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Ⅵ

    时间:2020-06-06 08:24: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正值《大学教育科学》需要提升质量的时候,王伟廉教授给本刊编辑打来一个电话,说手头有一些“不愿丢失的教育感悟”。编辑收到这些感悟后,认真、细致、膜拜地读过,受益良多。“感悟”共36个问题,是王教授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34年”后退休五年内的思考、心得、闪念和顿悟。按照王教授的话说,“这些感悟可能是不系统的,也可能是不精确、不严谨的,有些还未来得及上升到理论层面”,但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位教育者、研究者和办学者,对教育思想、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等的心路历程。因而,不仅作者本人感到“不愿丢失”,而且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也可能是很珍贵的。本刊基本按照“感悟”的原有顺序,每期选择几篇分6期刊出,以飨读者。

    三十一、被片面理解的“核心课程”

    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大学频繁使用“核心課程”一词。但据我了解,从校长到普通教师,对这种课程真正了解并能正确实施的,恐怕不多。我并非在玩弄文字游戏或纠缠概念,而是由于对这种课程的意义、目的或主要功能,多数人的理解都显得片面,从而使得这种本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课程类型并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感到有必要把那些片面的理解与正确的认知之间的差距填补起来。

    所谓片面理解,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解呢?就我个人的了解,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片面理解:一是理解为必修课程;二是理解为基础课程或者基本的课程;三是理解为主干课程或主要课程。

    第一种片面理解,把核心课程理解为必修课程。这种理解最为错误,因为核心课程既可以是必修课程,也可以是选修课程。第二种理解把核心课程理解为基础课程或基本课程,似乎还有一定的理由,因为“核心”这个词汇,顾名思义就是表明其他课程是围绕它来教授的,说它是基本的或基础的,在这个意义上似乎也可以。但我们看到,在世界高等教育实践中,核心课程既可以是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既可以是最基本的课程,也可以是不那么基本的课程。第三种片面理解是最普遍的,就是把核心课程理解为是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或主要课程。这种理解同样也有它的可以理解的地方,因为核心课程在实现它的目标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个主干,也未尝不可。但不能说它是主要的,因为“主要的”这个词的相对的词是“次要的”。根据我们的课程理论,培养方案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不应该被称为“次要的”,因为一个完善的培养方案,它的组成都是各门课程总体的功能。如果能分出主要与次要,那这个培养方案本身就不是好方案,而是一个不完善的方案。

    说核心课程有基本和基础的含义,也有主干课程的含义,不是针对其他“不是主干”或“不是基本”的课程而言,而是针对其他类型的课程而言。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来展开谈谈核心课程的真谛。

    这个话题是一个挺专业的话题,这要从课程类型的划分说起。

    划分课程类型有很多维度,比如从理论和实践维度可以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从学生选择维度可以划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从知识的分化和综合维度,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我们的讨论话题,我们要关注的是按照综合化程度来划分的课程类型。课程综合化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其起因是由于传统的分科课程(在大学里,传统教学是用分为各门学科的课程来进行的,称为“分科课程”)的缺陷。分科课程最大的好处是系统性强,最大的问题是与实际脱离较远。因为任何一个实际问题都不是单独一门学科能够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共同参与。与分科课程对立的极端是经验课程。它的优点和缺点与分科课程正好相反,其致命弱点是忽略了系统知识,使学习者知识结构松散,难以举一反三和正向迁移。在教育史上,这两个极端一直存在争论,当人们看到它们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后,开始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其中一个结合的途径就是寻找一些介于二者之间的课程类型,或者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交错使用不同的课程类型最后达到结合起来的目的。而核心课程就是一种综合化程度仅次于经验课程的课程类型。它将某个“东西”作为教学的一个核心,让不同的学科知识、方法等围绕这个核心来传授,以求既保持分科课程各自一定的系统性,又紧密结合这个“核心”所呈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核心的选择是核心课程的关键。目前关于核心的选择,笔者还没有看到很系统的研究文献。从已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是选择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系统、一个研究课题甚至一个区域研究项目。其要领是能通过这个核心,把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等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在一起,使学习者对分科知识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功能以及它们与实践是如何接触的机理和机制有深入的体察,从而建立起他们的恰当的知识结构,实现培养目标。就这个意义讲,核心课程相对于纯粹的分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确很重要,但不是说分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不如核心课程重要,而是说,在不同的培养目标下,不同类型的课程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各自都有“重要”的一面。从整个培养方案角度审视,这就如同中医药方中的寒性药物与热性药物的搭配一样,不可或缺。

    简言之,核心课程是旨在通过一个核心,把分科课程中与核心相关联的那些系统的知识、方法、理论等用于核心问题的解决或认知,从而达到培养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我们既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也不能漠视它的主旨。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应该在实践之前弄清楚不同课程类型的真正含义和功能,然后再去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细腻又耗时耗精力的事情,绝不能用粗糙的方式来进行。

    这里还要多说一点。经验课程是美国哲学家杜威所提倡的,可以看做是对传统分科课程的反叛。他的课程理念来自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经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是“做中学”。我们的教育一度曾非常接近甚至超过了杜威的理念,但我们的实践却大大晚于美国的实践。当美国那些杜威的拥护者在实践中开始反思时,我们则还在走那条被美国实践证明是偏颇的道路。由于那时中国对美国教育的抵触,使得我们没有避免去花大代价走了一次本来可以避免的弯路。而后来的对美国经验的误读或片面理解,仍有可能使我们再次走弯路。“核心课程”的片面理解,应该让我们的同行有所警觉了。这里写下这些感悟,无疑是希望我们不再走弯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不愿 丢失 感悟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