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陈嘉庚对创立新中国的重要贡献

    时间:2020-04-05 07:51: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提要] 陈嘉庚是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慈善家、爱国侨领。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从分析陈嘉庚在抗战时期思想转变的根源入手,着重研究其反美反内战通电、创办《南侨日报》和声援国内解放战争三个方面的历史事实,论证其对创立新中国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陈嘉庚;抗战;解放战争;南侨日报

    [作者简介] 任贵祥: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研究员。

    一陈嘉庚在抗战时期的思想转变

    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 1936年蒋介石50岁寿辰,他号召南洋华侨捐献购机款为蒋祝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嘉庚号召数百万南洋华侨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带头并动员广大华侨为祖国抗战捐款国币4亿多元;通过“南侨总会”组织3200多名优秀的华侨机工到滇缅路抢运国际援华战略物资;动员一批批服务团、救护队、义勇队回国支援抗战;率先打响了声讨汪精卫卖国投敌的“第一炮”,震动全国,使汉奸为之胆颤心惊;他带头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大局披肝沥胆。

    为了慰劳抗日军民和考察祖国抗战实况,陈嘉庚亲自发起并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于1940年3月回国慰劳考察。在重庆,陈嘉庚受到蒋介石及国府党政要员们的“热情接待”,蒋还授意下属拉陈“入国民党”被婉拒。5月31日,陈嘉庚冲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慰劳考察,受到边区军民的热烈欢迎。陈嘉庚在延安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参观,多次与中共高层领导人会晤。朱德总司令在军务繁忙之际亲自陪同陈嘉庚参观;毛泽东几次到其下榻处,“或同午饭,或同晚餐”,进行亲切的交谈。通过细致深入比较及对国共两党抗战情况的实际考察,以及与两党领导人的交往,敏锐的陈嘉庚对国共两党及其领导人的认识发生了质的转变。他深深地感到,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坦诚务实。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把中国革命的希望转而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人也真正认识到陈嘉庚浓厚的民族情怀和远见卓识,毛泽东因此题词赞誉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二反美反内战通电震动南洋华侨社会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广大人民渴望建设和平民主富强的中国,而国民党蒋介石无视民意,逆历史潮流而动,仰仗美国的支持,酝酿发动内战的阴谋。战后的国共谈判,美国以所谓“中立”面目出来调停,实际上是偏袒国民党,扶蒋反共。而国民党蒋介石以美国为后盾,单方面破坏谈判,撕毁政协决议,悍然发动内战。美国一面派遣军机运送大批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一面以大宗财物军火援蒋,客观上促使了中国内战的爆发。美国是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幕后策划者和推动者,这一点陈嘉庚看得很清楚并因此感到愤怒,他遂在南洋华侨社会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反美反内战运动。

    1946年9月11日,陈嘉庚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中国人民一向信奉孙中山先生革命遗教,主张建立民主国家,不幸军阀内讧,加以日本乘隙而入,以借款军火,助长中国分裂,卒致有世界大战的惨祸。日本此种损人利己之企图,征服世界之野心,最后仍遭失败,可见上帝有灵,报应不爽。查蒋政府执政二十年,腐败专断,狡诈无信,远君子而亲小人,其所任用官吏,孔宋内戚及吴铁城,陈立夫,蒋鼎文,陈仪等,贪污营私,声名狼藉;以致民生痛苦,法纪荡然,为中外人士所咸知,贵国人士尤了若指掌。抑蒋政府要人,就本人多次接触,深知其昏庸老朽,头脑顽固,断不足与言改革。贵国传统政策,对各国人民,公允友爱,不事侵略,信誉昭然;今乃一反其道,竟多方援助贪污独裁之蒋政府,以助长中国内战。本人曾亲访延安中共辖地,民主政治已见实施,与国民党辖区,有天壤之别;且中共获民众拥护,根深蒂固,不但国民党军队不能加以剿灭,即任何外来金钱武器压迫,亦不能使其软化。职是之故,本人代表南洋华侨,特向贵国吁请顾全国际信誉,以日本为前车之鉴,勿再误信武力可灭公理,奸谋可欺上帝;务望迅速改变对华政策,撤回驻华海陆空军及一切武器,不再援助蒋政府,以使中国内战得以终止,人民痛苦可以减少。则贵国将为全世界爱好和平之人民所拥护,而上帝必佑贵国矣。”

