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现代中国人物视觉造型设计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时间:2020-08-17 07:57: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人物形象设计”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起源于1950年的美国,隶属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门类。它包含着“人物实用造型艺术”与“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两大部分,而每一部分又涵盖了化妆、发型、美容、服饰、美甲、彩绘等技术手法。

    我国的人物形象设计产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仅仅是近几年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形象设计的个性化、艺术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现象的出现正是时代进步与审美提升的重大表现。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作为人物形象设计中最具个性与艺术性的一个分支,开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活跃在现代中国的设计艺术舞台上(图1)。

    一、人物视觉造型艺术的内涵

    “人物形象设计”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国内的大多数人对此尚不完全了解。“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在艺术设计领域崭露头角的。

    “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属于视觉产业范畴,也是创意产业的新成员,他其实就是专业人员为适合大众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以人为载体,以综合设计形式为手段,对人物进行艺术包装的专业化活动。这种艺术包装,运用创造性思维,采用化妆设计、发型设计、服装服饰设计等手段,通过艺术的表现技法,对人物的视觉效果加以强化,达到突出、升华人物造型美的目的。是以视知觉为主要满足对象,在唯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使作品呈现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继而产生心理和生理上满足的艺术。

    人物视觉造型艺术的设计过程与一件艺术品的形成过程相同。虽然它的载体只是一个人的外在,而非建筑、工业、电子等庞大支柱产业,但它象绘画、音乐一样也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而精神与物质都是优质生活的必需品。一个好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设计作品和所有的创意设计作品一样,也就是把市场理性、行为感性、美学个性融入到作品的一个过程。

    二、现代中国人物视觉造型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人物视觉造型艺术的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其实也开始出现过不少从事人物视觉造型设计的工作人员,但他们一般是由美容、美发、化妆、服装(饰品)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大都只擅长人物造型设计的一部分,缺乏对个体形象的整体设计与塑造能力,与真正意义上的人物视觉造型设计师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近些年,化妆造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将人物视觉造型艺术设计推到了前台。无论是电影、电视、广告、网络、媒体等机构,都在利用人物视觉造型艺术这种表现手法向人们传达着各自的信息。

    从此,社会各界开始越发的对它重视起来,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开始公开办学,专门培养可以从事人物视觉造型艺术方面的人才。像“香港蒙妮坦美容美发学院”、“毛戈平形象设计艺学校”、“东田化妆造型学校”、“吉米化妆学校”等都是近几年在我国内地比较有影响的一些私人培训机构。他们组织优秀的教学团队将自己的设计经验和技巧传播给学生们,使他们在毕业后很快投入到我们国家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设计行业中去,为我国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社会办学往往存在两个普遍的问题,一是学员的文化水平不同,二是培训时间有限,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们的设计能力和水平的不确定性。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训练和学习,只会堆砌所学或者模仿抄袭,缺少了设计的个人灵魂,导致作品的平庸、乏味、甚至是粗俗。

    面对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借鉴其他设计艺术门类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美学修养的、高知识、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虽然这些专业成立时间不长,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总体的发展方向是明朗的,这也势必会将我国的人物创意造型设计艺术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中国人物视觉造型艺术的应用现状

    在艺术领域中,每个成功的创意作品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无论绘画、音乐、建筑、雕塑、文学、戏剧等,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非但没有贬值,反倒节节攀升,尤其是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商业价值都会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

    目前,我国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并没有独立出来成为一个象牙塔般不可冒进的领域。相反,它一直紧密的联系着生活、美化着生活、扎根到了生活的每个审美角落。它被当做有效的手段或表现形式应用到了很多领域里,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2、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

    3、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4、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在舞台及T台艺术上的应用

    在这些应用中,中国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作品已经很好的表现出了它的情感价值、审美价值、教化价值和娱乐价值,超越了前几年的“平移”、“无厘头”等艺术观。通过构思想象,找到了还原真实世界的契合点,采用多种表现技法凸显了中国设计师的创作张力。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下面这两张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到中国人物创意造型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图2、3)

    我国早期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作品大都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面(如图2所示),只是将原始素材,比如花、草、水果等直接平移到模特身上,相对比较简单,缺乏变化,设计含量不高。可是到了现代,在视觉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作品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作品不但融入了精巧的设计,设计师还尽可能的挖掘作品的文化价值。就像图3这个作品,一个小小的拼图也能做的如此赏心悦目,仿佛在游戏中拼贴着人生。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因为社会的需要,创意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促成了手法的不断更新。为适应当代审美心理趋势的发展变化,不同领域的创意手法也与其他姊妹艺术不断地渗透和融合,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可观赏性,派生出强烈的视觉美感。

    三、现代中国人物创意形象设计艺术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物形象设计这个大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中国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也会走向成熟。纵观这几年中国人物视觉造型艺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这个艺术门类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无论哪一种设计艺术门类归根结底都会派生出一种专业化的活动,并且都有“可见”的物质成果。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说,如何提升这个“可见”的物质成果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将成为这门艺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未来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必须要注重作品人性化的体现。人性化即对人体本身内在欲望的诠释。一个注重人性化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作品才能够实现和受众深层次交流的目的。可是目前,我们很多设计师走上了极端,他们只注重作品外形的视觉冲击力,根本不考虑作为表现载体的人的感受,用强度极高的材料或弯曲变形的假体装置在模特身上,作品的艺术性完全被模特的痛苦所掩盖,感受不到任何愉悦的美感。所以,虽然在这个艺术门类中人充当了展示的工具,但是别忘记这个人也是你设计的表现中心。

    其次,我国未来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必须要注重作品和作者的文化内涵建设。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壤,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本身文化和艺术的修养,艺术家的文化艺术修养与所在国家的民族社会文化有极大的关系。就设计而言,传统文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重要的审美形式,设计的对象和主体正是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经典文化艺术形式的保护和创新、挖掘和提炼是做好设计一个重要的途径。不然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是粗劣的堆砌、抄袭和复制,不可能成为一件真正可以被传承的艺术精品。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我国未来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必须要沟通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运用好世界性的设计元素。这样并不代表着国外的就是最好的,事实上目前我们国内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很大程度上我们的作品也是国外友人借鉴的蓝本。只不过我们要知道因时而动、适时而发。别忘了世界需要我们的文化,而我们也需要世界的文化,但更需要的则是世界这个超级市场和巨型舞台。

    结语

    人物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正逐步被公众所认同和接受。这一切反映了人们对形象视觉美的追求。我国的人物视觉造型艺术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是市场上却饱含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一领域加强研究,并最终产生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或执行方法,从而再去解决那些实际的社会需要,进而这门艺术才会向着更深层次、更广阔的空间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启文、黄希庭:《形象设计的几点心理学思考》,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2001。

    2 傅婷:《形象设计与服饰妆扮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

    3 君君:《创意化妆造型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9)。

    4 严轩:《形象无声胜有声》,《华东电力报》,2001。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造型设计 发展现状 视觉 趋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