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从大学产生与发展看当代大学的学生治理

    时间:2021-02-09 07:59: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现代大学治理是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的治理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对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梳理,指出了大学发展方向和大学组织的特点,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当前我国大学学生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未来大学发展为愿景,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大学治理;大学生;大学产生;大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52-02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第十三章40条提出“完善治理结构”的要求,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大学管理时代向大学治理时代开始发展。大学生作为大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治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大学治理的效果。本文从大学发展的历史出发,对当前学生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代大学改革略做绵力。

    一、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大学的产生

    大学最早的雏形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学术共同体。由于知识的累积,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某些发达的学科或者是某些学术巨擘,并以此成立了专门学校,凭借着对高深知识的占有,他们越发的吸引本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人来这里求学。而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些学校逐渐建立了保障教师和学生权利的管理机制,最终得到了当局或者教廷的明确确认,这就成了studium。从studium的发展可以知道,她就是一个学术的共同体,完全是凭着人们对知识的向往自觉产生。

    在studium中有两类学校,一类是Studium paticulare,她是专门为本地区学生服务的和一般的学校没有差异;另一类是Studium generale,她不仅为本地区的学生服务,同时还吸引着地区外甚至是国外的学生来此求学,相比于前一种,studium generale更受到学术巨擘的青睐,也因此获得比其他学校更大的影响力和特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十三世纪,一批名为studium generale的学校出现了。相比于其他的学校,这种学校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她的教师和学生即来自本地,同时也有国外的人参与;第二,她开设高深知识学科,是一个高等教育场所;第三,高深知识学科的教习是由多位教师共同担当的,而不是一个,如最早的波罗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都是studium generale,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这些学校所办法的任教证明(硕士文凭)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可以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而这一切也使得studium generale从studium中分离出来,成为对大学的独立称呼。随着影响力的发展,另外一类studium generale出现了,她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有教皇或者是皇帝办法敕令创建的。这样就改变了原来studium generale的含义,就连自发形成的studium generale也必须获得教廷或者世俗权力的认可,传统的自由任教权力就这样被剥夺。随着干预的进入,教师和学生也采用各种方式对教廷或皇权进行反抗,一种新的大学形式也随之产生,这就是universitas。

    Universitas一词开始并不是大学的专称,它一般指的是一种行会或者是社团,在前面加上不同的职业可以成为不同的意思,比如律师行会、商业行会等。后来随着学生和老师的从世界各地集中在一起,为了谋取自身的权利,他们组成了universitas,但此时她指的并不是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而是分开的,如放在scholarium(学生)之后连用就成了学生行会。十三世纪罗马教皇特使发布敕令,使用universitas,从此以后,这个词就代表着老师和学生的共同体。而相对于studium generale,universitas享受更多的自由,如自由任教、自由迁徙等权利。可以是universitas是大学学术共同体—师生行会共同反对教权和皇权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五世纪后universitas取代了studium generale,成为了大学的专门名称。

    (二)近代大学的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十七世纪以后,大学里出现了独立的学科,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原有“三艺”“四艺”的基础上,科学技术和一些其他知识也被带进了大学的讲堂中,大学的组织也开始变化,出现了专门学院和系。正如特罗所说“在19世纪后半叶,知识的增长打破了古典课程原有的界限,并导致了学术的专门化,这冲击着19世纪前半叶在学院中得到体现的知识的统一性”。而德国的政府官员洪堡认为对科学的研究应当成为大学里的任务之一,并将其与教学相结合,成立了柏林大学,从而开创了大学的一种新模式。美国在全面继承德国大学模式的并继续发展,并于1876年成立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是一所侧重于科学研究的研究生院,为后来美国其他著名所效仿,并未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势力越来越多的对大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大学虽然有很大的自治传统,但也不得不更加积极的面对的需求,而新兴的美国在这一点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并引领了大学模式的新发展。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以土地为资助,在每个州都要建立以服务农业、教授军事和机械技术为目标的大学,虽然这些大学并不排斥古典教育,但是其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二战结束以后,这些大学更担当其对退役军人进行培训的重任,可以说美国经济的腾飞和这些以社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是分不开的。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威斯康辛计划”,将为社会服务正式纳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从此标志着一种新办学模式的产生。二十世纪后,研究型大学也开始主动承担社会的责任,和战前主要和政府合作不同,研究型大学也开始和企业合作,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这一点促进了美国在新经济时代的腾飞,而目前这种模式仍然在继续发展着。

