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高校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有效性之探讨

    时间:2020-03-11 13:40: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存在形式。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课、提问、开展课堂讨论、布置学生练习和实验、应用多媒体及网络等课堂行为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知识获取及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职业能力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更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素质的进步。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行为;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8-0172-0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高校学生的知识获取乃至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密切相关,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贯彻好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1]

    一、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有效性

    规范合格的教学大纲都应明确提出课程名称和目的、教学内容及重点,学时分配、进度、选用教材、习题安排等。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等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各种活动或表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还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良好的课堂行为的要旨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科学得法”。在高校课堂里,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特点、不同教学大纲要求、不同教学资源、不同层次背景的学生以及不同课堂规模等来精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知识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察言观色”,順势而为变换教学方式,偶尔还可以有一些“即兴发挥”,做到既讲解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步提升,实现“教无定法”。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科学得法”。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行为,创造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既强调教师的启发引导,又强调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相结合,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着良好师生互动,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环境。[2][3]

    教育界对成功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认知是:1.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中心突出、表述清晰、内容要点明确、通俗易懂;2.教师能“引人入胜”,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3.确保学生的成功率,即使绝大部分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完成课堂及课后练习;4.课堂效率导向,是指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多地用于传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5.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这是指教师能灵活多样地呈现教学内容,讲授、板书、提问、讨论、多媒体展现等形式得当、转换自然,能够活跃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最有效的方法。[4]

    二、教师良好课堂行为的养成

    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是班级教学制,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的功能来划分,主要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三种: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的行为,如讲述、板书视频、演示等,这称为呈示行为;强调师生互动交流,如课堂提问,这称为对话行为;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给予辅导或指导,如组织课堂讨论、讲评、实验等,这称为指导行为。针对高等教育课堂上教师良好课堂行为的分析如下。

    (一)生动的课堂讲授

    课堂教授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呈现和讲解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良好的课堂讲授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专业、精到的讲解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以语言讲述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有文本提纲的口头即兴表达”。课堂讲授应当语言清晰流畅、表达准确生动,并适当辅之以板书 (或称书面语言)。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讲授应该基于教材而不唯教材,教师应在事先充分准备的课程教案的基础上临场发挥,对教案提纲里未细化的知识进行诠释、例证和延展。教师既要能严密、清晰地讲解专业知识,讲解语言要学科化、简明化,讲述内容要详略得当,带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又要特别注意讲授的逻辑严密性和专业术语的规范性。电气工程等理工科的许多专业课程,理论抽象、概念生涩,需要运用大量的推理和演算,需要借助电气向量图、特性曲线等的板书展示。因此,板书跟着语言讲授走,“讲”“演”并进是很见教学功力的。教师应该把抽象的专业术语尽可能具体化,将枯燥的理论尽可能形象化,以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分析、归纳、演绎、对比、联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得体、适宜的肢体语言

    教育学家乔治·波利亚(美)对课堂教学有一个贴切的论述:“课堂教学显然与舞台艺术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课堂上,教师着装整洁、优雅而不华贵炫目; 面部表情和蔼、温柔而无呆板张扬;体态自然、舒缓而不矫揉造作;语气抑扬顿挫而非细弱模糊,这些都能烘托出课堂的高气场,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像一台和谐美妙的舞台表演一样。教师不妨用心感受揣摩舞台表演艺术并在课堂教学中借鉴,这也是许多有表演天赋或特长的教师他们的课堂往往多受学生青睐的原因。

    (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教学的必备因素之一。好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合理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或是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或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直指教学目标。

    2.适时选择提问的类别和时机

    在课堂上,提问的时间节点、选择何种类别的问题来发问也很重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程和课程时间进程来选择何时提问并调整提问的侧重点。课堂提问与讲授应当穿插进行,在讲授中提问,提问后讲解;概念问题、识记问题、推理性问题、总结性的问题等应有序进行。这里笔者以所主讲的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及武汉晴川学院品牌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为例说明。

