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生活

    时间:2021-03-02 07:54: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小说中描写了现代都市的五光十色,灯红酒绿,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男女,反映出现代人对都市生活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表达了都市男女人生失意,颓废绝望的落寞感伤情怀。

    【关键词】:都市;生活;心理;情绪

    新感觉派小说是二十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他们注重取材于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将自身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经历投射到小说的人物中,塑造出一个个孤独寂寞的形象,反映出在都市物质文明下,都市人的享乐主义和孤寂失落的心理状态。

    一、光怪陆离的生活环境

    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描绘场景为十里洋场的上海——中国新兴的大都市,新感觉派作家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奇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对都市繁复驳杂的景观色彩进行渲染,对喧嚷匆促的都市生活节奏进行呈现。

    正如当时的评论所说:“有意识地描写都市现代性的作家,在中国似乎最初是《都市风景线》的作者呐鸥”。刘呐鸥的小说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生活在其中的男女的落寞。《游戏》中对夜总会的描写,“在这‘探戈宫’里的一切都在一种旋律的动摇中——男女的肢体,五彩的燈光和光亮的酒杯,红绿的液体以及纤细的指头,石榴色的嘴唇,发焰的眼光。”文章节奏的跳跃与快速,形象的纷乱与色彩的炫目,音响的嘈杂等,真实地反映了作品中人物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同时也给人们一种晕眩的感觉。

    穆时英在《上海的狐步舞》中,对上海生活环境的描写:“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沿着那条静悄的大路,从住宅区的窗里,都会的眼珠子似的,透过了纱窗,偷溜了出来淡红的,紫的,绿的,处女的灯光。”这段话在文中不断重复,这些景观都带着欲望的印记,描写出生活在上海的都市男女五光十色的生活。结尾说,“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二、畸形病态的恋爱态度

    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作者以他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影院、茶馆、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姘头、资本家、小职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其中心主题则是暴露资产阶级男女的堕落和荒淫、寂寞与空虚。

    刘呐鸥代表作《风景》,写一位都市少妇本来去与丈夫团聚,但却在火车的旅途中,偶遇陌生男子燃青,女子主动示意燃青带她下车,并在大自然中完成了一次疯狂的野合的故事。描写了现代机械的直线和角度的压力,迫使人们逃离城市,去企图寻找赤裸裸的人间真实。

    《热情之骨》中,比也尔爱上卖花女子菊子,理所当然地以为菊子也爱着他。当他们在约会时,菊子突然说:“给我五百元好吗?”这一举动让比也尔顿时兴味索然。在菊子写给比也尔的信中,她说,“但是在这一切抽象的东西,如正义、道德的价值都可以用金钱买的经济时代,你叫我不要拿贞操向自己所心许的人换点紧急要用的钱来用吗?”这对比也尔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都市风景线》因能将本来是根植于西方都会文化的现代派文学神形兼备地移入东方大都会,才审美的发现了上海的“现代性”。刘呐鸥 小说的意义在于说明:现代都市要用现代情绪来感受,都市男女的故事也不单单是猎取一点病态心理夸张的予以表现,而在于对城市人的生存环境的细加体验。

    三、隐意识下的变态心理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

    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是施蛰存,他的代表作 《梅雨之夕》展示的是一个男子在街头屋檐下同一个素昧生平的姑娘一起避雨及主动送她回家时的一系列心灵的历程。作者在表现男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弗洛依德的情神分析法,不但以静态分析揭示人物的心理特征,自然属性,展示了主人公由欣赏、注意、好奇到怜惜、关心、疑惑、调怅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又从人物的心理结构中发掘了社会性的内涵,揭示了造成小说中男女双方心理差距的客观的社会根源。

    在《巴黎大戏院》中,“我”一直在揣测这个约我看戏的女子的心理,她对“我”扑朔迷离,忽远忽近,仿佛一个谜,“我”无法猜透她的心思。文中的心理描写,看似意料之外,细细品味,实则情理之中。《春阳》中的婵阿姨,在繁华的都市中,让她枯寂已久的心死灰复燃,躁动与反抗在她的心中灼烧,年轻潇洒、和气可亲的银行职员让她想入非非。然而,银行职员一声“太太”,窒息了她内心涌动的七情六欲,愤怒、屈辱、仓皇中她按捺下难言的苦涩。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婵阿姨在姿态万千的都市生活中,迷乱自己,酿成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的悲剧。

    四、颓废感伤的绝望情绪

    新感觉派作家们写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从舞女、少爷、水手、姨太太、资本家、投机商、公司职员到各类市民,以及劳动者,流氓无产者等,几乎无所不包。城市中夜以继日的快节奏敲打着人们脆弱敏感的神经,这里既有灯红酒绿的迷醉,又有难以忍受的狂躁。一方面,人们沉迷于舞厅、跑马场、歌剧院所带来的快感,另一方面,是放纵之后深切的孤独感。

    穆时英的代表作《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写了破产的金子大王胡均益、失去青春的交际花黄黛茜、失业的市政府秘书缪宗旦、失恋的女大学生郑萍,还有怀疑主义者季洁五人。他们在一个周末来到夜总会,以狂热的跳舞来发泄各自的苦恼,来填补精神的沟壑,到第二天拂晓,胡均益开枪自杀,彻底摆脱了他的苦恼和郁闷。

    作者所塑造的五个人物都是“从生活上跌落下来”或“被生活压扁了”的人。他们内心里充满着悲愤、仇恨和无法排除的寂寞感,然而他们却“在悲哀的脸上戴了快乐的面具”,强作笑颜。其实,他们的悲愤、仇恨、寂寞早已“深深地钻到骨髓”里,在疯狂中寻求刺激,只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小说中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种阴暗的色调和落寞的情绪。

    穆时英创作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写“我”和蓉子的恋情,从“我”和蓉子的初识,到了解加深,密切往来,直至形影不离,故事经历了发生、发展、高潮三个阶段。最后以蓉子参加的聚会越来越多,父亲要她出嫁,“我”们不得不走向分手的结局。同时,小说也表现了“我”的情绪由对蓉子的期待、怀疑、担忧、炽爱到失落、悲哀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我”失去蓉子后深深的孤独感。

    结语

    新感觉派小说之“新”在于其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新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生活在大都市中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纵观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生活,其光怪陆离的生活环境、都市男女畸形病态的恋爱态度、以及隐意识下的变态心理,都反映都市人颓废感伤的绝望情绪。

    相关热词搜索: 都市生活 新感觉 小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