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金三角寻茶记(上)

    时间:2020-10-27 07:59: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注金三角源起于一次与老茶的美丽邂逅。那是2005年的一天,在百茶堂与来自台湾的邓时海、耿建新以及堂主艾田先生一起喝茶,当喝到猛景紧茶的时候,陈香泛起,茶汤糯化,在嘴里似有似无,不经意问,就滑进了喉咙。第二泡,汤更厚,水更滑,身体有些微的汗慢慢涌出。邓教授边喝边用他独创的词汇点评着:“这泡茶已到了无味之味,口齿留香,气意鼓荡,入口即化,生津,舌底鸣泉的境界。老茶给你的感觉,不是茶给你的感觉,而是你自己的身体产生的感受。”这时,我突然明白了卢仝“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感受,而老茶的气意鼓荡、舌底鸣泉则是对卢仝的说法的升级版印证。

    茶事毕,我查找资料,专门写了一篇《感受“猛景紧茶”》文字。猛景紧茶是一款老茶,他的内飞上印有:“MongLung猛卉、Mongkyeng猛景茶庄”字样。当时我一直按照流行的思路,认为它是西双版纳的茶。文章发表后我才发现,原来Mong Lung在缅甸孟萨,坐标为北纬20°43′5″,东绎99°36′2″;Mongkyeng也在孟萨附近。它们都是金三角靠近老挝、泰国的缅甸的村落,地处金三角的中心地带,国民党残军的司令部一度就在孟萨。事后的研究发现,解放前的缅甸掸帮和云南的关系非常密切,云南做普洱茶,它也做普洱茶。即使到了解放后,老挝、缅甸还时常有茶叶以边境贸易的形式进入中国。1970年代,在香港人的参与下,更是掀起了边境普洱茶的热潮,大量的产自泰国、老挝、缅甸、越南的大树茶以普洱茶、六堡茶、六安茶的名义进入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这些茶工艺相对粗糙,但除了北越的合江茶因为植物本身的特点,条形比较好辨认以外,其他的茶都很容易和云南茶混淆。

    当我追寻老茶庄的主人们的个人命运的时候,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原来,有那么多的老茶人、老茶庄在抗战胜利后,继而到解放后,都流落到缅甸、泰国等地,也就是在金三角地区。那么,他们在金三角靠什么为生呢?金三角除了臭名昭著的毒品以外,还有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植物分类学上的普洱茶树像某些研究者所说的,过了边境线,境外就不生长了呢?这一切都成了我好奇,并亟待解除的心头之痒。

    准备

    去金三角前,我研究了覃怡辉著的《金三角国军血泪史》和其他人的一些金三角回忆,对金三角形成的历史背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我采访了解放前昆明瑞丰茶庄主人马子舆的弟弟马秉慈,江城敬昌号茶庄主人马敬修的侄子等人,他们两家本是未出五服的亲戚,他们的很多亲属都散布在泰国、缅甸等国。他们向我介绍了马子舆和他弟弟马季思在泰国的一些情况,他们在金三角生产的一些产品,并屡次提到马敬修的侄子马耀东,他曾经在金三角的美斯乐从事土地开发,最后被人在清迈暗杀。

    出发的前几天,我去马秉慈家,他的小儿子告诉我,老人家已经飞去曼谷大儿子家了。看来,我原想让他帮我介绍一些人的计划落空了。我只有把我金三角走访的主线定在美斯乐农业合作社前社长,边境普洱鸿泰昌号张家家族的族长张开诚老先生这里了。

    美斯乐缘起

    2013年1月25日,飞机从昆明机场起飞,一个小时后到达泰国北部的清莱。坐上张开诚老先生派来接我们的越野车,我们马上就融入了异域热带的氛围之中。沿途,村镇里的房屋都是平房或二层的小楼:周边植被在热带阳光、雨水的滋养下肆意地生长;路边,荔枝树、茶树以及其他一些经济作物随处可见。路途中有两处毒品检查站,一些泰国军警荷枪实弹在路障边注视着过往车辆,检查并不很严。我们在沿途没有看见一棵罂粟花、罂粟苗。据说,美斯乐一带早就开发经济作物的替代种植,没有人种植大烟了。

