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小心感冒引发急性心肌炎猝死

    时间:2021-02-19 07:57: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

    王雷,出身中医世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秘书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百名优秀中医健康信使”等荣誉称号,并荣获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

    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阴平阳秘秋分日,收养阳气适秋凉

    从秋分起,白天热,夜晚凉,秋意渐浓。在历史上,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早在周朝,帝王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而且,秋分时节也是农忙时节,秋收、秋耕、秋种(三秋)让农民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但是,“秋分夜夜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季气温逐渐转凉,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就容易身体不适而生病。因此,在秋季采取措施来预防生病非常必要。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入秋伊始,就应着手调养身体,防御疾病。而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自然少不了秋分日。

    顺天时阴阳平衡,循“争日”与鸡俱兴

    秋分日,古人称为“争日”。争,争夺。顾名思义,争日就是争夺的日子。正所谓“日为阳,夜为阴”,秋分日当天,阴阳相争,没有争出结果,反而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那就是阴阳平衡,昼夜相等。

    养生之人,讲究顺天应时。秋分当天,阴阳平衡,所以人们也要做到阴阳平衡,才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这就要求人们遵循一个原则——“阴平阳秘”。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阴平阳秘”中的平、秘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平衡。只有阴气和阳气互相调节,维持平衡,这才是人体健康的最佳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见,“阴平阳秘”,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反之,则百病缠身,精力不济。

    要做到阴平阳秘,关键是做到顺天应时,不偏不倚。简单点讲,就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且都要适度,饥不暴食,渴不狂饮。具体到秋季养生,要做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就要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重视“养收”。因为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大地进入“回收阶段”,阳气也由疏泄趋向守藏。所以,人也跟自然界一样,要保养阴气,固守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时节,人要像鸡一样,早卧早起。古人将鸡视为阳气鸟,认为它与阳气相同,代表了阳气的生发与收藏。早卧,能顺应阳气的收藏,早起,能顺应阳气的舒长,这样就能敛阳气,养身体。

    不过,“早卧早起”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时间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要想养出好身体,把握好“早”的尺度至关重要。

    却道天凉好个秋,冷水擦身疾病休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影响人体收养阳气,破坏阴阳平衡,诱发疾病。对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适应”,也是我们说的“适秋凉”。

    我国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一种养生方法,叫“秋冻”,就是说秋季要适当的把自己冻一冻。而且人们明确提出了“薄衣御寒”,讲“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这么做,可以让人体慢慢地适应寒冷,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以免身体突然受凉生病。

    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适秋凉”的好办法,即“冷水擦拭法”:每天早晨或晚上,起床之后和临睡之前,有意识的用冷水擦试脑门,鼻子附近,耳朵、手腕、腕关节等部位,然后搓热双手,再将被冷水擦拭过的地方搓热,如此冷热交替,能帮助身体适应温度的变化,适应秋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进行冷水浴或者去野外游泳,因为这种刺激性过强的活动很可能给身体带来过重的负担,反而损伤身体。

    少辛多酸敛肺气,润肺健脾巧饮食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此时很多人会食欲大振,胃口大开。而且值此丰收时节,蟹肥菊黄,食物种类多样,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进食过多而肥胖,俗称“长秋膘”。此外,有的人还会因为饮食不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咽干、咽痒,并且伴随着干咳少痰的症状。

    那么,秋季时节,究竟该怎样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做到防病于未然呢?

    秋日宜收不宜散,敛养肺脏正当时

    秋季气候日渐干燥,阳气渐弱,阴气渐强,为了做到“阴平阳秘”,就要养收阳气以弥补不足。同时,“肺旺于秋”,秋季肺经当令,最适合养肺。因此,秋季养生,一要养收,二要养肺。

    秋季主“养收”,可适当进补,经常吃些山药、鸡汤、骨汤、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都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但是切忌过量,以免伤害脾胃。

    另外,《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秋燥之气极易伤肺,保持肺脏的收敛状态才能抵御外邪。而酸味收敛,辛味发散,所以饮食方面要少辛多酸。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尽量少食葱、姜、蒜、辣椒、羊肉等辛辣食物,多吃山楂、橘子、柿子、石榴等酸味食物。

    在这里,着重推荐一款“白果莲子煲鲜鸡汤”,养收,养肺的效果很好。准备白果12克、莲子20克、杞子15克、西洋参18克(中药店有售)、鲜鸡腿肉25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讲上述材料分别洗净,并将鲜鸡腿肉、猪瘦肉切块,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大火煲沸后,再文火煲两小时,调入适量食盐,适量食用即可。

