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关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时间:2021-02-17 08:00: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40年的改革与建设实践,再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合理的、科学的,具有革命批判性的,也是中国建设与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从改革、建设的实践中来充实、发展理论,并详细阐述理论创新渊源、发展轨迹以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策略,进而总结得出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的推动,在伟大的实践中认同、肯定理论,以期来推进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

    关键词:与时俱进;实践;理论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一切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践活动不偏离正确方向,实践效果也才能得到保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言,也是如此,同样理论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40年的改革与建设实践,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合理的、科学的,具有革命批判性的,也是中国建设与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其理论主导地位。实践在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在对先前经验的总结及成功做法的借鉴中得到解决,而这些经验和成功做法就形成了伟大的理论,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接受检验,因而对其理论渊源、发展轨迹以及路径选择,对推进理论创新价值重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

    伟大的革命思想往往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而使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更加突出,更能够体现其前沿。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要以伟大的改革、建设实践为根基,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实践的思想总结及价值判断,其中最为经典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此为指导来揭开人类社会发展的神化面纱,指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创造主体,进而成为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共七大上并创造了伟大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潜心探索的经验总结,也为改革及建设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21世纪三大贡献中,与时俱进占有重要席位,也被誉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在这一理论品质的指引下,理论与实践,即中国改革、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并做出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国际环境、国内发展形势等的分析,密切联系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实际,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不同的阐释,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等精髓传承下来。实践与理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正如习近平所说“根据实践经验推进理论创新,是理论与时俱进的源泉”,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要有开拓创新的胆识及魄力。由此可见,伟大的理论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社会改革及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实践自觉的集中体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产生于伟大实践的伟大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对中国改革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将理论的现实性、时代性和规律性体现出来,在此指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

    哲学上讲,理论来源于实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反之,理论对实践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中国伟大的改革和建设实践是其伟大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并用来指导改革和建设实践,因而,实践就是理论的现实根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成功做法及经验进行总结,就形成新的理论,同时也推进理论创新,实践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理论的科学性。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经济建设始终放在第一位,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对社会的主要矛盾适时地做出调整,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作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跃居世界经济第二大体的位置上,依然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稳定,民主法制建设有待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实践中得以突显,伟大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40年风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着理论向前发展。改革开放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在这40年中,中国共产党人同全国民众一起努力探索、不断前进,在实践中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深刻诠释。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与他所带领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创立邓小平理论。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带领他的领导团队,围绕党的建设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重重困境,如何走出禁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胡锦涛、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各代领导集体在思考着、摸索着,围绕发展问题,创造性地形成关乎社会发展的思想及理论,为当前社会实践的发展提供指导,并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得到检验,在对实践问题的回答中推动着理论的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策略选择

    在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会形成新的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一次又一次地推进理论创新。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在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1]。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思想武器,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发挥其应有的功效[2]。而后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3],这里的老祖宗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以此来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扩大开放,以包容的姿态推进改革开放。在推进市场经体制改革、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依然发挥着思想统领作用,为此江泽民这样来赞扬和评价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基础”也是“思想灵魂”[4],更是航标,确保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及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此,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更是我当的立党立国之本[5],正是在其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实践着、探索着。

    在新时代,新近品高瞻远瞩,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基本原则、主义不能丢”[6],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或是成为其他的什么主义,这是一项历史性的课题,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再次证实,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及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成效,反过来,又推动着理论创新。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鉴于产生与中国特色伟大实践中的伟大理论的特性,即高度概括性和系统性特征,在伟大的改革及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传承的发展起来,在理论体系中各阶段所形成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个“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基本内核,也是精髓。在伟大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具体化、中国化,更是领导集体智慧和心血的集中体现,也是各民族同胞继续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持,富于时代性和前瞻性。在新时代,对中国改革及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党的建设以及如何实现发展等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形成权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体现出时代性、科学性。因而,伟大理论是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也再次证明其革命性和科学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推进社会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伟大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进而实现中国梦。因而,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或者决胜阶段,理论指导上容不下一丝一毫的偏差,否则就会将社会建设带错方向,不能给群众幸福的生活。为此,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对实践发展的影响,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理论、充实理论如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就是如此,给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性判断,而对其主要矛盾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前提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三)始终坚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

    实践在发展,也推动着理论不断创新,进而逐渐形成对理论的认同及积极践行。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了理论,充实和发展了理论。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个理论著作中都详细阐述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比较全面的如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党带领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克服艰难,迎接胜利,关键在于理论创新,进一步充实马克思主义,为其赋予新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在解决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其发展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形成新思想,对社会建设的规律也进行全面认识和把握,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在其系列讲话中,都高度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他一再强调,要在实践的发展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及需要,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对社会发展的历史有科学的认知,遵守客观规律,推动理论创新。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进步,惟有实践才能给理论带来活力。为此,在伟大的实践中,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常规,善于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关,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只有这样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是科学、合理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我们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及社会建设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究其原因,就是不敢落后、敢于拼搏,在实践中推进理论进步,打破教条主义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把与时俱进的品质在践行实践及理论进步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是我党及广大群众的一大法宝,在实践中深刻总结和归纳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让民众对伟大理论有深刻的认识,演变成为一种自信、自觉,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在具有中国特色式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进而又形成新的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和充实理论,使伟大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具体来讲,在当前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来推进理论创新,确保理论更加全面、科学,为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推动其实践进步[7]。因此,伟大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源泉,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展现出来,不断解决新问题,同时又会产生相应的新理论。40年风雨历程、40年呕心沥血,一次又一次的社会进步与发展,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合理的、科学的,具有革命批判性的,也是中国建设与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毛澤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9.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2.

    [5]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6]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7]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N].学习时报,2011-06-27.

    (作者单位: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