    美斯乐地处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带,曾经是国民党残军5军的军部。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那一年,国民党的军队被赶出大陆,原籍腾冲的李弥将军带着原勐海复兴茶庄老板、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佛海服务社主任、车里(今景洪)县县长李拂一偷渡进入泰国,收拾残部,希望能在泰、缅、老三国边境地带建立反共基地,反攻大陆。他们把总部设在泰缅边境,而部队的吃喝补给则需要当地支援。此时,他们找到了一些因为畏惧新政权而出逃的人士和当地的华侨商人,并靠他们成立了一个补给纵队。尽管他们经过多年的经营,多次重创缅甸军队的围剿,但他们最终无法抵挡解放军的攻击,1960年,解放军以勘界的名义进入缅甸,李弥的部队全线溃败。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残军部分撤回台湾,部分退入泰国。退入泰国的军队,人数最多的是五军段希文部,他们既是残军,他们也是难民。1964年,段希文将军部迁往泰国北部的山区美斯乐。1970年代初,他们因以雇佣军的形式协助泰国政府对付山区苗族的革命,被泰国政府批准加入泰国国籍,这样,陆陆续续地,残军和他们的家属们,就从难民身份转变为泰国公民。这些泰国人,操着云南的乡音,守着云南的习俗,在异域,固执地维系着故乡的传统与家乡的信念。

    张开诚印象

    张开诚先生住在美斯乐的一幢平房里,屋前是平坦的院子,可以停车或做一些简单的农业加工活动。屋子的背面和侧后,种植着大量的火龙果和其他经济作物。右前方和背后的山坡上,还生长着很多不算很高的阿萨姆种大树茶。

    张开诚先生已经91岁了,他的眼睛因为白内障,有些迷离。但他仍然健康、健谈。他是峨山白达里克村人,十多岁时就赶着马出来讨生活。那时的他因为年纪小,常受到其他商人的眷顾,这种眷顾给了他基本的商业训练和信心。

    抗战时期,他在昆明裕滇纺织厂当了三年学徒工,胜利后他到缅甸的景栋做起了行商。起初,他当挑夫,有钱后雇用马帮、汽车,把澜沧募乃的铅矿石和银币等物资运到缅甸,再在缅甸购买澜沧所需要的农具和生活用品,运回临沧的某些物资他不赚一分钱,成本价卖给当地的百姓。这样一种只做单边生意的“憨”办法为他赢得了缅甸和澜沧两边的信誉,生意越做越好。

    1950年以后,他和一些旅缅华侨一起在景栋创立了云南会馆,大家推举他担任云南同乡会理事长。他出面倡导建立了景栋新华中学。鸦片是云南马帮经营的传统物资,过去比较有名的是红河的迤萨烟帮和滇西烟帮。早期在缅甸,鸦片也还是合法生意,张开诚就领有执照合法运销鸦片。

    在会馆当管事,就必须为云南人说话,也需要认识在缅甸、泰国、老挝的知名的云南华侨。那时,张开诚年轻,敢于出头,加上运气的惠顾,他把景栋云南会馆搞得有声有色。这一时期,他和那些普洱茶的老茶庄的主人们来往颇多,比如,与鼎兴号的马鼎臣、佛海茶厂的周光泽、昆明瑞丰茶庄的马子舆、敬昌号茶庄的马敬修、腾冲洪记的叶家、思普企业局白孟愚老先生、李拂一的儿子李藩等人都有人情或者业务来往。

    1960年,被出境的解放军击溃的国民党残部中~部分散兵游勇,打着5军的牌号在缅甸北部四处抢掠,缅甸地方政府打不过,干着急,各家商号惊恐无状。张开诚看到这种情况,就找到地方官说:“我与3、5两军没有一点关系,但我相信这些人不是3、5两军的,5军段将军是正规军出身,是云南人,决不会做这种抢掠地方百姓的事的。你们如果相信我,我以云南会馆名义写一封公事给段希文,看他怎么处理?”没想到段希文看信后立即带兵前来剿匪,那些散兵游勇不是对手,大多向缅甸政府投降。

