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认识、认知、认同”本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三个步骤

    时间:2021-02-25 07:55: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金井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本土文化;主题活动;认识认知认同;爱家乡;爱祖国

    一、认识:三个小故事让你知晓金井由来

    小朋友们,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为什么叫金井吗?在700年前,金井还叫井尾,它只是东南沿海漫长海岸线上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捕鱼为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金井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老师这里有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第一个传说说的是,在南宋末年的时候,住在北方的元朝派出大批骑兵部队攻占了生活在南方的南宋王朝大部分的土地,南宋幼主赵昺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捕在大臣陆秀夫的保护下,从浙江沿海出发乘船一路南下,到了附近海域的时候他们碰到了台风,于是船队停靠在了围头港。有一天,幼主赵昺感觉口渴,命令手下上岸四处寻找淡水。最后他们找到了“井尾窟”的水止渴,幼主喝了水后,赞扬到“这真是金井甘泉啊”!下令派人把“井尾窟”挖成水井,命名为“金井”,立碑“金井圣泉”为志。第二个传说说的是,明朝初年的时候,有一队运送官盐的船队从南向北逆流而上,有一天他们的船只行驶到了井尾海域,负责押送的官员命令补给淡水,他们把船靠在井尾的海边。船上的士兵和船工摇着小船来到了岸上,他们找了很多地方,挖出来的水都是又苦又涩的海水。最后,他们来到了下厝附近的一块低洼地挖井取水,还没挖多深,地下的泉水就迅速涌了上来,打出来的水甘甜可口,官员很高兴,即兴写了“金井甘泉”四个字刻在石碑上,把这块石碑树立在这口井的旁边。从那时候,“井尾”这个旧称被“金井”这个新的名字所替代。第三个传说说的是,金井这两个字是清朝时候乾隆皇帝南巡江南路过井尾的时候兴致大发为本地题了“金井”二字,于是后代就把“金井”当成镇名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长、爱祖国的情感”“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长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笔者通过金井得名的三个小故事让幼儿对家乡的来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随后的过程中,笔者通过亲子同画“金井古厝美”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在采风和创作过程中认识到闽南民居墙石混砌的建筑特色。由于班级的幼儿来自金井镇的20个村和居委会,在“住在金井”这一活动中,笔者特意设计了“金井村落大集合”的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在手绘金井地图上标注每个村落和居委会的位置,请家长协助拍摄本村风貌照片,并将其粘贴于相应位置上,形成一幅完整的“金井村落大集合”。上交的摄影作品虽然并不专业,却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到了家乡的人文风貌,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自豪感。

    二、认知:主题活动带你领略闽南茶文化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指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将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感性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人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福建是乌龙茶的原产地,有武夷岩茶、铁观音、永春佛手、水仙、色种等十余个分类。在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茶文化有着浓厚的氛围,“来者都是客,进门一杯茶”正是闽南茶文化的鲜活写照。早在1000多年前,福建出产茶叶已被当成贡品,并远销世界各地。德国莱法州州长恩勒特教授在他的德文版新书《试着慢慢去接近泉州》中提到,“泉州给了世界四样礼物:茶、丝绸、帆船和番茄酱。它们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也让泉州名扬四海。”

    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茶的作用家喻户晓,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茶,但他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只是关于茶的一些零散的知识经验,对茶叶、茶道、茶具的印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的体验并不是很深刻。为了让幼儿对闽南茶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于是笔者把“茶文化”当成一个主题,特地设计了主题活动“金井甘泉飘茶香”,预设茶叶的秘密、茶的种类、茶趣和茶歌四个小主题。教学活动的取材都来源于本土资源,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教学设计以语言领域、艺术领域为主要展示平台,通过一系列的童谣说唱、游戏和做做玩玩,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闽南茶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闽南茶文化的兴趣。

    在“茶的秘密”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请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参观安溪茶园。回来后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播放茶叶制作的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茶叶从采摘、晒青、萎凋、烘炒、揉捻、干燥、包装的一条龙制作过程。同时,我们在班级小茶馆里举办了“大家来泡茶”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实践体验茶叶的冲泡和品尝过程。另外,我们设置了“茶文化展示墙”,展示墙上陈列了家长们提交的茶叶标本、茶具、茶文化图片等,让幼儿对闽南茶文化有了直观的认知。在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认同:海洋文化和泉州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由多方面要素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传统性、传承性及地域性。

    泉州古称“刺桐城”“光明之城”。泉州人最显著的人文特点是具有比较浓郁的海洋文化色彩。唐宋以来,面临大海的自然优势,他们甘冒风涛之险,向海洋发展,勇于进行国际贸易。强悍与勇敢,冒险与义气,勇于打拼都是他们骨子里留下的传统。该如何在满足幼儿求知欲的同时让他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这一精神呢?笔者认为,单纯依靠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并不能实现目的。于是笔者决定把外出参观作为教学课程的重点,期望通过“课堂+游学”的方式,加强幼儿对家乡变化和泉州精神的认同。

    课程一开始,笔者选择了诗歌朗诵、影片欣赏和观后互动问答的教学方式。在第一堂课上,笔者组织幼儿朗诵宋朝词人谢履的《泉南歌》: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简单的28个汉字让古代泉州人的生活场景跃然于纸上。古时候的泉州,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人们虽然想通过耕种收获粮食却苦恼没有土地可以开垦。在泉州的南边有一个浩瀚的大海,每年都有人建造船只开到海外去经商。在诗歌讲解的过程中,有一幼儿问,我们泉州这么大,为什么不能耕种呢?另一个幼儿回答:因为我们靠近海边,很多地都是“咸”的,“咸”的地不能种水稻也不能种菜。又有一幼儿问;老师,老师,我们建造的船只都开到哪里去了呢?这时,我打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像资料,对他说,“你看了这个电影就知道我们的船只都开到哪里去了。”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出现在秦朝和汉朝,在三国和隋朝的时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鼎盛时期横跨了唐朝、宋朝、元朝三个朝代,最终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因为封建王朝的迂腐统治走向没落。宋末至元代时,泉州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着重提到了当时泉州繁荣的景象和特殊的人文气息。

    通过观看影片,幼儿们对于泉州的临海特性和古代泉州对中国及世纪历史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纷纷发出:“哇,原来我们以前这么厉害啊!”的感慨。这时,有一幼儿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看大船啊?考虑到出行的安全及参观的便利性,我决定把到围头港参观渔船改成到邻近的深沪观赏晋江乡土画家吴树林创作的《闽南深沪湾风情百米图》,该画全长128米,包含人物2888个,动物300多只,包含了渔船出海、打渔织网、渔村嫁娶、农忙、孩童嬉戏、中秋放孔明灯、渔民闲暇休闲等多个生活场景,生动地描绘出闽南渔村的人文景观。深沪和金井在地缘上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观赏《闽南深沪湾风情百米图》,幼儿们对祖辈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后期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镇区七匹狼总部、围头村、“战地公园“等多个金井知名地,让幼儿们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巨大的变化,感叹和平的宝贵和生活的幸福,充分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使之对海洋文化及泉州精神产生了认同。

    经过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作为祖国的花朵、家乡未来希望的寄托者和建设者,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稚嫩的心灵。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指南”中也强调,要让幼儿有“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然,由于身处农村条件制约和教师教学能力所限,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今后笔者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09.

    [2]任华.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毓英中心幼儿园)

    ?誗编辑 曾彦慧

    相关热词搜索: 认知 本土 融入 认同 步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