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原则和实施方法研究

    时间:2021-03-09 08:55: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结合民办应用型大学办学的理念、定位,论证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民办应用型大学教学方式改革,实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民办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J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14-02

    一、艺术设计类基础课定义

    所谓艺术设计,从内涵上说就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际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性的创造性活动。

    “基础课程”,从字面上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所说的,是指直接为艺术设计专业设定专业基础的课程,如过去通常所说的造型基础、色彩基础、装饰基础等。这里所说的“基础课程”,不仅是指直接为艺术设计专业奠定专业基础的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基础、字体设计、人体工程学等课程,还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的跨专业基础理论部分。

    二、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教育起步更晚。艺术设计教学秩序较不明确,特别是基础课的教学思路相对滞后,教材选用较随意,教学方法较落后,招生制度的影响,学生的基础也参差不齐等。这些制约了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脱节,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对于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更要注重于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等等的联系,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有其必要性。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及教学实践,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要求还较为脱节,以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为指导的较为深入、清晰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研究,还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

    三、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我国艺术设计研究的发展的最广阔而深厚的动力源泉为社会主义经济而服务。因此,课程设置要适应地方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服务。与此同时,加强课程设置适应地方性并不是说不必要进行该研究的国际交流和学术讨论。相反,它是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在加强课程设置为地方性服务的同时大力进行该研究的国际交流。课程设置研究的国际交流是艺术设计专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加强了各国课程设置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先进课程体系的世界共享,适应全世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

    2.实用性原则。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独特性,它应更重视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反映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成就、新进展、新动态,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的要求,跟踪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使学生尽快掌握学科的最新的动态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应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进行不断地深化改革,要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探讨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

    3.综合性原则。课程设置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还要具有文理渗透、交叉和综合的全方位知识和理论。衡量一个人才是否优秀,并不能只停留在看她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还应该看她的人文涵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立足于学生所修的专业基础上,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艺、文、理、工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模式

    (一)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项目、竞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设计类课程应创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与资源条件,并实施个性化教学,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引入企业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在课程中引进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设计过程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培养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使学生的研究、设计、合作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多讲少做”转变成“少讲多做”,再转变成“精做”的模式

    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做来完成,教师只需讲述重点理论,然后布置任务,把“讲”的时间变成“做”的时间。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遇到种种问题,这时需要学生自己调查解决,或者教师引导其解决,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再“做”。这对于固化学生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强化自我解决问题等有很好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减少课题数量后,学生的精力花在自己要深入的小课题当中,以做到“精”。另外,由于小组之间要相互对对方的课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因此学生也学到了其他小组的内容,达到“没做但会做”的效果。

    (三)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模式

    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是通过什么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案例式、课题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教学方式,紧密结合所需要传授的知识点及培养的能力,构建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场所的多元化模式

    设计来自于生活,对于设计专业来说,成天在教室学习对学生的设计视野有较大影响。教学场所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应该整合图书馆、互联网、商场、博览会、工厂等有形的或虚拟的教学资源,把有限的课堂教学与大量的课外研习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拓展设计专业学生知识,教学才能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企业参与教学模式

    定期聘请企业设计人员到校讲课或讲座,内容服务企业的发展出发,紧贴市场,把实践知识尽早地传授给学生。另外,邀请企业设计人员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判,这可以提高学生完成课题的认真程度,也能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向企业标准靠近。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要具备的能力。

    五、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环节设计

    为提升设计类基础课教学的内涵,充分发挥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作用,需要以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为核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为平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革新,加快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动民办应用型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往往会影响学生日后对艺术设计活动的接近程度,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环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使学生不仅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及广阔的视野,还具有对各课程之间知识内容联系的认知能力;(2)使学生认识教学改革和实施方法的艰难性,敢于实验并乐于充当课程的“试验品;(3)在教学改革实施中尤其通过具有一定反复过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坚毅顽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心理品质;(4)能够对课题设计、示范作品、教师辅导与讲评、同学作业、个人作业做出有创见性的评价;(5)发展学生全面的心智结构,努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判断力、想象力;(6)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懂得尊重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文化艺术,养成一种积极开放的、尽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心态;(7)通过各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与情感,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8)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求新的思维品质,尤其应具备对即有知识的质疑意识与批判精神。

    六、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长效机制

    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需要一套长效保障机制,以确保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取得稳步成效。结合民办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宜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长效机制,促使民办应用型大学长足发展。

    (一)优化整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

    促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其中的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图书资料和画室、多媒体教室、展厅、艺术楼、实验室等,无形资源主要包括院校艺术文化环境、精品专业课程、办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质量各有不同,不少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院校之间,可以通过共储共享图书资料,共建共用实验室、实习基地,高水平师资交流互访等形式,促进优势资源的一般性共享共用。

    (二)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己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方向,这对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艺术设计教育质量的关键。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在学历和职称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要注意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学校不能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而放松对艺术类专业教师的要求。营造优越、和谐的用人条件和环境,做到充分稳定地方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同时也要引入不同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从而有力地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注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评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模式建设水平的标准,主要看其课程设置。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与实施过程的统一。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设计质量的高低,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能体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特色,课程设置与结构的合理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需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求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需要进行。

    课程设置评价对课程实施具有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其实质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从而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

    七、总结

    在本科民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应着眼于如何适应对既具实践动手能力又拥有系统理论知识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应用而急功近利,要在加强与专业技能课衔接的同时,坚持系统的、完善的基础训练!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曾维华.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状况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05).

    相关热词搜索: 基础课 教学改革 原则 实施 方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