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国民经济核算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时间:2020-09-20 07:54: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国民经济核算潮流的影响下,一些学者对中国的“国民所得”进行了估算,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巫宝三的研究成果。概括来说,巫宝三对“国民所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介绍了“国民所得”核算理念及统计框架,并通过研究完善了相关理论;二是根据中国调查资料的特点选择了可行的估算方法,并对部分年份的中国“国民所得”做出了估算。虽然对“国民所得”的估算受到了当时国民经济统计理论发展水平和参考资料的限制,但不容否认的是,巫宝三在近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领域中的贡献是奠基性的,对当前的相关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巫宝三;“国民所得”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图分类号: F09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8)06001909

    Abstract: In the early 192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some scholars began to engage in estimating national income of China. In each of these achievements, Pao-san Ou"s research is the best representative. Generally speaking, Pao-san Ou"s contribution includes two aspects: First, he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national income” and its statistic structures, and then improved the relevant theories through his research. Second, he selected appropriate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national inco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urvey and estimated the “national income” in some years. Although the estimated “national income” is restricted by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at that time, it is undeniable that Pao-san Ou"s contribution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in modern China is fundamental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Pao-san Ou; national incom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一、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学者对本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初步估计。1908年,现代统计学与经济学先驱之一鲍利(Arthur LBowley)以税收、人口普查、1907年生产普查、工资、就业的资料对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估计。[1]1915年,金(Willford IKing)估算了美国的国民收入。[2]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刺激了欧美国家对国民收入核算问题的关注。1920年,米契尔建立了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研究美国国民收入及收入分配问题,并在1921年发表了1909-1919年美国国民收入数值。1926年,这项工作又补充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供的数值。经济大萧条后的1932年,美国对内对外商务局(Bureau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Commerce)承擔了1929-1931年国民收入核算工作,但是没有取得预期成果。1933年1月,对美国国民收入的估算由任职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库兹涅茨承担。库兹涅茨及其团队用一年的时间估算了1929-1932年美国国民收入。1934年,沃伯顿提出了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法。沃伯顿认为,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减去折旧才是衡量资源消耗的正确方法。1934-1935年间,柯里及其团队则将国民收入估算的重心放在了每个经济部门对国民购买力的贡献研究上。1932年,克拉克用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估算了英国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但直到1940年克拉克的研究才受到关注。1940年夏,斯通等人估算了1938年和1940年英国国民经济核算数字。1940年,希克斯(John RHicks)提出了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加政府收支差额的公式,这个公式逐渐演变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公式。[3]257-263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传播与发展,英、美等国的国民经济估算成果陆续发布,随之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国家效仿。最先对中国“国民所得”估算的是在华外国机构。1926年德国德累斯登银行(Dresdner Bank)根据中国“国富”“国富”简意上来说是根据资产收入计算出的一个国家各种资产的总价值。数额估计了“国民所得”“所得”即收入,为了与20世纪上半叶的术语保持一致,本文沿用“所得”一词。的数据。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国内学者掀起了对中国“国民所得”的估算与理论研究的热潮,一些学者根据不同的材料、采用各异的方法对中国“国民所得”进行了估算,如程孝刚从消费领域推测了战前中国的“国民所得”。英国学者克拉克运用卜凯和工商部的工厂调查数据推测了中国1925—1935年的“国民所得”。刘大钧在主持国民经济研究所期间也对中国战前的“国民所得”有过估计。[4]基于对中外文献的整理与爬梳,笔者认为,在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趋于定型过程中本文将1953年联合国推广使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视为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定型,参见邱东:《国民经济核算史论》,《统计研究》1997年第4期。,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向国人介绍了源于西方国家的“国民所得”学说;第二,对部分年份的中国“国民所得”做出了估算。在这两方面皆有建树且迄今被学界引用的首推巫宝三的研究成果,其代表性著作是《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核算 国民 近代中国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