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论文“造假”风波

    时间:2021-04-23 07:57: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09年2月11日,是浙江大学的新年开学日。

    这一天,浙大药学院药物分析学博士陈鸿亮(化名)的手机总是短信不断,一些省外师兄好奇地向他打听浙大院士论文造假事件的最新进展——被大陆舆论称为2008年最大学术腐败案的事件,去年年末就被国内多家媒体揭露,经历一个春节长假之后,再次发酵。

    2008年11月以来,天涯、39医药论坛、新语丝等一些网站揭发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课题组论文涉嫌造假行为的帖子密集出现。课题组成员之一、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因涉嫌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被国际学术刊物撤销。

    沸沸扬扬的浙大副教授论文造假事件,直指课题组核心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

    一起原本普通的学术造假案浮出水面后,竞又引发工程院院士与举报人之间的相互“指责”,进而又揭出院士高校兼职、任职企业顾问为产品代言、公关科研经费等诸多业内潜规则,而高校学术领域频发的论文剽窃等不端行为也撩起民众的无穷想象空间。

    副教授论文造假被爆

    2008年11月18日,“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系海外民间组织)成员祝国光教授在芬兰给浙江大学杨卫校长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函。在信中祝国光告诉杨卫: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涉及学术造假问题。

    祝举报称,论文作者不仅一稿多投,而且还存在严重造假。曾经刊登该研究小组论文的德国《NSA药理学杂志》、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等杂志先后公开发表声明,称这是“科学的欺诈行为”,并将这些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删除,并且声明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同为浙大校友的祝国光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严格治学著称于世,我们一直引以为荣。想不到会发生这论文造假之事。并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名下。”

    2008年12月6日,祝国光再次向校长杨卫去信举报。祝在信中称,又发现李连达院士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两篇文章,先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然后隔数月或年余,又在国内以变换第一作者为李连达院士的名义发表,并且中文的论文没有提及任何该文已经用英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甚至在其参考文献中也未列上。“说明作者是有意避开已经发表的相同文章!”

    从2006年开始,大陆的一些医药和公众论坛上散见揭发该课题组论文造假的匿名帖子。但浙大并无回应。祝国光首个以公开身份举报后,立即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

    2008年11月13日,浙大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江大学新闻发言人以书面的形式就此事对媒体公布了学校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的个人行为,其他作者并不知情。

    但此起论文造假事件却并未因贺海波的被开除而了结。相反,人们关注的目光从未自李连达院士身上移开。

    造假风波累及院士

    2009年2月4日,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在自己的网站评论中发布最新统计,称“目前已发现李连达院士小组在2006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共有16篇涉嫌造假,贺海波参与署名的只有5篇,想把责任都推到贺海波身上是说不过去的”。

    祝国光的一纸举报,牵动了人们的另一个记忆。早些时候,浙大副校长褚健也被人指称论文涉嫌造假,但是次官方未作正面回应。

    “某一论文是否造假,业内人士一看便知。怀疑被证实后,发现者无非对造假者鄙视一下而已,教授之间更不会把这类事情放到桌面去评说。”曾在浙大任职的一位教授说,不举报不仅是因为同事的脸面,更是因为要举证项目论文造假,势必要拿出第一手实验室数据,会牵涉很大的工作量。并且,在某些高精尖领域,一个院士、博导往往也只熟悉其中很小一块。

    即使是一个院士举报另一院士论文造假,最后也很难认定。这位教授说,贺海波造假被爆,因为犯了“不同实验得出类似数据,或是同样数据出现在不同论文中”的低级错误,就连外行人仔细比照也能看出端倪。

    但论文造假。倘若认定全系贺海波一人所为,余者皆不知情似乎也不足信。“实情不完全是这样。”北京一家知名学术刊物总编辑助理李新亮说,向国外知名期刊投稿论文中署名人中有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这几个作者中,通信作者才是老大,他是项目资金的把关人,俗称老板,第一作者只可能是具体参与实验、撰写论文等工作的主要执行人。

    祝国光举报的这些论文中,署第一作者的课题组成员中,贺海波有5篇,牛泱萍2篇,吴理茂主任2篇,以及李连达自己的被质疑剽窃和一稿多投的2篇,吴理茂多数署通信作者。“这一系列造假论文形成一个系统,很明显并非贺海波一人所能左右,远远不是开除一个贺海波就能解决。”祝国光说。

