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时间:2021-01-17 07:53: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跨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对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逐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提出问题,引入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学习途径及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对跨文化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知识 输入 输出

    作者简介:曾利平,女,四川人,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7-0197-02

    一、 引言

    自20实际50年代以来,我国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研究硕果累累,如罗常培(1957),邓炎昌(1989),顾嘉祖(1990),王福祥,吴汉樱(1994),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等先后著书立说(张红玲,2007:176),对我国跨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式下,英语教学要担负起培养跨文化人才的责任,从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然而,在我国,对所有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是他们的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因此,怎样才能把跨文化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以及把所学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具体环境中,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 引入跨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进行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要想学好英语,能运用自如,就要对英语文化驾轻就熟。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外语学习是一种智能活动。但从上个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创立后来人们称作人文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以来,教育界和外语教育界开始系统地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并普遍地把学习者的学习动力(motivation)看着是影响外语学习速度和效果的最重要因素(Brown,1994a引自王振亚,2005:123-124)。此外,随着认知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在学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心理的“内在心智能力”,而不是机械主义心理学所主张的那样是客观刺激和强化作用(赵爱国,姜雅明,2003:293)。由此看来,内在动力是学好外语的关键因素。

    国内以前的教学模式是以语法,语言点等为中心的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相对较弱。然而,由于跨文化教学的引入,以及对该领域的成功研究,使得现代教学模式越来越被众多学生认可,接受。文化知识的渗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英汉文化有诸多差异,但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对英语文化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能高效率地,积极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

    三、 学习跨文化知识的途径

    3.1 输入途径

    文化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成熟,认知发展和行文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文化学习的结果。除了文化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者的文化体验,文化学习的环境以及文化学习的时间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文化学习(张红玲,2007:148)。英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担任的是英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角色,因此,相对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缺少的是体验文化的真实环境。尽管这样,教师还是能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方式。

    3.1.1 外部环境的设计

    学生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和教教室,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英语国家校园装饰风格,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室的环境布置(座位安排,室内装修等),校园的建筑设计,路标,格言,教师的穿衣风格,说话方式,身体语言等都是直接的文化演绎途径。

    3.1.2 文化点的诠释

    直接易懂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他们还得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一篇文章,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讲解那些明显的含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及惯用法,更重要的是介绍文化背景,挖掘文中隐性文化点,即某些词汇,成语等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这些含义是英美文化中的文学,典故,宗教故事,神话传说等的浓缩,沉淀,英语学习者无法即刻识别,必须借助与词典或其它工具书才能了解其含义(孙启耀,赵莉,2000)。学生的文化功底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其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汉文化知识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会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对这些差异印象更加深刻。总之,教师要转变视线,即潜藏的,隐含的一面。

    3.1.3 在交际中感悟文化

    亲自感知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由于情感,环境等诸多因素,很多学生不能在具体场合中大胆地使用所贮备的知识。当他们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景时,那些概括化,刻板化(stereotyped)了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等往往不能保证他们的交际成功。显然,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要比这些刻板知识复杂微妙得多(刘学惠,2003)。在实际交际中,学生会因为文化冲突而中断谈话或者失去继续交流的信心。在这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跨出这一步,克服交际中的困难,积极面对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保证以后交际越发成功。

    3.2 输出途径

    有了足够的文化输入以后,学生便会逐渐地涉足交际场合进行文化输出。输入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牢牢地被掌握。由于学生的活动场所和时间都很有限,学校和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尽量多地组织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讲课大赛,舞台剧表演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在这过程中,让他们在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和感悟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有效的输出能保证交际的畅通,从而使语言得到合理的发展。

    四、 输入、输出途径在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不完善,课程安排的不合理以及文化自身的发展特点,文化教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文化具有文化教学不容忽视的动态发展的特点。社会不断发展,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也随之不断演变。如在孙中山时代,“同志”一词是志同道合之意,其意义是正面的。褒义的,而现在该词不能随意使用,因为它的意义已经有所改变,有同性恋的意思。因此,在学习约定俗成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动向。

    其次,文化具有多层次性。文化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术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文化,而各民族的这种文化还可分解为数个次文化。例如,英语民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有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美国文化,英国文化,加拿大文化,澳大利亚文化,新西兰文化等(王振亚,2005:9)。对于中国英语文化学习者来说,要使他们真正学好英语这门多层次语言,在文化教学中,无疑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最后,缺乏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案。跨文化教学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理论成果很多,但就具体情况不能有效地进行应对。例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教授哪些方面的文化内容,输入量的多少,怎样检测文化掌握程度等一系列问题。

    外语教学不能脱离跨文化知识的输入,而该知识的直接传输者是教师,但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者,更是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挖掘者和引导者。因此,面对如此丰富而又复杂的跨文化知识,增强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是着手解决以上问题的第一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和渗透跨文化意识。一篇课文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教材,它需要教师去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放眼世界,扩大视野,从介绍英语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开始,逐步涉及他们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人文地理等,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了解和热爱,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之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赵丽,2007)。跨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被受关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培养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总之,要解决以上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和学者对文化有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了解,教学方案的修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共同关注社会乃至全球的发展动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研究出更好,更系统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振亚. 以跨文化外语教学 — 系统功能语法于外语教学.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3」 赵爱国, 姜雅明. 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4」 赵丽.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5」 刘学惠.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 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6」 孙启耀,赵莉. 语言点, 文化点与外语教学. 学术交流, 2000

    相关热词搜索: 英语 输出 跨文化 输入 知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