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时间:2021-04-23 08:04: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胸痹;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73-03

    缓慢性心率失常是以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散见于多种病症。近年来,临床医学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已从临床电生理深入到离子通道和基因水平,多项新技术被推广应用[1],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药物治疗上发展缓慢,临床仍然依靠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虽有明确的提升心率作用,但始终存在不良反应多的严重缺陷,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这些药物在纠正原有心律失常的同时,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不能长期服用。起搏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尚存在疑虑。Rodrigue等[2]研究表明,永久性起搏器并不增加病窦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同时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中医学中本病属“心悸、胸痹、迟脉、厥脱”等范畴,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证候,不仅表现出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征象,且常伴有面色恍白,腰膝酸软,畏寒等心肾阳虚特点,脉象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其病位在心,多虚实夹杂为患。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是在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立足于对病机证候的认识,循证选方,从整体上纠正机体病理状态。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们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疗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尝试及研究。笔者现就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目前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但大多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元阳衰微,阴寒内盛。古今医家辨证施治,著书立说,又各侧重虚、瘀、痰、热等方面。王晶[3]在总结其师张任城的学术思想时提到,张氏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位在心,根本在肾,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肾阳虚,兼夹气虚,阴虚,瘀血等。心主血脉,心阳的重要作用是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命门相火,总司一身之阳气,肾阳为诸阳之本,心中阳气得肾中真火之助,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血脉的功能。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跳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梁君昭[4]认为本病虽以阳虚瘀阻为主,涉及心脾肾脏,但病位实质在心之络脉,“久病入络”、“久虚入络”、“久瘀入络”。病程日久,由“经脉继及络脉”,络脉易滞易瘀,日久化浊生毒,便形成脏络并病,滞、瘀、浊、毒互结的病象,故治疗时应注重脏络同治,瘀浊毒结并祛。刘淑娟等[5]结合黄春林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肾阳虚弱乃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和中心环节。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气滞、瘀血、痰浊均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病理产物。

    2 组方用药

    2.1 古方化裁 金卓祥[6]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尽管多属于中医的阴证、虚证,但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亦是其常见病机,多虚实夹杂为患,故倡导打破治疗必用大温大补的传统观念,另辟蹊径,尝试从心胆相关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65%。王金锁[7]认为枳实薤白桂枝汤有调节迷走神经张力、使心脏的窦房结兴奋性升高的作用,并以此方加减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总有效率为97.7%,疗效明显优于西药654-2药片。

    2.2 自拟方加减 张秀娟等[8]认为应针对心脏本身的受损情况而针对用药,自拟参附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2例,以人参、附子、五味子、红花、川芎、桂枝、阿胶、薤白、丹参、菖蒲、龙骨、玄参、干姜、麦冬为剂,总有效率达96%,疗效满意。王维慧[9]重用益气温阳之品,自拟益气通阳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药用生黄芪、党参、桂枝、甘松、炙甘草、白术、丹参,总有效率为86.7%,共达温阳复脉、益气养心、活血通络之功,证明益气通阳汤确为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2.3 中成药治疗 方利华[10]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60例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症状普遍缓解,平均心率、最慢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不良影响,提示用药安全可靠。王瑞华等[11]应用起搏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1例,总有效率为90.5%,疗效确切。韩伟等[12]发现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治疗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总有效率达90%,疗效明显优于心宝对照组。

    2.4 针灸治疗 徐连登等[13]以吴茱萸敷贴内关、心俞穴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总有效率为86.7%,同时口服心宝丸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证实了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具有与服用心宝丸相似的功效,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投入较少的治疗方法。高镇五等[14]用针灸内关、列缺、膻中、足三里穴的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8例,心气虚型则上列穴位每次取1~2穴,心阳虚型加素髎或大椎,气阴两虚型加神门或安眠或三阴交,心脉痹阻型加三阴交或膈俞。施针灸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1%。

    2.5 针剂治疗 尹维东[15]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25例,疗效满意。认为参麦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强心、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变性等。并指出该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双向的,既能够抗快速心律失常,又能够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制剂。刘仲[16]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有效率为78.1%。指出该药通过保护缺血缺氧心肌,扩张血管,调整血压血流,使窦房结功能恢复正常。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 付娅舒[17]给予60例患者生脉注射液及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个疗程(14 d)后,总有效率为85%。治疗全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生脉注射液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特别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型患者疗效显著。索志荣等[18]共观察符合方案患者134例,其中治疗组68例,予中药宁心宝与西药心先安注射液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6%,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舒氟美(茶碱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临床观察表明,此中西药联用方法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李静等[19]观察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32例,其中治疗组68例,予步长稳心颗粒及茶碱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达85.2%。对照组60例以单纯茶碱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为6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步长稳心颗粒与西药联用,疗效确切,并可减少西药所致的新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2.7 单味中药的药理实验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抗自由基损伤、改善细胞钙平衡和能量代谢、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栓形成[20]。研究证实,黄芪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的数目,增强心肌收缩,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21]。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可明显改善微循环,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及治疗心肌缺血缺氧诱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丹参能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形成,并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22]。附子有效成分之一的去甲乌药碱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能加快心率,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缩短,改善和加快窦房及房室传导,并改善窦房结的血液供应,提高内源性窦房结的功能,增加心排血量[23]。目前,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深入发展,但用于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时,还需注重具体证候的需要,只有药证结合,才可发挥中药独有功效,使疗效更加确切显著。

    3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以及安全用药等方面,均有上好的表现,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中医药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形成机理和辨证分型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对疗效的判定和评定标准不一致,对本病的研究也多局限于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还远远不够。面对这些问题,要求中医工作者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既保持中医辨证施治的传统和特色,也接纳和汲取其他种类医学的有效诊治方法及精华,以此来适应时代的需要,发展壮大我国中医药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

    [2]Rodrigue RD, Schocken D D. Update on sick sinussyn drome[J].Geriatrics,1990,45(1):26.

    [3]王晶.张任城主任医师治疗心动过缓的经验[J].陕西中医,2005,26(2):143~144.

    [4]梁君昭.从脏络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学报,2008,36(6):23~25.

    [5]刘淑娟,尹克春,周文斌,等.温补肾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7):1167~1168.

    [6]金卓祥.黄连温胆汤治疗复杂性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69.

    [7]王金锁.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86.

    [8]张秀娟,王钢柱,王敏.参附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10):4~5.

    [9]王维慧.益气通阳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29.

    [10]方利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60例[J].陕西中医.2010,31(2):135~136.

    [11]王瑞华,孙兰军,赵英强.起搏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心气阳虚证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8,25(1):10~14.

    [12]韩伟,耿乃志.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4):11.

    [13]徐连登,张宇霞,郑艳华.内关、心俞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3):192~194.

    [14]高镇五,虞孝贞,沈爱学,等.针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04):20.

    [15]尹维东.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25例[J].实用中医杂志,2005,21(9):529.

    [16]刘仲,南重泰,王文焱,等.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1,(3):12.

    [17]付娅舒.生脉注射液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1):153.

    [18]索志荣,刘效诊.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0):4427~4428.

    [19]李静,李长青,郑萍.步长稳心颗粒与茶碱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36(1):92~93.

    [20]荆丰德.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702~2704.

    [21]石瑞如,刘艳红,何路明,等.黄芪对老年大鼠脑受体、心肌β受体等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1):27~30.

    [22]王筠默,姜名瑛,沈映君,等.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8~59.

    [23]蔡永敏,王黎,任玉让,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12~420.

    (收稿日期:2011-01-27)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律失常 近况 中医药 缓慢 治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