    在课程初期进行概述时,笔者主要提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气工程基础的相关知识和带有回忆性陈述的问题,使学生回顾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课前的平静开始转向活跃。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 结合讲述内容提出带有推理性质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推理;提出带有理解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认清和分辨带有概念性的知识点;提出带有评价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判断和分析,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维持住学生积极、兴奋的思维状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课程的每一章都精心设计了相关问题,在讲授过程中视学生听课反应适时插入多种形式的提问[5],还常常在下课前提出一两个与后续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给学生课后思考。

    在课程讲授进行到内容总结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有些倦怠,教师则应提出一些带有巩固、强调、归纳性质的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内容进行最后的归纳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或避免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偏差。

    3.重视提问的双向性

    课堂提问也可以是双向的。特别是在课程完成大半的后期,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的思考给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作解答讲述。

    (三)合理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师指导学生针对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展开的讨论。组织课堂讨论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讨论。

    1.选择合适的论题

    合适的论题是保证课堂讨论效果的前提,教师设计讨论题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首先,选题的可辩性要合适。看似模棱两可、实则泾渭分明的论题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选题的难易程度要合适。难度太大或太过容易的论题都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再次,选题要有启发性。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领域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

    2.把控好讨论的进程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必须要控制好时间,要掌控好论题的走向,不应偏离主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的讨论发言简明扼要、观点鲜明,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有理性的争辩,据理力争本身也是对学生素质的历练。

    教师要对课堂讨论作总结性评价,这样一来可以发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指出讨论中的错误观点;二来陈述教师对选题的见解及看法,归纳本次讨论的主要认知和结论,让学生对该论题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改进。

    但是,课堂讨论方法需要花费的课时和精力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课时不断缩减,这导致课堂讨论的组织开展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的课时冲突,这时课堂讨论容易被忽视,需要特别关注。

    (四)悉心指导学生练习(实验)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和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已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复现、验证的过程。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课堂教学场所会变得多样,部分课程内容甚至可以安排在实验室进行。

    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何将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程经验和实验(试验)操作能力。教师在安排、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实验时,要正确处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实验教学变成理论教学的重复,内容上要有机协调、进度上要密切配合,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练习和实验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知识并学以致用。笔者在电工课程实验中发现,有时因为缺乏教师的指点,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的不规范甚至错误一时很难被发现,但只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学生便能豁然开朗,而且印象深刻。

    (五)善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发挥多媒体系统集成性的优点,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难以表述的现象通过图、文、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与工程技术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直接经验,甚至许多基本的电气设备都未曾见过。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课堂讲解和板书,学生的印象是抽象模糊的。我们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声音、影像、动画、3D视频模拟临境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认知,并在同一时间内生动、形象地传递大量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更轻松,课程也很受学生欢迎。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当下,许多高校已实现互联网进教室。互联网资源具有动态、新颖、多样、通识的特点,可以适当引入到课堂教学行为中来。笔者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课堂中,在讲授灵活交流输电系统、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控制、智能电网和智能电气设备等新教学内容时,就引用了电气电力专业网站最新的参考资料,上课时学生的兴趣很高。

    当然,将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只是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但不能以此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和行为。

    三、结语

    课堂教学行为是高校教师人人都在经历和司空见惯的。高校工科专业教师由于鲜有师范、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训练,他们往往觉得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程式化过一遍,学生能听懂就行,他们容易忽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习和历练。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若干具体行为模式的表现特点,分析不同行为模式的有效性及其在教学相长中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更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素质的进步。具体教学行为模式的改进和优化则有规律可循、而无定式可守,它与学科专业、课程特点、听课学生文化素质基础乃至学校文化氛围等都密切相关,需要高校管理者充分关注与重视。高校管理者应建立并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考核和引导激励机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观摩、反思、改进和历练。

    [ 参 考 文 献 ]

    [1] 姚利民,曹霞,黄书真.高校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7-81.

    [2] 庄玉昆,褚远辉. 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改革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39-41.

    [3] 刘旭红,蔡培中.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探讨与实践[J].农业工程,2014(4):151-155.

    [4] Yong Suzanne et al. profiles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9(6):670-686.

    [5] 丁堅勇,胡志坚.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C].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4(11):4-6.

    [责任编辑:陈 明]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讨 高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