    复杂的利益纠葛

    “这么多论文涉嫌造假,老板说不知情,很难说得过去。”在浙大任职多年的一位教授也称,门徒贺海波论文造假,李连达是否能撇清,只消看下李连达院士北京任职单位的年终的个人述职总结,或去申报课题的国家部委查阅有关论文备档便可知结果。

    论文造假被揭开后,李连达院士向媒体承认作为院长他有疏于管理责任。同时他向多家媒体爆料称,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影响了天士力集团的利益,是对方花钱收买未果,企业的顾问祝国光才出手报复自己。

    而来自祝阵营的“人马”也未选择沉默,又是力证产品并无质量瑕疵,又是抖出李连达包括广东白云山制药公司的数个兼职身份,意即李的学术身份也不纯净。

    一场相互“指责”的闹剧就此上演。蹊跷的是,2008年5月,浙大药学院曾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士力集团通过产学研联盟形式联合组建“天津市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该中心据称将“抢占现代中药研发制高点”。在当月的天津揭碑仪式上,有张伯礼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但天士力集团的合作伙伴、中国现代中药药理学开创者之一的李连达院士却未见出席。

    原本是合作伙伴的李院士和天士力之间究竟何时生隙,至今外人也无从知晓。

    年事已高的李连达院士因疏于管理被弟子“盗名”,他后来向媒体解释因为“在北京大小会议没完没了”,作为院长,他每年来浙大五六次,每次来三五天。浙大药学院一位本科生抱怨说,李院士只是每年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来一趟,讲一些场面上的话,又据说每年讲的内容都是一样,下午就坐飞机走了。

    李连达当年刚任浙大药学院院长时,他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调来了他的博士生吴理茂任该院药理分析实验室主任。浙大有学生在网上指称,负责人李连达不在,有关实验室项目的课题、材料、审批、实验经费等一般均是由吴代签。

    此一说法未得到浙大的证实。浙大新闻办有关负责人2月11日称,浙大正加紧对此事的调查,最终会有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公布。

    学术腐败风险低

    浙大BBS“飘渺水云间”里,一网名为“浙大博士后”的人说,尽管这样的学术造假事件在浙大历史上是极其偶然的,但该事件给百年浙大的声誉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作为一位在浙大求学多年的学子,对此深表痛心。

    大陆近年一些大学领导热衷于聘请海归甚至身份地位甚高的院士,前者会为学校带来好的印象,而后者则会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只要参与过重大项目申请的人,都会知道那些院士身份的人对各类项目的立项和评审有多重要,因为他们才是领导和各基金委眼中的著名专家。

    重大项目的大蛋糕如何划,全须依仗他们定夺,过去“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与如今投资40亿元的传染病研究和60亿元的新药专项资金都是如此。

    因此,各类机关院校、社会团体争相邀请知名院士、博导兼职,等滚滚项目资金到来后,剩下的自然是博士,硕士们的事了。在国内大学,一个硕士生导师可能带几十个硕士,最少的也会带几个硕士,一个硕士又会写好几篇论文,有的导师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去看论文。这些炮制的论文大多为应付科研项目和评职称所用,很多并无实际应用价值。

    大陆的一些院校之间陷入了从论文,项目资金再回到论文比拼的怪圈,无法自拔:在这样的机制下,像贺海波这样初出茅庐的博士后也或许自然会为老板的科研论文疲于拼命,“学术造假,放到每个大学、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贺海波有学术不端行为,但也不排除是被整个学术制度和环境逼迫的结果。”李新亮说。

    “骗政府数千万科研经费来,写几篇烂文章来应付,查出来大不了名声差些,也不伤自己一根毫毛。”有网友嘲讽学术领域的这一怪现状。

    “近年来科技界受到社会上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科学道德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2008年6月,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工作报告中,用了很大篇幅论及院士科学道德建设的成绩和问题。

    徐匡迪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应当成为科学道德的模范和旗帜,这已是全体院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相关热词搜索: 造假 中国 风波 工程院院士 论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