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赋文体渊源再论

    时间:2021-02-23 07:55: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自汉代迄今,研究者站在不同立场对赋体的渊源进行多层面探析,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遂导致结论千差万别。探求文学体裁的源流变迁,应回归文学文本和产生其文体的时空地域,这无疑已为主流学界所认同。汉赋虽全盛于两汉,但产生汉赋的时空背景更多来源于楚国。从文字学上厘清“赋”义的历史演变,认识“辞”“赋”两种不同文体的本质差异,还原文本、从文本出发考察赋体产生的直接来源无疑是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宋玉继承“屈辞”传统,但又推陈出新,开创了“屈辞宋赋”双峰并峙的文学新局。宋玉将“赋”义在战国时代广为应用的“赋诗言志”以及“登高能賦可以为大夫”的传统融入于自己创新性的文学体裁“赋”,与“屈辞”言情不同,宋玉诸赋重在体物,此体一经宋玉发端,遂演进成为两汉文学主流范式。

    〔关键词〕 赋;辞;宋玉;文体渊源

    〔中图分类号〕I20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9)01-0185-08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言谓:“楚之骚,汉之赋……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以楚骚汉赋而言,楚国孕育产生了屈原的楚辞,汉代的大一统政治和地理催生了汉赋。佛教传入后登堂入室进入文人视野,遂在音韵基础上促进了格律诗的繁荣。宋有词,元有曲,明清小说大盛,五四后白话文学取代文言文学影响至今。我们欲考镜源流,探赜索隐,需将特定文学置于产生其特定范式的时代语境,方能剥离现象,得其真源。欲探寻作为文学文体的“赋”产生的来龙去脉,需先界定“赋”文体的本质特性。刘勰说赋“写物图貌,蔚似雕画”〔2〕,实已捕捉到汉赋的本质特征,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应专指学界所谓“汉大赋”或“体物散体赋”,而与汉代文学中的其他体裁诸如拟骚之作、《七谏》《九怀》《九叹》《九思》等模拟屈辞之作以及四言咏物小赋皆有本质不同,今人不可不察焉。因而,本文所讨论的赋体,实专指有汉一代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典范之汉大赋。

    一、从文字学考察“赋”的含义是探寻赋体渊源的前提

    学界关于赋体渊源的不同看法,多源于对“赋”这一文字字义的不同认识。梳理“赋”文字含义的历史变迁,探察后代借用古“赋”字命名新文体这一汉字文化现象,是认识赋体渊源的关键。

    1.“赋”字的本义是赋税。“赋”为“贝”与“武”的结合。《说文》谓:“赋,敛也。从贝武声。”〔3〕其实不然,构造“赋”字的两个部件在“赋”的原始本义中皆有意义,并不是简单的形声组合,而应纳入会意字更能体察其原初意象。《说文》谓“古者货贝而宝龟”〔4〕,贝币曾为上古货物流通的交流媒介,至秦方废贝行钱,此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多有印证。“武”乃“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5〕上古部落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不受外来族群的侵扰,自然会在部落内产生劳动分工,一部分勇猛之人会剥离生产劳作,而专事保卫部落的人身财产安全,此即为武士阶层的产生。武士阶层一旦专门化、职业化,那么就需要其他一线劳作阶层的奉养,因而从劳作阶层抽取赋税的制度由此而产生。由此,“赋”字的本义即是,为了部落的安全,为了部落不受外来战争的掠夺,必然要从原来全体从事劳作的部落群体中分离出一部分能保家卫国的武士阶层,为这些武士阶层提供的财物奉养即是最早的“赋”义,此正如孟子所谓“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天下通则。

    先秦典籍中,使用“赋”字本义处尚多。《尚书·禹贡》言“赋”最伙,这可能与《禹贡》重点记九州物产与贡赋相关。《禹贡》载:“禹别九州……冀州……厥赋惟上上错……兖州……厥赋贞……青州……厥赋中上……徐州……厥赋中中……扬州……厥赋下上错……荆州……厥赋上下……豫州……厥赋错上中……梁州……厥赋下中三错……雍州……厥赋中下……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6〕《禹贡》即使用了12处“赋”,其意义皆为“赋”最早的原初本义赋税。根据“赋”字字源的探析,王国维《古史新证》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的说法似为可信。

    《周礼》言“赋”极多,基本为赋之本义。《天官·大宰》载“以八则治都鄙……五曰赋贡……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弊余之赋。”〔7〕此正是“赋”原初赋税之本义,《大宰》此记太宰“九赋”职责,《天官·小宰》再次提到“九赋”:“小宰之职……执邦之九贡九赋”〔8〕,此皆是“赋”之本义。“九赋”说明了早期赋税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为赋税的地域范围,只要在统治阶层势力范围内,皆可征赋。一为赋税的税种类别,都市商贸、山泽物产,统治阶层皆可抽取赋税用于治理邦国。对于“九赋”的功用,《天官·大府》解释得更为详赡:“大府掌九贡、九赋……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馀之赋,以待赐予。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凡式贡之余财,以共玩好之用。凡邦之赋用取具焉。”〔9〕《地官·大司徒》“以敛财赋”〔10〕更明白揭示了“赋”的原初语义。此外,《天官·职内》《天官·职岁》《地官·小司徒》《地官·载师》《地官·县师》《地官·遂人》《地官·遂师》《地官·委人》《地官·羽人》《地官·掌葛》《夏官·大司马》皆有类似“贡赋”“赋贡”“赋税”“野赋”“财赋”“邦赋”的记载,兹不赘。

    此外,《今本竹书纪年》卷下载“宣王……复田赋”〔11〕以及“幽王……初增赋”〔12〕,《左传·隐公四年》载“君为主,敝邑以赋”〔13〕,《左传·僖公二七年》载“《夏书》曰:‘赋纳以言’”〔14〕,《春秋公羊传》卷二八哀公一二年载“十有二年,春,用田赋”〔15〕,《春秋谷梁传》卷六庄公二九年载“民勤于财,则贡赋少”〔16〕,《春秋谷梁传》卷二〇哀公一二年载“十有二年,春,用田赋”〔17〕,《论语·公冶长》载“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18〕,《孟子·离娄上》载“孟子曰:求也我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19〕,诸多先秦典籍中所载之“赋”皆为赋税之本义。

    相关热词搜索: 渊源 文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