    陈嘉庚的通电由美国合众社在新加坡首先发表,后迅速传遍了全世界。该通电被比作一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国民党当局对此十分恼怒,其党徒首先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由他们控制的部分华侨中群起鼓噪,极尽谩骂之能事,诅咒陈嘉庚老而不死是为“贼”,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擅用主席名义发表狂妄谬论”;罗列陈嘉庚所谓十大“罪状”。在国民党南洋各地党部怂恿鼓动下,一时间在南洋华侨中掀起了一股倒陈逆流。但随后这股逆流很快被汹涌澎湃的反内战潮流所压倒。新加坡、马来亚、印度尼西亚、暹罗(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地的华侨纷纷致函、通电或派代表到新加坡向陈嘉庚致敬,响应和拥护陈的通电。

    陈嘉庚的通电得到整个南洋华侨社会的广泛响应。事实证明,首先旗帜鲜明、勇敢无畏地站出来反对美国援助国民党蒋介石打内战的正是侨领陈嘉庚。在这场是非分明的斗争中,陈嘉庚继支援祖国抗战后再次成为广大华侨的旗帜与楷模。

    三创办反内战、求和平的桥头堡

    ——《南侨日报》

    主张和平与坚持内战、拥护民主与坚持独裁是一场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在这场斗争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1946年11月21日在新加坡诞生的反内战、求和平的桥头堡——《南侨日报》。

    《南侨日报》是由陈嘉庚集资创办的,得到了许多华侨民主人士的大力支持。由陈嘉庚任报社董事会主席,胡愈之任社长。创刊号上刊载了陈嘉庚的《告读者》一文,明确“创立《南侨日报》,其目的在团结华侨,促进祖国之和平民主,俾内战早日停止,政治早日修明,国民幸福早日实现,以达到孙国父建国之主旨。”胡愈之在《创刊词》中呼吁“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赞扬“以前南侨是抗日长城,现在南侨是和平先驱,是民主堡垒。”《告读者》及《创刊词》开宗明义,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坚持民主、反对专制,而且要成为“和平先驱、民主堡垒”。

    《南侨日报》及时向广大侨众报道了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国民党军队的惨败,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解放区的光明和国统区的黑暗,美帝干涉的失败和国民党蒋介石的崩溃,并预见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的光明未来。它从舆论上强有力地配合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两个美国兵强奸中国女大学生的“沈崇事件”,由此引发了在全国各地数十万学生游行示威的反美暴行斗争。“沈崇事件”发生后,陈嘉庚先后向国内平、津、沪、宁、渝、延安和香港等大中城市的报社和国民参政会致电,电文指出:“美军在华侵犯中国主权,延长中国内战,危害世界和平。北平女生被强奸,事后又诬其为妓女,实为对中国尊严不能容忍之侮辱,京、沪、平、津学生之要求美军退出中国,意在维护中国尊严及人类权利……凡属中国同胞,均应支持学生运动。”继致电杜鲁门之后,陈嘉庚再次发出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呼声。与此同时,《南侨日报》发表社论,列举了国民党的一系列暴行,严正指出:“不要以为华侨离开祖国远,不懂事。华侨的眼是雪亮的。我们不容许这种残暴的恐怖行动继续下去,我们要起来呼号,抗议,纠正,直到祖国同胞的人权得到保障为止!”

