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为多位中国政治家服务的洋顾问端纳

    时间:2021-01-25 07:51: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澳大利亚人威廉·亨瑞·端纳,在中国40多年(1903-1946年)的传奇生涯中,为实现他用西方民主主义改造中国的政治抱负,他曾担任从晚清政府到国民党政府多位政要的高级顾问,叱咤近代中国政坛,遗憾的是他的愿望并未实现。

    关键词:近代中国;洋顾问;政治

    威廉·亨瑞·端纳(William H Donald,1875~1946年),澳大利亚人,1875年出生于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小城里斯岣(Lithgow)。190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28岁的端纳不远万里来到香港,担任《德臣报》[1]的副主编,由此开始了他在中国40多年的传奇生涯。从1903年踏上中国的土地到1946年在上海去世,端纳再也没有回过他的祖国澳大利亚。

    在中国的40多年间,端纳担任过主编、记者;在北洋政府内任过职;曾揭露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协助蔡锷逃出北京,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留下了身影。但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曾担任过从晚清到民国的各类政府的多位政治大腕的顾问,这些人包括两广总督岑春煊和张人骏、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北洋军阀张学良以及中华民国最高统治者蒋介石。端纳所追随的这些政要的政府性质不同、政见不同,这在近代中国的洋顾问中是很罕见的,端纳究竟为何这样做呢?

    一、端纳的顾问生涯——从两广总督到蒋介石

    20世纪初的香港是革命党活动的前哨阵地,但香港的英文报纸却没有关于中国的专题新闻,为了在其所主编的《德臣报》中开辟新内容,1903年到香港不久后,端纳就到广州采访两广总督。见多识广富有口才的端纳被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所赏识并被聘为名誉顾问,从此他不仅获取到了许多重要的新闻,还闯入了中国政坛。1903年到1909年的六年间,端纳担任了两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和张人骏)的顾问,为其日后担任其他政治大腕的顾问奠定了基础。

    令人诧异的是,端纳在与清朝高官交往的同时,也结交要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党人。1908年,他在香港结识了胡汉民等人,此后他经常参加革命者的聚会,为他们出谋划策。1911年春,端纳在上海结识了孙中山、宋嘉树等革命党人,并成了宋家的常客。端纳常常逗幼年宋美龄玩,这也是他后来深受蒋介石和宋美龄信任而成为其私人顾问的原因之一。辛亥革命后,端纳作为革命党人上海总部的顾问参与了革命党人筹建共和政府的工作。1912年1月,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中国后,端纳毛遂自荐当了孙中山的政治顾问。期间,端纳帮助孙中山起草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和政府宣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许多重要的政策、法令。孙中山曾授予端纳一枚特制的金质奖章,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和端纳的名字,以表彰端纳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担任全国铁路督办并提出10年修建20万里长铁路的宏伟计划,端纳认为其“疯”了,不切实际。让端纳无法容忍的另一件事是孙中山要娶当时担任其秘书的宋庆龄为妻。1913年7月“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再度流亡日本。时局的变化,加之受到其澳大利亚老乡袁世凯的政治顾问莫理循[2]的影响,端纳放弃了对孙中山的支持并转向袁世凯。

    1928年6月,张作霖被炸死,北洋政府垮台,端纳又到东北担任了张学良的顾问。直到1934年。在辅佐张学良的6年间,端纳与张学良建立了亦师亦友的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劝说张学良归顺中央,在中原大战中建议张学良拥护蒋介石,还帮助张学良戒掉了毒瘾。但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端纳出于对英美等国以及国际社会的信任,错误地判断了形势,建议张学良对日本退让,由“国联”来处理,这是其顾问生涯中最大的败笔。

    1934年,端纳和张学良到杭州谒见蒋介石。他对中国问题独到的看法和杰出的能力受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赞赏,被聘为蒋介石的私人顾问。在担任蒋介石顾问期间,端纳推行了一整套改革计划,包括统一币制,禁绝鸦片,建立中央银行,规范税制,严惩腐败以及声名昭著的“新生活运动”等等。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端纳利用自己和张学良之间的特殊关系,数次往返于南京与西安之间,斡旋于各派政治势力之间,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危机解决后,蒋介石却出尔反尔,未能遵守不处理张学良的承诺,软禁了张学良。这让以自己人格担保张学良安全的端纳很没面子,导致他对蒋的信任开始动摇。

    1940年,因与蒋介石意见不合、且指责宋家垄断中国经济而与宋美龄又产生了口角,端纳辞职离开中国,环游太平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端纳应宋美龄要求回中国助战,途径菲律宾时不幸被日军关入集中营,直到1945年2月被美军解救并送往珍珠港海军基地医院疗养。1946年3月,宋美龄派专机把已患有肺癌晚期的端纳接回了上海。1946年11月9日,71岁的端纳溘然长逝。宋美龄在上海的宋家墓地辟出一角,安葬了这位在中国活跃了近半个世纪的澳大利亚人,实现了端纳长眠于中国土地的临终遗愿。

    二、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深远

    在20世紀的上半叶,端纳是一位在中国政坛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对中国的政治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他曾帮助王正廷和蔡锷逃离袁世凯的追捕和软禁,揭露“二十一条”的真相,反对袁世凯的称帝,组建中国第一个经济情报统计机构等等。他曾先后出任过清末两广总督张人骏、国父孙中山、少帅张学良以及蒋介石的顾问,经历了从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是民国史上重大政治事件的见证人。西方人称他“中国的端纳”,中国的“No.1 white man”(“第一号”白人)。

    端纳之所以追随不同的政要,究其原因,是因为怀有民主主义和革命思想的端纳一直在寻找中国最有希望的实力派,希望通过他们将自己所信仰的西方价值观和模式推及到中国,从而实现自己改变中国的政治抱负。然而,他最后还是深深地失望了最终选择了离开。

    【参考文献】

    [1]英文名《The China Mail》,又名《中国邮报》,是香港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创刊于1845年,1974年停刊。该报的中文名称得名于报纸的第二任主编德臣(Andrew Dixson),因其对华人贡献很大。

    [2]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1920年),澳大利亚人,曾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1912-1920年),对清末民初的中国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政治家 多位 中国 顾问 服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