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2000年后美国涉华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时间:2021-01-28 07:55: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凭借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在公共外交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取2000年后美国拍摄的三部较为综合的涉华纪录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从六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主要以负面为主,不乏严重夸大的色彩。总体可以划分为:“中国崩溃论”下的国内政治强权者形象、社会侏儒形象、军队爪牙形象和“中国威胁论”下的文化霸者形象、经济巨人形象。其中“中国崩溃论”支持下的政治强权、社会侏儒和军事爪牙形象是纪录片反映的主基调,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未来发展消极、否定的态度。但文章认为这些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关注,各级政府部门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形象;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

    改革开放前,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一般的美国民众缺乏关于中国的知识背景和信息来源,对中国或者中国人根本没有直接的、第一手的印象。因此,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大多是朦胧和左右摇摆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中美之间交流不断加强,了解不断加深。但调查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在美国一落千丈,“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时沉时浮。

    研究对美国拍摄的关于中国的三部较有代表性的综合纪录片《列国图志:中国》、《青春躁动的中国》、《中国之崛起》进行了系统定量分析,发现美国纪录片在对中国刻画中沿袭了自90年代以来大多数学者对中国的普遍看法,但有所不同的是,美国涉华纪录片中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种倾向反映的更加具体和清晰。

    一、“中国崩溃论”及其表现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界一直存在“中国崩溃论”的说法。200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罗斯基教授提出了“中国GDP增长率存在严重水分”的观点,指出中国GDP的增长长期存在统计上的问题。2001年7月,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公开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书,提出中国经济繁荣是假象。

    本文通过对纪录片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该纪录片中同样存在大量“中国崩溃论”的迹象,构建了一个偏向负面的国家形象。纪录片在暗示“中国崩溃论”方面主要从政治方面、社会方面和军事方面得以表现,分别塑造了政治上的强权形象、社会上的侏儒形象和军事上的爪牙形象,并从这三个方面反映了普通群众对中国现有社会的不满和愤怒,并预示着中国社会即将走向崩溃。

    (一)政治强权者形象

    中美建交以后,中美两国的交流加深,中美关系得到了极大缓解,对华报道态度趋向于缓和。但20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美国媒体对中国政治及中国共产党日益凸显出敌对态度,进行了大量扭曲性、妖魔化的报道。通过对美国涉华纪录片的分析可以看到,纪录片中对中国政治形象整体呈现负面性的记录,但值得指出的是,以往的“红色威胁”正在逐渐减弱,随着而来的是“中国政治崩溃论”占了主导。

    1.发展理念和政治决策问题

    在发展理念问题上,纪录片刻画了中国政府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为经济发展开路,以此证明中国必然走向“崩溃”。

    在城市里,这个预言主要表现为强制拆迁和国有企业工人下岗两个方面。在纪录片《中国之崛起》的第四部分City of Dream第10′43〞中,反映政府拆迁时有这样的镜头:这些抗议者准备拉起一个横幅作为战斗旗帜,横幅上写着用生命保卫家园。她们说:“政府要灭了你,他们不会和你谈判,根本不让你发言,他们很残忍。”居民们指责开发商仅仅付给他们房产价值很小部分,然后试图把远郊的昂贵住宅卖给他们,但这种反抗很少能成功。13′37〞中记录道:亿万中国人感到政府背叛了他们,人们养活政府是因为政府曾经承诺安定的生活和工作,但仅仅在一个4年的周期内倒闭的(国营)工厂只留下24000000失业的工人。上海,中国的工业巨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样的描述一方面呈现了城市发展中牺牲了大量市民和国有企业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阐述了在政府这些行为的背后,普通市民和下岗工人正在不断积蓄力量、奋起反抗的潜在隐患。

    在农村,“中国政治崩溃”的预言则主要体现在农业用地不断被城市发展侵占,农民失去土地,无法生存的现状。纪录片《中国之崛起》的第三部分Food is Heavy第18′09〞中记录道:“我能干什么呢?为了生存,我需要吃东西。”甄天振是重庆一个普通农民,是660万由于发展需要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之一,他的土地被成都开发区征用,他和他的邻居为了土地而争取补偿,但却被铺。通过记录,纪录片将一个失去群众信任的中国政府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构建了中国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一种极端的强权政治形象,并通过大量的拍摄和叙述,展现了中国普通民众在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和顽强反抗,实际上预示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崩溃的趋势。

    2.党的执政和腐败、受贿问题

    现代化的丰硕成果,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党内出现了一部分党员干部腐败、受贿的问题。这些问题被美国涉华纪录片巧妙的捕捉到,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在《中国之崛起》第二部分Party Game第24′40〞部分中像我们记录中国共产党党内两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是,一党执政,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政党,且党内分为多个派别,相互争斗问题严重;二是,党内高级官员存在贪腐行为,“没有贿赂就无法办事”。这段记录从党内着眼,通过对经商者的采访、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记录以及中国贪污腐败官员的记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现阶段存在的重大问题,同时暗含了如果不进行多党制的改革,走西方路线,那么将会严重影响群众对党的看法和信任度,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的崩溃和衰败。

    (二)社会侏儒形象

    随着中美两国交流日益加深,美国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但对于中国整个社会的认识更多呈现出的是批判和厌恶,概括来说,可以总结成“侏儒形象”。这种“侏儒形象”可以集中概括成:社会不平等、体系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是本次通过量化后发现纪录片记录的重点。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形象,将促使中国不断走向衰落。

