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卓越工程师认证背景下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度路径探究

    时间:2021-03-07 07:58: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两个方面。结合卓越工程师认证的要求,提出从构建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新评价机制、营造多层次开放的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全面提升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8-0086-03

    Study on Multi-dimensional Path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Background of Excellent Engineer Accreditation//WEI Xinlong, DAI Min, YU Liang, SONG Aiping

    Abstract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clude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skill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excellent engineer accreditation, a path is put forward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which consists of building a per-fect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 an innov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creating a multi-level and open innov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 innovation abilit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novative education

    1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具体到工程教育型专业,就是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也正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和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在卓越工程师认证背景下如何从源头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等學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高等学校普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各类型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其中不乏优秀的案例和作品。但大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容乐观,创新层次较低。据统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严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缺乏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缺乏相应的理解和兴趣,对其积极意义认识不深刻;另一方面缺乏创新观和创新技能训练,有的大学生虽然对创新实践跃跃欲试,但自身相应知识积累匮乏,缺乏一定的创新观和创新技能方面的培训,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在学校层面,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度普遍不够,机械类核心课程大多是基础性理论知识,缺乏学科前沿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设计落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学习,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层次性,存在形式主义。

    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创新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帮助。然而,在这方面,国家和地方以及高校并未有长期明确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另外,对于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很多高校也尚未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高校从事创新教育的专职教师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创新教育捉襟见肘。一方面,相当数量的教师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无法有效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2];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有科研创新的工作经历以及工程实践经验,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却无法将之转化为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能力,严重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3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 加强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创新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高校开展机器人大赛等以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竞赛,定期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相关学科前沿问题的学术报告,组织创新相关的辩论赛等,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而且能营造积极创新的良好学校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技能 高校可以开设关于科技制作、科研、创业等相关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以对创新技能进行系统培训。但同时应鼓励学生切实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因为研究发现,实践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巨大[3]。学生在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等,不仅有利于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对创新活动的过程有客观清晰的认识。

    4 高校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构建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按照卓越工程计划的要求,高校切实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融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优化必修课程的设置,机械类核心理论课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4]。而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经济性特点,使其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显著的工程实践性[5],因此,在掌握机械类核心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应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

    2)改进教学方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法,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可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选择、计划和实施具有实践性、解决问题特征的任务的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3)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养。首先,高校应为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途径,如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创新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学术会议,申请各类型的创新科研项目。其次,响应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组织学科教师进优秀企业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聘任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优秀员工或创业成功人士,为大学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等。如此,才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评价机制 评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控制的特殊手段,主要包括对学生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的积累向重视知识的运用、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转变。对大学学业成绩的考核方式实行多样化,尤其是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应通过撰写学术报告、PPT汇报、科技小制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对大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及成果进行及时认定,并给予适当奖励,或作为大学生综合评定的参考和毕业成绩认定的重要依据,在评优中给予适当加分,或直接纳入考核学分认定系统等。

    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鼓励和支持教师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另外,对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只有从政策和制度的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使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营造多层次开放的创新环境

    1)加大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从源头上促进创新。高校图书馆书籍和杂志应及时更新和增添,擺放合理有序,方便学生和教师查阅;实验室是高校创新成果的孵化基地,对于创新设计、科技制作类实验室应重点投入,为学生创新想法的实现提供平台和场所。另外,应加大数据库和数字化实验室等虚拟平台的建设力度,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及实验模拟等需求。

    2)合理利用互联网,促进创新思维碰撞。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实现资料搜索与共享;另一方面,在虚拟网络平台上,学生能够与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学习,有利于开阔眼界以及创新思维的碰撞。

    3)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基地。

    5 结语

    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认证的要求,提出从构建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养等)、创新评价机制、营造多层次开放的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全面促进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建议,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构建多层次的平台和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不断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30-33.

    [2]张晓萍.谈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84-88.

    [3]刘长宏,王刚,等.实践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61-163,167.

    [4]易树平,郭艳丽,米正伟,等.契合社会需求 培养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27-29.

    [5]初红艳,刘志峰,昝涛,等.机械制造课程群体系构建与实施: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140-144.

    项目来源: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初探”(项目编号:YZUJX2018—28B)。

    作者:魏新龙,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先进表面制造技术;戴敏、俞亮、宋爱平,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25127)。

    相关热词搜索: 多维 创新能力 探究 路径 机械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