    1964年,缅甸政府废除50元以上的大票,没收私人商店,众多华侨无法生活,张开诚也只好逃到老挝,经营电影院和金铺。随后,他又到泰国、香港经营翡翠、矿产,同时在曼谷和马学富,扬大甲等8个云南华侨一起注册了曼谷茗茶公司,经营大树茶。他们和香港茶人合作,用大树茶生产了一些古董茶。关于这段做茶的经历,张开诚先生没有向我介绍,由于时间紧凑,我也没有去采访当时曼谷茗茶厂负责生产的其他华侨,看来,这为我下一次去泰北留下了一些念想和伏笔。

    70年代,段希文已经归化了泰国,他们遵循联合国禁毒署的要求,远离毒品,同时,他们为泰国政府和商人保路,经常被叛军的地雷所炸,伤兵不断。美斯乐的土地是贫瘠的,泰国政府拨给他们的经费也有限,段希文非常的犯愁,他找到张开诚,说:“开诚兄,我钱也没有,你说我怎么去看这些受伤的兄弟们呀?”张开诚毅然拿出100万,捐给5军。随后,当张开诚和缅甸政府为了翡翠生意闹翻时,段希文也派人到缅甸把他接回来。张开诚总说,我是来感恩的,当年段将军帮助我们,维护了景栋的平安,为我挣足了面子,现在我要报答他。

    1982年,段希文主导的创办了四年的美斯乐合作社经营出现问题,张开诚接手,成为合作社社长,入股5万,一干就是22年。这22年,他把当年几个人集资的四十万股本,发展到两千多万元的资产,八百万的红利。合作社主要的工作是收集美斯乐的土产,销往清迈、曼谷;扶持当地的农户种植台湾茶叶,提供技术支持和种苗;对有需要的村民提供一分二的低息贷款等等。

    服务社的经理是义务的,也就是说,张开诚的股本可以拿到分红,但他本人没有工资。

    在经营合作社的同时,他也在美斯乐扎下了根,当上了农民,引进台湾茶种,种植青心乌龙、四季春、台茶12号等台茶,他们把这些茶称为高级茶,卖2DO泰铢一斤,而本地大树茶,则只能卖90元左右一斤。随后,他又养猪、养鸡、种植咖啡、火龙果等作物。应该说,他是美斯乐合作事业、种植经济作物、引进台湾乌龙茶工艺和树种的功臣。他的侄子张学清在茗茶公司结束后,在清迈开设了东升茶业两合公司,主做阿萨姆种大树茶产品。敬昌号马敬修和瑞丰号马子舆的侄子,经营土地买卖的马耀东也找到他,想住在美斯乐,张开诚就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他盖起了一幢茅屋。

    今天的张开诚守着自己的经济作物,在美斯乐安度晚年。他喜欢看大陆的节目,尤其喜欢看部队文工团演出的节目。他有过四个国家的国籍,现在居住在泰国,但这些抹不掉自己中国人、云南人的事实,除了云南话,他不会说其他国家的语言。他帮助村民致富,帮助学子读书,帮助有需要的华侨医病、安葬。段希文去世后,他带头捐款,使这个美斯乐的创始人得以守着他的土地为后世敬仰;鼎兴号老板马鼎臣晚年潦倒,张开诚拿出两万元为他医病;美斯乐的孩子要去美国读书,高昂的学费令人犯愁,他帮助了十几个这样的孩子,使他们可以走到海外,事业有成。“当年创业时,我跑澜沧,打烂仗(走江湖),运大板(银元)……我没有挂过五星旗,也没有加入国民党,我大头百姓一个,我也绝没有生产过吗啡。我来美斯乐就是向段希文报恩的。”他这样向我强调。

    相关热词搜索: 金三 角寻茶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