市以政府涉外服务的措施为指引,以外籍居民融入社区的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设服务项目。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设语言培训班,免费进行语言教育,消除外籍人士的语言壁垒。推出国际老娘舅工作室,建立境外人员社区服务站,组建志愿者队伍,提供基础翻译和陪同服务;设立外商咨询服务热线;招募志愿者为境外人员提供交通出行、卫生医疗、法律文化、心理健康咨询等生活服务;成立社区跨文化交流协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动境外人员融入社区;举办丝路商务论坛,邀请境外人员介绍丝绸之路各国文化,进行中外企业家交流,举行“中外邻居节”、“国际家庭日”等不定期活动。全面打造涉外公共服务的综合体,涉外服务内容深入外国居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社区也成为了在义外商的社会信息获取、社会角色融入点。

    义乌城市基层涉外公共服务的项目化、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在各个涉外社区全面开花。按照高标准建设民生服务的新型“涉外服务综合体”,分散在城市不同方位,由点成线交织成网,一张辐射整个义乌的“涉外公共服务地图”应运而生。

    (四)“以外管外”,外商自我服务

    义乌市两会,每年都邀请在义外商参政议政。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以外调外”工作机制,专门处理涉外纠纷,目前有外籍调解员20多名。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在外商聚集较多的工人北路、长春六街等路段,邀请了三位“洋街长”参与日常管理。世界商人之家采用会长轮换制,常驻义乌外商优先推荐。组织管理、运作都依赖自身的成员自发主动承担。外商商会和各种俱乐部完全依照外商当地的规则和习惯运作。韩国人幼儿园、也门人小学仅招收本国本地区的适龄儿童,所有师资配备、教学条件、教学活动的开展完全与本国相同。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学校也依照国际标准建设运作。

    从政府机构到社会组织,从地方政策到教育资源分配都由外籍人士亲自参与建设管理运作,极大地尊重了他们的文化风俗,让他们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同时也为他们融入义乌社会建设做了必要的铺垫。

    三、中小城市涉外公共服务建设改进对策

    (一)居留证件的智能化

    这是一个城市推进涉外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虽然目前使用的证件已经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但想要覆盖公共服务的所有内容,其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还不够,在华外国人身份证件进一步智能化改革已势在必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云计算的技术能够使涉外公共服务系统更开放、手续更简便、监督更有效、更接近国际惯例的方向。在围绕外国人管理内容动态化、信息多元化、共享即时化、技术现代化四个方面还可以做许多工作。

    提高涉外公共服务的水平要求有更智能的卡片的同时也对处理信息的后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对进行此项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了新的需求。这一连串的软实力系统提升,会影响到公安部门的工作目标、资源和人才配置。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做好规划,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做好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

    (二)教育资源的分配

    教育问题是直接影响长期居留的外国人生活、工作方向和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小城市的外国人想要长期发展,必然会遇到保持家庭的完整稳定、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中小城市的教育资源不如大城市丰富,国际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也相对较弱。外籍人士全盘本国化的教育体系如何不成为教育的孤岛?如何解决师资和办学条件等问题也是此途径的痛点难点。如果不采用前面的路子,那么,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为外籍人士子女受教育创造条件也值得深入思考。像义乌市这样所有的公办学校全部向外商子女开放,费用标准和义乌当地人一样,也许是解决迫切需求的一大途径。但在实际的操作上,还是因为语言和手续的问题会产生一些困难。读了当地的公办中小学以后,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该何去何从?这涉及到中外教育的接轨,教育的国际化等问题,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将会随之浮现。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以上提及的三种教育途径并行,能够互相承认、互相转接。要实现这一点,对于外籍人士子女的数量规模就有了一定要求。总之,教育问题是做好涉外公共服务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个复杂的问题,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双重力量平衡推动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三)公共设施的语言

    公共设施的标识、标牌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面子工程,机场、宾馆、银行、医院、道路、公交、商圈、旅游景区、甚至一些机构的办公区等公共场所都需要中外文标识语。这里存在着两个大问题:

    1.标识、标牌的外文标识语单一,英语是唯一的外文标识。虽然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但以在义乌的外国人群里为例,英语并不是通行语言。这和在义外国人群体的母语以及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在国际化的大城市,外籍人士往往来自说英语或者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发达欧美国家,使用英语来标识比较合适。而在中小城市的外籍人群体,往往来自于发展中或者不发达的国家,受教育程度低,母语是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的占比较高。英语的标识不但不能帮助他们享受公共服务,很多时候还会造成困扰。因此,针对中小城市外籍人士群体的语言状况,设置使用频率相对比较高的外语标识语言比较合适。

    2.标识、标牌的外语指示翻译质量较低,错译、死译、漏译、乱译、拼错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错误轻则令国际友人无所适从,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重则甚至导致经济损失、影响城市的国际形象。

    (四)涉外信息的畅通

    目前,义乌市涉外的公共服务信息主要依靠社区和外商组织获得,如果不参与社区和组织的活动,政务及出入境服务、城市交通服务保障、公共信息、涉外义务教育和中文培训、涉外医疗服务、涉外就业和社会劳动保障服务、涉外旅游服务、外籍人士置业、涉外餐饮购物、涉外法律服务、涉外宗教服务管理、国际航线开辟等等信息就缺少了流动的渠道。同时,我们看到现代媒体建设、信息刊物、网络平台等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开发。而在如今移动媒体、应用软件普遍使用的情况下,开发建立涉外公共服务信息的官方网站、APP等十分有必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制作外文电视媒体、创办外文刊物来实现信息的沟通。参考成都市的做法,相关部门还可以开通外文服务热线,法律热线,撰写外国人生活指南,旅游指南工作指南,办事指南等满足外籍人士的公共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黎阳.在华外国人身份证件智能化改革初探[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11).

    [2]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成都市涉外公共管理服务的创新尝试[J].地方外事2018(10):76-78.

    [3]陆波.苏南中小城市迈向国际化的实践与经验——基于江苏省太仓市的考察[J].2018(1):7-13.

    [4]马爽,胡哲瑄,周曦蓉.关于提升沈阳市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对策研究——以公共服务行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02-106.

    [5]罗美娜.多语环境下的和谐语言社会建构——以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语言生活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6-120.

    [6]新世纪以来外国人入境人数每年递增10%[EB/OL]. http: // www. npc. gov. cn / huiyi / cwh / 1126 / 2012-04/26/content_1719377.htm,201

    [责任编辑:王凤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城市 涉外 公共服务 建设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