    正因为如此,作为和平民主的号角、火力点的《南侨日报》,受到民主党派和中共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该报创刊两周年时,李济深特为其题词道:“民主和平,人民之声;两年奋斗,大放光明。”创刊三周年时,毛泽东为其题词道:“为侨民利益服务”;周恩来的题词说:“为宣扬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而奋斗,为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并有两幅《书告侨胞》,一幅由毛泽东题词:“侨胞们团结起来,拥护祖国的革命,改善自己的地位!”另一幅由周恩来执笔:“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奋斗!”事实证明,无论是中共领袖还是民主党派领袖均给《南侨日报》以高度评价。

    英国殖民当局不能容忍在它的殖民地上长期存在这样一个民主堡垒,遂百般阻挠破坏,但《南侨日报》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如1950年4月12日载文《重申本报的立场》所指出:“本报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就是拥护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拥护人民民主。这是本报的立场,绝对不能改变。”陈嘉庚有一句铿锵有力的话:“本报宁可关门,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成为报社的“座右铭”。同年9月20日,《南侨日报》最终被英国殖民当局扼杀关闭。仅存在3年又10个月的《南侨日报》,从舆论上强有力地配合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

    四声援人民解放战争,参与创立新中国大业

    解放战争时期,陈嘉庚时刻关注祖国战局,大力声援人民解放战争。当人民解放军攻下上海时,陈嘉庚在贺电中说:“上海解放,中外欢腾,破背城借之一局,绝卷土重来之路,肃清余孽,统一全国,指日可期,燕云在望,曷胜什舞,谨电驰贺。”不仅如此,陈嘉庚还十分关心家乡解放。他曾三番五次地致电家乡福建,呼吁地方人士要协力维持治安,学校师生护校,工商护厂护店,防止敌人破坏,配合解放军入闽,迎接解放;规劝主闽国民党军政大员应放下屠刀,立功自赎,减少地方损失。“福建乃华侨之故乡,闽人有救省之责任,坐待解放,识者之羞”。当福建解放后,陈嘉庚再次致电中共福建军政领导人张鼎丞、方毅、叶飞等以为祝贺。这些电文鼓舞了家乡人民迎接解放的勇气,对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建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攻势和重点进攻均被粉碎,战争的胜负已见分晓。在此背景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文纪念“五一”劳动节,号召“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为了尽快实现“五一”号召中提出的召开新政协、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即开始加紧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中共为了扩大民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曾多次电邀海外华侨代表回国参政议政。1949年1月20日,毛泽东致电陈嘉庚:“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日益接近全国胜利,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团结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力量,完成中国人民独立解放事业。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硕望,人望所归,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陈嘉庚虽已76岁高龄,但他万里迢迢,回归北平,共商建国大计,其义举令人感动。他在离开新加坡回国前夕,答美联社星洲分社记者问时表示,愿意在中共领导下,为即将建立联合政府的新中国效力,“因为他们具有十数年之丰富经验,对中国实际情形有充分之了解,而且有甚多优秀人才”。由此可见这位老华侨代表的满腔爱国热情和高度责任心。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前,由23个单位134人组成筹备会,海外华侨代表陈嘉庚、司徒美堂、陈其瑗、戴子良、费振东、庄明理等7人被推选为筹备委员。其中陈嘉庚还任筹备会常务委员。陈嘉庚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虚怀若谷,广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来共商建国大计……实在无限地钦佩”;并提出“选择新政协代表,却应十分审慎,否则宁缺毋滥”的重要建议,得到大会的采纳。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陈嘉庚参加了大会主席团,对大会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个草案,他表示:“本席代表海外华侨民主人士以及爱国侨胞,对于这三个草案无保留地予以接受,通过以后,并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努力促其实现。”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陈嘉庚随着600多名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心情无比激动,盼望已久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

    综上所述,陈嘉庚积极参与了创立新中国的历史伟业,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至此,陈嘉庚最终实现了思想上的三个重要转变:即由旧民主主义者向新民主主义者的转变;由拥护国民党蒋介石向拥护共产党毛泽东的转变;由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的转变。由此得见,陈嘉庚不但是实业家、教育慈善家,而且是一名杰出的华侨政治家。

    (编辑:孙国伟)

    相关热词搜索: 新中国 创立 重要贡献 陈嘉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