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只有相伴无别离

    时间:2021-02-18 08:05: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照例,在每一个年底要盘点去世的摄影人物时,总没能幸运地空白,就在着手写这篇稿的时候,11月26日,大家熟悉的侯波老师突然走了。

    2017年离开我们的几位摄影人物,人生经历多有不同,他们生命的长度也有着惊人的差异,从年初的任航,到年底的侯波,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时间,竟相差了63年。不论生命的长短,在他们所有的日子里,始终有一台照相机陪在身边。

    死亡没有国界,于我们物理距离遥远的国外摄影人,他们的作品以及学说,却熟悉得如同出自邻家的饭菜。他们或许不曾想到,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众中国摄影朋友真诚地在缅怀。

    熟悉侯波的晚辈们,都喜欢称她“侯波阿姨”,我在不同场合见过侯波阿姨几十次,每一次都不例外地是她和徐肖冰老师一同出现,而且不论是在文稿中,还是人们的交谈里,侯波的名字总是和徐肖冰拴在一起,但这并没有削弱侯波作为一位重要摄影家的个人的影响。

    以成功拍摄领袖人物著称的侯波,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关于毛泽东等众多中央领导人的照片近五千幅,其中《开国大典》《畅游长江》等不朽名作早已深入人心。

    侯波,山西省夏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荣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

    侯波于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就学于陕甘宁边区中学、延安大学高中、延安女子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科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长,新华社摄影记者。从1949年至1961年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拍照任务,拍摄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开国大典、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各地视察、会见各国元首和友好人士、接见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访问城乡人民群众、主持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等活动的大量照片。

    侯波自1986年起与爱人徐肖冰在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举办“徐肖冰、侯波摄影作品展览”。1989年出版了大型画册《路》,荣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首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首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荣获文化部造型艺术创作研究基金会颁发的首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9年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的袁苓, 15岁就走上了抗日和革命的道路,18岁时,参加石少华在冀中军区举办的第四期摄影训练班,从此成为了一个“会照相的战士”。从抗日战争后期到整个解放战争,他参加的大小战斗不下百场,包括对日伪大反攻、进军热河、大同战役、保卫张垣、平汉战役、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解放石门、察南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太原、解放兰州、解放银川等。其间拍摄的照片除丢失外,上交《晋察冀画报》的有千余张。

    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苓,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部摄影干事、解放军第六一军政治部摄影组组长、第十九兵团政治部摄影股股长、新华通讯社新闻摄影编辑部记者、中央新闻摄影组组长、国内编辑室主任。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抗战及解放战争中的经典摄影作品中,许多都是出自袁苓之手,他还拍摄了开国大典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铁矛从1951年《中国青年报》创刊起担任摄影记者直到退休。

    铁矛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摄影记者,坚守同一岗位几十年,不仅拍摄了大量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还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年轻人。

    善于钻研业务的铁矛,在勤奋拍摄之余,还撰写了《摄影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新闻摄影的“正规军”和“游击队”》等摄影文论,以及自学摄影丛书《旅游摄影》和内参《青年报人影像回望》。

    谦虚低调的铁矛不图社会虚名,也不为自己争取一官半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而一向提倡用作品说话的他,其1955年拍摄的代表作《毛主席迎接伏罗希洛夫》一直悬挂《中国青年报》历年优秀摄影作品的在第一幅位置。

    曾任四川省攝影家协会主席的康大荃,是摄影界省一级领导中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1942年康大荃生于北京,196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曾任四川画报社总编辑、社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协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摄影系主任,四川传媒学院摄影系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民盟委员,四川民盟省直工委副主委),省政协七、八届委员。曾获全国摄影金像奖,全国德艺双馨摄影家称号。先后编著出版《摄影画面构图的形式规律》《摄影图片编辑学》《彩色摄影曝光技巧》《各类题材摄影》《摄影构图学》《摄影美学原理》等专著。在第一、四、五、六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和《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摄影世界》等报刊发表摄影论文数十篇。

    一生投身摄影组织和摄影教育的康大荃,在2016年夏天作为总策展人为摄影学子做了最后一个展览。这位74岁的老人,为一个在学校三食堂前摄影棚举办的四川传媒学院摄影系2016年上半年课程作品汇报展,还在操劳。即使我们不甚了解他一生的成就与为人,仅仅这一举动就足以令人感佩。

    耿建翌是“八五新潮”前卫艺术运动中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于1962年生于河南郑州,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

    从1980年代中期起,耿建翌开始逐渐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产生影响。1986年,他与张培力、宋陵、王强、包剑斐等艺术家发起艺术团体“池社”,成为中国最早的观念艺术团体之一。1990年代中期开始,摄影成为耿建翌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从直接摄影,利用现成影像创作,到非标准化的暗房操作以及物影成像,乃至在照片上作画等等,他一方面将摄影图像作为其构成作品的元素,另一方面则探索着摄影本体语言不同的可能性以及摄影图像在制度和权力的日常运行中的角色。耿建翌对摄影持续的思考和多样化实践在成长于“85新潮”的那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并不多见。1993年,耿建翌成为中国最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之一。他于2017年上半年获得AAC年度艺术家奖。

    2月,30岁的任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生于长春的他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他用一台不到200块钱的胶片相机和一台美能达X-700,创作了一大批令人“惊艳”的作品—随性、开放、大胆的“软色情”作品也使他成为代表年轻叛逆一代的青年摄影师。他与众不同并带有颠覆性风格的作品,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争议和指责。

    患有抑郁症的独立摄影师任航,他的作品都拥有一个惊世骇俗的标签:裸体。他的图书编辑黛安·汉森(Dian Hanson)评论他的作品:“有一种非常清晰的风格。构图非常正式,但主题是这些令人惊讶的东西,对象是这些美丽、天真无邪,但性别模糊的个体,他们显然不是专业模特,但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任航短暂的摄影经历中,超出常人地举办过22场个展,参加过85个联展,并出版了16本个人摄影集和一本诗集。其作品曾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典、美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展出。

    相关热词搜索: 别离 相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