    1.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污染几乎是每部纪录片必须涉及的角度。在美国社会纪录片中,处处可以看到中国污染环境的镜头:高耸的烟筒冒出滚滚黑烟、黑色的河流鱼虾灭绝、土地荒漠化日渐严重,这些镜头记录了中国为了寻求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环境为大家,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2.贫富差距问题

    关于贫富差距的拍摄在纪录片中几乎也处处可见,而且通常采用对比的镜头拍摄方法,将别墅与肮脏的居民区、城市的灯红酒绿与偏远农村的寂静、城市的美味与农村温饱无法得到解决穿插设置,企图呈现中国发展均衡水平上,以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悬殊和社会严重歧视的现象。

    3.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纪录片关于社会问题的有一个呈现。一方面,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医疗体系的问题,反映了大量农民和普通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维权问题

    农民工权益受损、维权难同样是美国涉华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三部纪录片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中国法制不健全,律师遭到政府威胁、农民工赚钱难、维权难的镜头。

    (三)军队爪牙形象

    美国涉华纪录片中在对中国军事的记录中并没有浓墨重彩,但为数不多的片段中却展现了中国军队作为中国政府的机构充当政府的爪牙形象。

    在《中国之崛起》第二部分Party Game第30′03〞部分中记录:我们对军队有另一种特殊的看法,我们还记得在1989年的战争,军队在奋战,军队是要服从,我觉得忠诚很难判断,可能是历史写错了,该发生的已经发展,历史会给后人留下教训。就在1989年早晨,中国军队按照政府的命令向民众射击。这是一名大学生对“六四事件”的回忆。纪录片通过这种用人物口述的方式对中国军队的记录,反映了中国军队对人民生命权力的无视和对中国政府命令的绝对服从,从军事层面展现出中国发展必将走向崩溃的趋势。

    二、“中国威胁论”及其表现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外一些学者开始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中西方之间巨大的意识形态差异,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致使“中国威胁论”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

    纪录片在“中国威胁论”方面主要从文化和经济方面进行体现,分别反映了中国文化霸者形象和经济畸形巨人形象。这两种形象,尤其是文化上的霸者形象对美国的霸权构成了强烈的威胁。

    (一)文化霸者形象

    美国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塞缪尔·亨廷顿曾在其重要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构》中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文化可能对美国,乃至全世界发挥重要影响。他指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或者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决定国家间政治的主要因素。

    纪录片中对中国文化关注颇多,并且多是正面关注,但同时表现出对这种强大文化的恐惧,反映出中国文化霸者(或者可以说殖民者)的形象,这与亨廷顿所持的“世界未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文明’”的观点极其相似。

    1.文化自净力

    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合和自净能力致使西方无法同化中国文化,由此引发西方恐惧。《中国之崛起》的第四部分City of Dream第39′12〞中记录:有人担心西方文化的入侵将会埋葬中国文化,但是一个5000年文明的恢复能力不应该被低估,下一代的人中已经有一些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把西方的影响和旧传统结合在一起,新一代中,这样的痕迹随处可见,它们对于探索自己的本源充满渴求。

    2.中国文化热

    美国对中国文化的恐惧还表现在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中国文化热”致使大量美国青年学习中国文化和传统,由此引发西方恐惧。一方面,据调查,自2000年起,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和文化部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等美国主要城市举办了以“走进中国”为主题的“中华文化美国行”和中国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通过展览、文艺演出和演讲等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艺术以及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据美方负责人介绍,“中国文化节”节目的票房率高达94%,这在该中心历史上实属罕见,华盛顿及其周围地区出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热”。另一方面,调查还显示,大量美国青年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并且留在中国发展。这种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文化居高不下的热度同样也引起了美国对中国文化同化能力的担忧,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二)经济巨人形象

    中国的经济巨人形象由来已久,早在我国国庆50周年之时,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便以“中国——一个经济巨人?”为题进行演讲,指出:中国过去20年经济突飞猛进,引起西方国家关注,进入21世纪,未来10年内,中国将会发展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2011年,美国皮尤全球态度项目对全球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重要一方。

    纪录片涉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在城市里,摩托车制造业、电子商务行业、环保企业高速发展,并由此形成的中国的富豪基层、繁华的商业区和摩天高楼;在农村,城镇经济也得到不断发展,农民开始通过养花、农产品在加工等方式,谋求致富的道路,这些纪录都共同反映了中国在经济上的发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后一个受益者的形象。纪录片中深深流露中美国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羡慕之情,如果仅仅从这个狭隘的经济层面看,美国对中国经济方面的形象呈现的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

    在新时期,中国要实现稳健的发展,展现良好的大国形象要加强中美在文化领域中的交流,提高增信释疑的能力,不断增进中美两国社会和民众的相互理解;加强中美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中美全方位合作的交流平台;充分运用媒体的力量,向西方展示中国各个层面的发展。在崛起的道路上继续秉承更加开放、更加自信包容的外交风范,以大国的开放心态和大国的雄健姿态面对世界,应对挑战,积极运用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中国真实的形象呈现给世界,让世界充分认识中国,让中国真正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段鹏.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 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3] 刘继南,何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5] 李光耀说:中国——一个经济巨人[J].东南亚纵横,1999 (04).

    [6] China Seen Overtaking US as Global Superpower: 23-Nations Pew Attitude Survery[EB/OL].http://www.pewglobal.org/2011/07/13/china-seen-overtaking-us-as-global-superpower.

    相关热词搜索: 美国 片中 中国 年后 纪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