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与传播

    时间:2021-04-17 08:23: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李大钊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成为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后,就一直对唯物史观进行研究,并成功应用唯物史观和传播唯物史观。

    关键词 李大钊 唯物史观 探析 传播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著名思想史学者郭湛波,曾在《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一书中评述道:“李(大钊)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想这样澎湃,可说都是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先生可为先知先觉,其思想之影响及重要可以知矣。”从郭老对李大钊先生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其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1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研究

    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从俄罗斯胜利的曙光中窥探出东西方文明调和观。他说:“由于地理位置,俄国位于欧亚接壤之交,故其文明之要素,实兼欧亚之特质而并有之”,“俄罗斯之精神,实具有调和东西文明之资格”。“今俄人因革命之风云,冲决‘神’与‘独裁君主’之势力范围……世界中将来能创造一兼具东西方特质、欧亚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者,盖舍俄罗斯人莫属。”李大钊认为,既然俄罗斯能兼容东西文明而创造出新的文明,那么中国作为东方文明也能与西方文明进行兼容调和,从而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李大钊正是对这种东西文明调和观的认同,使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对十月革命的研究中,进而更多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成为他日后转向研究唯物史观的契机。

    2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积极探析,可见之发表于1919年5月和11月,《新青年》第6卷第5和第6号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中,李大钊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此外,他还分析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唯物史观”等内容。对于“批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李大钊的这一举动,无疑让国人大开眼界,思想得到了极大地解放,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也得到提高,从而酝酿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

    在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久后,李大钊已经在运用唯物史观了,他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道德这个东西不是超自然的东西,不是超物质以上的东西,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他的本原不在天神的宠赐,也不在圣贤的经传,实在我们人间的动物的地上的生活之中。”“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这是他发表的《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其中体现出他在分析思想变动的原因过程中运用了唯物史观。在他同时期发表的另外两篇文章中,他曾提出过唯物史观的四种叫法,即历史之唯物的概念、历史的唯物主义、历史之经济的解释、经济的决定论,他同时把“经济史观”归为唯物史观的另一别称。

    3李大钊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中国社会问题

    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当时社会思想上主要流行的三大思潮,即实用主义、伪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进行无情的批判,有力地回击了那些企图阻止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敌对思潮,使马克思主义在东方文明这片土地上开出一朵美丽的小花。

    在三大论战中,胡适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行发难,他发表的《多研究些间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提倡的多“研究问题”和反对“空谈主义”实际上就是在传播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改良主义,直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随后,李大钊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问题,在他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认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随后,张东荪、梁启超发起了一场具有迷惑性的“社会主义”论战。他们一手打着“资本主义必倒,社会主义必兴”的旗号,另一手则在积极提倡发展实业兴邦的资本主义道路。李大钊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认为除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外其它一切用于改造旧中国的方式都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只有通过革命推翻现有的统治阶级,才能改造中国。他反驳了张、梁的伪社会主义行径。紧接着以区声白、黄凌霜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也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抨击。他们首先从“个人主义”出发,继而反对一切带有集体性质的团体或体制,包括国家、权威和阶级斗争。因为这与他们所追求的抽象的个人“绝对自由”显然是格格不入。对此,李大钊指出无政府主义者所持观点的不合理性,辩证地分析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使无政府主义者的错误主张原形毕露。

    4结语

    总之,作为无产阶级最尖锐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必然有受到存在于国内的各股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合力围攻。然而事实证明,在“五四”时期的三次论战中,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武器,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各种敌对思潮进行深刻地批判,从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思想阵地,促进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深入传播。

    参考文献

    [1]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2]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庄福龄,杨瑞森,余品华.毛泽东哲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