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刍议高校图书馆的古籍管理与利用

    时间:2021-02-09 08:00: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古籍管理与利用仍处在一个普遍低水平的状态,作者对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与利用现状作分析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古籍管理 古籍利用

    1.古籍文献管理与利用的重要性

    1.1历史价值。先民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漫长进程中,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传统典籍文献,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当代文明的不竭源泉,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古代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艺术、宗教、风俗、城市沿革、工程技术等各领域的历史发展状态,其特殊性和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高校图书馆应设立特藏部,对馆藏古籍进行精心管理和深入研究,确保这些历史文明的瑰宝能够代代相传。

    1.2学术价值。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一切工作都应从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出发点,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看重古籍的学术参考价值,认为它们都是研究、继承和发展前人思想成果的宝贵财富。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古籍图书的管理与利用工作,使高校馆藏古籍图书尽可能以完好的状态呈现于读者面前。

    1.3典藏价值。我们一般认为古籍是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我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但过去,限于生产力水平和印刷技术,古籍不可能像现代出版物那样动辄印数成千上万,因而数量不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等的摧残,加之各种天灾人祸,能够保存下来的古籍弥足珍贵。目前越来越成为收藏界关注的热点,在拍卖会上,元朝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足见古籍图书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之高。

    2.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的现状

    当前很大一部分有价值的古籍散布于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原因,多数高校的馆藏古籍文献没有得到应有的管理和利用,古籍保护工作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保管条件差,设备落后。由于经济能力的制约,很多高校图书馆长期资金短缺,馆舍面积不足,设备条件落后,加之古籍通常借阅量小,被长期放置在馆内的角落里,通风不良,没有空调,缺乏恒温条件,缺乏防虫、防火、防尘、防潮等配套设施,导致大量的古籍图书纸张泛黄、变脆、发霉、虫蛀等,翻看那些长年累月保存下来的古籍,虫蛀现象满目皆是,不由让人痛惜。

    2.2高校图书馆维护措施不利。在社会大环境下各高校图书馆都很重视古籍图书,近年来在古籍的保护和宣传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只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有限的改善,并未进行过系统的整理,导致灰尘厚积、无头无序、难以查找。

    再有,在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更是一项长期存在的空白,馆内缺乏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馆员在借阅图书时即使发现了图书破损、虫蛀,往往也因不够重视或缺乏专业的保护技能不能及时实施补救,其结果就是眼睁睁地看着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消失殆尽。

    2.3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各高校图书馆都着力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但对古籍的管理制度却疏于研究或重视不够,未能形成一系列的编目、索引、著录,以及数字化的管理制度及读者借阅管理制度。加之在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带动下,高校图书馆往往把古籍整理的重点都放在了数字化建库上,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数据库商或者建库人员的粗暴制作和翻看,对古籍图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

    3.高校古籍图书利用现状

    3.1古籍内容繁杂,晦涩难读。尽管古代典籍博大精深,但多使用繁体字和文言文,这对一般的以阅读简体字白话文为主的现代读者来说着实产生了阅读障碍,尤其古籍年代越久,阅读困难越大。许多读者拿到古籍的第一反应是晦涩深奥、无从下手,版本再好也不能坚持研读下去,转而选择那些经后人整理的可读性较强的版本。

    3.2获之不易,“重藏轻用”。由于古籍多是年代久远的线装书,保护颇为不易,保存中一旦发生损坏还需专人修补,加之其价值极高,来之不易,因此很多图书馆都存在“重藏轻用”的偏向。古籍的这种特藏性,使得很多收藏有古籍的高校图书馆大都不向学生和一般教职员工开放,除非确有重大科研需要,故其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3.3标准不一,检索困难。古代典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古籍丛书编排体系各异,书目检索又多用现代读者陌生的四角号码法,这些都增加了读者检索的困难程度。也由于古籍丛书常把众多不同的古籍编纂在一起,内容庞杂,使得其分类依据、著录标准难以统一,造成了排架困难,机读目录复杂,也增加了检索难度。

    3.4缺乏系统整理,不能资源共享。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甚至个人都或多或少收藏有各种版本的古籍图书,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即使有心钻研于古籍的开发和利用,也由于其文献分布散乱,难以对古籍进行系统完善的整理。因此,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古籍整理研究经验交流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古籍研究人员也不能够及时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果,古籍开发存在很大障碍,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高校古籍管理与利用的建议

    古籍的管理和利用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如何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确实需要古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深入钻研,下面我根据自己近年来在古籍管理工作当中的一些实践谈谈个人经验。

    4.1科学开展目录建设和数字化建库。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完善现有的目录体系,实现对所藏古籍资源的揭示性开发,力争编出更新、更完善的书本式目录。同时还可对古籍全文进行扫描,形成电子版的全文数据库以供检索,使那些久已绝版而又传世孤罕的古籍善本也能化身千百,广泛传播。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中文善本书目数据库模式,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研制、开发适用于国内古籍的应用软件,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建立属于自己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例如现在高校图书馆的CALIIS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看到题名、别名、著者的时代、姓名、字号、著作方式、行款版式、版本年代、刻书者、刻书地,还能更准确地知道该书的分类、主题,了解版本的类别。这样读者就能更准确更及时地找到自己要看的书,同时本馆没有的资源在数据库建成后也能实现资源共享。

    另外,目前流行的古籍数字化建库的手段可让读者通过电子版来进行研读,这无疑是科学地保护和利用了古籍图书。但大量的复制扫描也会对古籍图书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建库的过程中一定要请那些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并制订一套完备古籍复制规范,使古籍图书尽可能少受损失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参考价值。

    4.2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藏借阅机制。读者服务历来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应针对读者人数少、层次较高的特点,结合古籍保护措施,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藏借阅机制。如购置一些价格较低的影印或复印的常用古籍建立开架书库,从而减少对一些常用古籍的磨损;适当减少和放宽对善本书的使用限制,以便吸引更多的古籍读者;对一些文物级的善本,在使用时事先予以复制,让读者通过阅览复制品,实现古籍的再生与利用;适当降低校外读者的收费标准,提高高校古籍在社会上的利用率;针对读者需求编制或购置一些有馆藏特色的工具书,以帮助读者排解在阅读古籍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此外,还要努力做好古籍的宣传、评价工作,帮助学生和一些普通读者了解,选读古籍,提高对古籍的兴趣,从而扩大古籍的社会效益。

    4.3建立一支精良的古籍图书管理员团队。古籍图书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它要求馆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古籍库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目录学、文献学、版本学,还要掌握和古籍相关的一些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吸纳一些同时具备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古籍图书的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要求古籍管理员掌握科学保护和修复古籍的方法。古籍管理与利用工作中要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成立读者服务组、开发组和书库管理组,提高古籍管理水平和为读者开展古文献服务的能力。

    4.4实现专家队伍支撑下的古籍管理与利用的良性循环。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应广泛吸纳人才,从深层次上开发利用古籍,积极组织各界古籍方面的专业人士长期从事古籍管理与利用的研究,把目光放到整个社会文化大市场上去,主动“盘活”古籍文献资源。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各级出版单位和本校一些在古籍研究方面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建立合作关系,提供馆藏有价值的、市场上需求的古籍文献予以开发研究,争取科研项目和运行资金,达到古籍管理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于良芝.国外图书馆古籍保管与利用制度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

    [2]陈丽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古籍的复制保存与利用.江西图书馆学,2005,7.

    [3]邹爱芳.古籍丛书使用障碍分析.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2.

    [4]张尚英.古籍电子化问题探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相关热词搜索: 刍议 古籍 图书馆 利用 高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