    白果,有“植物元老”之称,俗称银杏。它药食兼佳,味甘,微苦、涩,性温,具有敛肺气、定咳喘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银杏……其气薄味厚……色白属金,故能入肺经,益肺气。”在临床上,白果也常被用来调理咳喘气逆,痰多等症,能敛肺平喘,减少痰量。此外,食白果,还能止带浊、缩小便、美容延年。

    需要注意的是,白果有微毒,不可生吃,即使熟食也不宜多。如《三元延寿书》所言:“昔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万一中毒,可用甘草15~30克煎服,或饮绿豆汤来解毒。如果情况严重,有生命危险,则要马上转送医院救治。

    山楂藕片养肺气,润肺健脾两相宜

    秋季要养肺脏,要重视敛养肺气。如何做好这个“养”字呢?中医讲“肺虚累脾,脾虚及肺”,《薛生白医案》又云:“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肺主气,脾益气,两者相互促进”。可见脾,肺之间联系密切,荣辱与共。因此,养肺气,就要润肺健脾要同时进行。

    有一种零食——“山楂藕片果脯”,我建议大家秋季可以多吃,能润肺健脾,生养肺气。它的主要的原料是山楂、藕片,还有柿饼。做法很简单:用凉水把柿饼泡软,撕烂,然后和藕片、山楂(去核)放在一起煮,煮熟以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一些蜂蜜或者放一些冰糖就可以了。提醒一下,脾胃不太好的人可以多放些藕片。

    山楂,微酸,《本草经解》称其“入手太阴肺经”,有养肺之功,能生津,强健脾胃。而且,它含许多有机酸,能够把吃的油腻的东西分解,是脾胃的好帮手。另外,山楂还能软化血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藕片(熟藕),甘、温,无毒,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效。将藕片与山楂,柿饼制成果脯,口味独特又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是老少咸宜的理想食品。此外,秋季“燥”气旺盛,容易损伤津液,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而藕可以清热润肺,养阴清燥,所以秋季吃藕,益处多多。

    柿子,又名猴枣,其味甘而多汁,是人人喜欢的水果品种。它能健脾敛肠,润心肺,止咳清热。民间用柿子疗疾由来已久,《本草纲目》中说:“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邑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尤其是柿饼表面的一层白霜,人称柿霜,性凉味甘,是利肺的良药,而且有乌发,美容之效。需要注意:空腹者,便秘者不宜食用柿饼;蟹、酒也不宜与柿饼混食。

    多事之秋多烦恼,防病疗疾健康葆

    古代的君王,特别喜欢在秋天兴兵,而这种军事行动往往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此外,秋收,国库统计,大罪之人秋后问斩、官员的升降等等大多都在秋天进行,因此,也就有了“多事之秋”之说。

    对于养生的人而言,秋季天凉物燥,冷暖多变,容易生病,属多病之时。比如:《红楼梦》写林黛玉每到秋分之后,必犯旧疾(咳嗽)。秋天也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因此,一定要重视防病疗疾事宜。

    天凉物燥体难安,岐黄有术去胃寒

    秋分过后,天气寒凉,很多人会出现胃痛、胃口差的情况,而且大便,小便也会不正常。这其实是秋凉诱发的慢性胃炎,人称“老寒胃”。此病多因常食冰冷食物、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等引起。

    对于老寒胃,我有三种办法推荐给大家:食疗法,敷贴法,艾灸法。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凡欲疹病,必问饮食居处”。调理老寒胃,建议常吃“高良姜粥”。取高良姜15克(切片),粳米50克(粒大、圆、饱满),将高良姜片放到水里熬煮三十分钟,再用姜汁与粳米煮熟,喝汤吃米即可。

    高良姜,又名蛮姜,味辛,性温,有发散去寒、去湿、行气、止痛的功能。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消积食滞,消化不良等症。古人早就用其来调理胃寒,南宋医学家杨士瀛曰:“噫逆胃寒者,高良姜为要药”。《十全方》中也有“心脾冷痛,用高良姜”的记载。但是,胃热者忌服。

    敷贴疗法起源于秦汉,历史悠久,是中医的常见疗法之一。取老生姜60克,葱白30克,捣烂炒热,放入对折的毛巾上,放在腹部、胃部约三十分钟(也可酌情延长时间)即可。

    生姜去湿寒、暖胃,葱白辛温通表可以有效调理胃病。姜和葱白捣烂炒热以后,药性能从皮肤渗入脏腑,从而调理病痛,尤其是对疼痛难忍的胃寒,有很好的克制作用。强调一下,皮肤过敏者慎用本疗法。若敷后出现药疹、水疱等,需洗去药物,暂停外敷。若情况严重,则要去医院治疗。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艾灸调理法,即艾条悬灸足三里,这是治疗秋季复发的老寒胃的一个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艾条可以去专业的艾灸馆购买,艾灸的时候这样做:点燃艾条一端,待其燃烧片刻,找准穴位,悬空灸之,以皮肤潮红没有灼痛感为宜,每次灸5~15分钟,每月月初八天艾灸效果最好。