    (三)现代大学的特点

    现代大学在近代大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发展是复杂的。系统论认为,发展是全面的、综合的运动过程,其主要的意义在于发展并不是具体方面的相加,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事物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从旧矛盾到新矛盾的运动变化过程。现代大学的复杂性就在于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共同体,而是成为了一个具有公共属性的公务法人实体,由原来的学术行会演变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一方面要在学术上继续前行,但她不能像过去那样,处于社会的边缘,以象牙塔自居,而是成了社会发展的核心机构。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也,教师是学术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学生是学术产品的消费者,育人是大学的根本所在。国家是大学供给者,现代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国家的提供。社会是大学的监督者,大学的学术产品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财、输送了大量高水平的劳动者,同时社会也对大学进行着监督,大学教育是一种有限资源,但对于某所大学来说,其社会声誉的高低决定了其发展的水平。

    二、当代大学学生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代大学学生治理的问题

    首先,学生利益相关者集团没有形成,维权活动组织保障不够。从组织状况来讲,高校里学生组织不管是从数量来说还是从形式来说,都非常的多。学校的学生会,学院的学生会,班级上的班委会,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正式与非正式的组织,充斥着整个校园之中。学生联合会作为最大的学生组织,其影响力是其他学生组织所不能相比的,这个组织目前从事着各种学生管理工作,从效果来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由学校主管下建立起来的学生管理组织并不能真正代表广大学生利益的根本诉求,没有将维护学生利益作为自身先天的责任,而学生非正式组织由于组织规模小、组织影响力不强,在学生维权活动中,也处于边缘位置,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团体没有形成,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在学校管理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大学的产生来说,学生作为大学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直在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在早期,甚至是学生主管学校的发展,老师只是作为大学的雇佣者,其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学生。虽然现代大学的管理早已教师为主体,但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学生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学校的董事会成员中,都保留有学生代表的席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政策中,也为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中第六编第二章就规定学生“通过适当形式参与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民主管理”,目前我们的工作,正是不断的发展本国大学生管理的方式,变传统的管理为治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学校积极引导的良好格局。

    其次,学生联合会和其他学生管理正式组织,有演变为学生特权阶层的倾向。由于学生会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学院学生工作管理教师决定的,其先天就缺少对同学服务的意识,而是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的一种延伸,具有“半个”老师的身份,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不是通过个人魅力因素或者是专业技术引领,而是组织赋予的处罚、奖励等方式,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学生干部群体与普通同学群体产生了分离,成为介于学生、教师的第三类人群。再加上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少部分学生干部道德失范的现象,不仅没有履行服务同学的职能,倒成了学生中的特权阶层,对其他同学进行压制,对内部低层干部同学进行压榨,影响了学生干部的纯洁性,进而影响了整个学生工作队伍在学生中的威信。

    (二)当代大学生治理的对策

    首先,改变现有学生联合会的组成模式,建立一中普遍代表学生利益的自主管理组织。相对比国外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我国的学生联合会的组织严密性更强,其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更是紧密。但如前分析,学生会的主要成员是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任命的,相对于国外的自主形成,我国的学生会是学校行政机构在学生中的一种延伸,其产生和管理的风格与行政机构如出一辙,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中的特权阶层。虽然其产生的合理性已经收到质疑,但学生会确实在实际的工作中表现出很大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与其建立学生会意外的学生组织,不如改革现有的学生联合会。改表学生会主要成员的产生办法,选出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学生会干部。我国现阶段的学生管理组织可以分为团委和学生联合会两种,其模式是仿照政府机关和高校组织建设的,这种方法造成了学生工作的多头管理,不利于统一发展。因此,应该将团委和学生会合并。其主要干部如学生会主席、各部部长、团委书记等由学生投票产生,服务年限可以适当拉长,如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这样产生的学生干部必将为学生而负责。

    其次,理顺校学生会和学院学生的关系,普遍建立一种学生管理协商制度。当下我国的学生会组织分为学校一级和学院一级,学校一级是由学生工作处成立的,成员的招募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学院一级学生会是由本系院学生组成了,由于受到行政倾向的影响,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很多大学的学院一级学生会是学院一级学生会的领导,两者是隶属关系。由于各系院的规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校学生会的工作往往存在着一种平均倾向,这样就造成了学院一级学生会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鉴于理想的学生工作中心应该是以学院为单位,因此应确定学校学生会和学院学生会是同一级别关系,两者的关系不是隶属,而是协商,学校学生会不是管理学院学生会,而是进行合作。

    第三,成立学生监督机构,避免学生会成员的失范。针对学生会的官僚作风和失范行为,应独立于学生会成立学生监督组织,对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协商、纠正。至于具体的执行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建立合理的规章条例,强调有权有责。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爱弥儿·涂尔干,李康译,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3.

    [2]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王建妮译,大学的兴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 治理 当代 生与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