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内蒙古儿童文学七十年

    时间:2021-02-24 07:51: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七十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内蒙古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以后,进入了一个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新时代。“文学潜力”“有了惊人的发展”(茅盾在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上的报告)。内蒙古各民族儿童文学,作为内蒙古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发展起来,有了用蒙古文和汉文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家。

    开篇之作是蒙古族作家岗·普日布的小说《小侦察员》。作品描写解放战争时期锡林郭勒草原上小侦察员都岱,机智地打入敌人内部,掌握敌营情况,使我军通过敌人封锁线,完成军需物资的运输任务;为了彻底歼灭盘踞在草原上的敌军三个团,小都岱在蒙古民族世代生息的土地上洒尽了满腔鲜血。作品活脱脱地描绘了一个民族小英雄形象,并由此展示了蒙古民族从民族斗争到民族解放的艰辛历程。为内蒙古儿童文学奠定了革命——深沉、解放——欢快的基调。

    新中国成立后,牧人成为草原的主人。蒙古族作家阿·敖徳斯尔的短篇小说《小冈苏赫》《草原童话》,分别描写了新中国草原上的牧民儿童和少先队夏令营的蒙古族小学生的不同生活和思想感情,生动感人,深刻体现了蒙古民族心理素质在新时代的新发展。还如其木德道尔吉的《系铃的小狗》,斯仁维扎布的《在假期里》,又都着重于对儿童美好心灵的探求,把儿童思想感情的变化与社会现实、家庭生活的变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汉族作家杨平在这一时期也创作了许多反映蒙汉儿童之间纯真友谊和快乐成长的短篇小说。如《草原上》《白丁香》《吉米徳》《春鸟》《小鸿嘎鲁》《葵花笑了》等。其中,发表于《人民文学》的《白丁香》,写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小华,她很美,“更美的是胸前插着一支白丁香”,可这白丁香是她在公园里折的……作品由此在全国小读者中引發了很大反响。来内蒙古支边的汉族作家杨啸,接连发表描述新农村新儿童的小说,如《串亲》《二表哥的喜事》,也使小读者耳目一新。

    这时,《内蒙古日报》汉族记者李朝襄,为小读者写了很多关于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作品。如故事《鄂伦春老爷爷》、中篇小说《猎人一家》等,写出林中猎乡独特的美妙和鄂伦春儿童独有的机智,别具韵致。而以写“矿工小说”成名的汉族作家张志彤,也写了矿区题材的儿童小说。如写职工小学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红领巾的心》《献给节日的礼物》,以及写矿长儿子要接班当矿工的《第三代》,写小女孩热爱志愿军,立志当军队卫生员的《珍贵的种子》等,又使内蒙古儿童文学的题材有所拓展。

    令人振奋的是,诗人们都满怀激情,歌唱蒙古族儿童的幸福生活,表现他们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好心情。如纳·赛音朝克图的《黄金时代的花蕾》《可爱的小弟弟们》,巴·布林贝赫的《不听话的笔》《问答》等,蒙古族儿童文学作家哈斯巴拉的创作也是从写诗开始的。他的诗作《孩子和春天》《巴特尔旅行记》《鹅尔德尼进幼儿园》都是在这时发表的,都表现出草原儿童爱羊群、爱集体的好品质。

    上世纪六十年代,内蒙古儿童文学作家,一方面继续写以往革命斗争,一方面写当代农村、牧区儿童的现实生活。

    蒙古族作家云照光的中篇小说《蒙古小八路》,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的抗日小八路扎木苏的英雄形象。并由此写出抗战时期大青山地区蒙汉抗日游击队配合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斗争,是那个年代党领导各族人民坚持抗日的缩影。

    哈斯巴拉用蒙古文写了中篇小说《故事的乌塔》。蒙古语“乌塔”译成汉语是“口袋“的意思。作家从“第一个乌塔”写到“第七个乌塔”,从蒙古族小奴隶巴特尔的悲惨遭遇写到草原上来了共产党,从党领导罢牧斗争到轰轰烈烈的朝图山起义,把三分之一世纪中蒙古族人的斗争浓缩在一本给儿童读的小书里。

    杨啸的短篇集《小山子的故事》《荷花满淀》,以冀中平原农村生活为背景,写好孩子小山子机灵活泼又一心为公的日常故事,写孩子们天真顽皮而又辛勤劳动的有趣行动,都清新丰富,精彩动人。

    蒙古族作家敖徳斯尔的短篇小说《雪花飘飘》,玛拉沁夫的纪实小说《最鲜艳的花朵》,都因为极其生动地写出了草原蒙古族儿童的新思想、新品徳而引起广泛关注。前者写一个为母牛接产旳九岁小牛倌,怎样爱护小牛犊并将牛犊安全带回家的故事;后者写达尔罕茂明安草原上一对小姐妹,怎样用自己的生命保住公社羊群的经历;实实在在地呈现了蒙古民族新一代人的风貌。

    蒙古文儿童诗歌发展很快。儿歌和童诗各有特色。乌·达尔罕的生活儿歌、吉日木图的幼儿诗、策·莫日根的摇篮曲以外,还有布林贝赫的《阳光下的孩子》《大青山的形影》,莫·阿斯尔的《小马的主人》,都嘎尔苏荣的《夏天的美丽》,德力格尔仓的《铅笔的苦水》,戈瓦拉布杰的《冰场上游戏》等等,都因其独特、新颖,传播得又快又广。

    但十年“文革”,内蒙古儿童文学遭受严重的摧残。只有老作家杨啸仍然坚持创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的描写蒙古族少年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的长篇叙事诗《草原上的鹰》,以及描述少年赤脚医生在农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篇小说《红雨》,都有很好的社会效应。七十年代中期,他又写出治沙造林的中篇小说《绿风》和反映山区、草原儿童美好心灵的短篇小说《青翠的松苗》《小兽医其其格》《小松树》等。这时,赤峰女作家王兰的短篇小说《纳拉》也受到欢迎。哈斯巴拉的《故事的乌塔》的汉文译本,也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帮助下出版了。

    历史进入新时期以后,思想解放,解除了各民族作家身上的精神枷锁。老中青三代作家的创作热情都被激发出来,出现了一种以小说打头,童话、寓言、散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急速前进的兴旺景象。

    老作家杨平、杨啸,都写出了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显示出内蒙古儿童文学创作的大气派、大气势。杨平的长篇小说《向东方》,写抗战胜利后,党派部队寻找、保护被日本鬼子、伪蒙政府奴化、摧残的一批蒙古族孤儿的故事。无论是题材选择、情节构思、人物刻画(尤其是对红军老战士和诸多蒙古族汉族少年形象的刻画),都具有独特深远的意义。杨啸的《鹰的传奇》三部曲(《觉醒的草原》《深情的山峦》《愤怒的旋风》),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描绘了如火如荼的敌我斗争,塑造了大智大勇的蒙古族小英雄形象,也使内蒙古文学的人物画廊更为丰富。

    相关热词搜索: 儿童文学 内蒙古 七十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