    灸一段时间以后,能感觉胃部的疼痛感渐渐变弱,再灸下去,能感到胃中有一股暖气,而且便秘,腹泻等问题也会消失,人的脸上也变得红润,看起来有精神。

    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四穴总歌》曰:“肚腹三里留”,《针灸学》也记载了它“主治胃寒不化,心腹胀痛,肠鸣便秘”。灸足三里,热气由穴位渗入胃经,能蒸腾掉脾胃之内的寒湿,使正气充盈,风寒湿冷这些外邪就不能引发身体疾病,也应了古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

    秋气萧杀悲情浓,百花齐聚抑郁清

    宋玉曰:“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气乃阴盛衰杀之气,人感秋气而衰,就会悲伤,心情不佳,认为生活没有意思,有些人还会出现焦虑症状,食欲下降,精力缺乏,精神迟滞等,这就是常见的“秋季抑郁症”。

    秋季抑郁症,中医称为郁症或者有脏躁症,是一种季节性的心理疾病。简单点讲,就是不高兴。而在临床上,它对人体机体破坏和伤害很严重,能引起情绪不稳定,思维缺失,运动缺失甚至丧失自我运动能力,严重的还会引起器官衰竭,因而要及早治疗。

    有一种“百花肉片汤”,能有效的克制秋季的抑郁症。准备合欢花15克,萱草30克,云苓12克,郁金10克,浮小麦30克,百合15克,红枣6粒(去核);然后将上述材料放布包内,加水煮15~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瘦猪肉150克(切片),两生姜片,煮汤,不拘时,不限量,随意饮用;

    合欢花,也叫夜合欢,昼开夜合而得名。《四川中药志》称其“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萱草,《本草图经》讲“安五脏,利心智”;浮小麦,甘咸,寒,无毒,入心经。《现代实用中药》载其“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的功效。此外,云苓,百合,都有清心安神的功效,以之入粥,能缓和情志,驱除烦闷之气,从而调理秋季抑郁症。

    攒拳怒目增力气,养血疏肝壮筋骨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人们养生,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抵御疾病,而进行体育锻炼,就是增强体质的上上之选。

    秋令时节多运动,适度锻炼养情志

    人言“秋风秋雨愁煞人”,秋令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气温转凉,气候转燥,日照减少,人也消极困倦,懒动少言,容易产生垂暮之感。因此,秋季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多运动,二是养情志。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尤其适合进行一些适宜的运动,不仅能有效的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能怡养情志。比如:登山。登山过程中能够加快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功能,强身健体。同时,登高远眺,还能够让人心情舒畅,一切烦闷、忧郁都会荡然无存。此外,还可以进行慢跑、散步、打球、游泳等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重养收,人们进行锻炼的时候,要坚持养收原则。具体说来,体育锻炼,所有运动都应以第二天不觉得累为宜。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最好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不宜出汗过多,以免阳气耗损。还有一点,就是人们在秋天容易疲乏、思睡,运动后要注意休息,恢复体力。

    马步冲拳益气力,怒目瞪眼调气血

    其实,有很多人是不喜欢运动的,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天气转凉,就更加不想动弹,而这些久坐、卧床、少动的人,就容易身体倦怠,萎靡不振,感觉很烦,很累,不想动,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

    这是肝脏出现问题的表现。肝主疏泄,调情志,藏血。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都与肝脏功能息息相关,而且,肝与肾,心,肺关系密切,正如中医所言“临床所见的杂病种,肝病十居六七”。

    对此,在《八段锦》中有一个功法,叫“攒拳怒目增力气”。具体做法是:将两足横开,两膝下蹲,两手握拳,贴置腰侧,拳心向上,呈“骑马步”;左拳向前平击,拳心向下,顺势头稍向左转,双目睁大怒视向前,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紧握,右肘后挺;收回左拳,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反复数十次。

    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志为怒。经常“攒拳怒目”,能调节肝脏功能,使人全身气血流通,筋骨壮满有力,双目炯炯有神,面色红润,信心倍增,将倦怠,消极的情绪尽数驱除。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法简单易操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 心肌炎 猝死 感冒 小心 引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