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中国神话故事装饰浮雕现状及其创新

    时间:2021-03-25 09:23: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浮雕艺术是一种结合雕塑与绘画的综合艺术,主要利用压缩的处理方法来对对象进行加工,通过透视等艺术效果来对三维空间进行形象化的展示,令人从某一个或几个特定角度进行观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装饰浮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本文首先阐述了装饰和浮雕的概念,然后分析周边环境中装饰浮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了装饰浮雕的创新发展策略,即将中国神话故事运用到装饰浮雕中,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装饰浮雕。

    一、装饰与浮雕

    (一)装饰

    人们一般认为,装饰即装扮和修饰,是对物体表面的修饰与完善,作用是点缀和美化,这并不全面。长期以来,这种对装饰的片面理解,成为顽固的社会认识,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实践。装饰是人类唯美心态的本能表露和情感宣泄的方式。优秀而富有文化内涵的装饰浮雕影响着各个时代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心理。因此,装饰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一种审美行为,是人类精神在物质上的凝结,体现人的改造才能,它充分反映了人的生存观和价值观。装饰承载的是最为“文化”的部分。概括地说,装饰主要有四个功能:审美功能、调节功能、突出和强调功能、符号与标志功能。

    (二)浮雕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形式,是圆雕和绘画相结合的产物。浮雕的立体感主要通过形体的凹凸起伏从而形成黑白灰调子来表现,它是通过在平面上进行体积合理压缩的手法塑造形象。浮雕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高浮雕的形体压缩比例小,物象形态变化小,立体感强,适合于建筑装饰和纪念性雕塑。浅浮雕形体压缩比例大,立体感不强,外形轮廓不明显,宜做较小尺寸的浮雕。浮雕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排列式、均衡式、适形式、对应式、放射式、构造式、实虚式等。

    二、周邊环境中装饰浮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华二十景》木制浮雕

    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开幕,主会场放置了很多片巨型木制浮雕,名为《中华二十景》。作品共20件,每幅宽1.5米、高6.5米,选取了高原圣境(布达拉宫)、佛窟飞霞(莫高窟)、紫禁叠翠(故宫)、绝顶奇松(黄山)等20个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胜地。《中华二十景》的意义在于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峰会介绍给全世界的朋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标志,同时也充当了承载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可以说,《中华二十景》给观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却略有不足:由于审美意识淡薄,人们尚无法将审美对象作一个深刻而认真的考究,对装饰浮雕的鉴赏只是以唯美去观察,而忽略其中蕴含的深厚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工艺巧夺天工,但文化内涵显得太过简单,倘若能增加一些故事性,使人们可以更仔细地慢慢揣摩欣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二)万松书院的装饰浮雕

    万松书院的浮雕为2001年新建,记录了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三载相伴读书的故事。浮雕为石制,采用平面式构图,给人以满足感,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对应而平衡。值得一提的是,浮雕位于书院进门处,恰好在阶梯上升的侧墙,呈梯形,和台阶的变化相得益彰,人往上走,同时也与浮雕同步,别有一番情趣,可谓匠心独运。

    (三)目前装饰浮雕存在的问题

    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通过观察,笔者认为,周边环境的装饰浮雕存在以下问题:“空”“俗”“怪”。

    1.“空”

    空即内容空洞,缺乏内涵和意义,过分追求表面形式的华丽精巧,使得装饰浮雕没有品位、缺乏文化和艺术价值。人们对生活缺乏审美的思考,缺乏对装饰浮雕的认识和理解。所追求的装饰浮雕作品在形式、内容、品位等方面没有深度,这就导致装饰雕塑过分追求形式的唯美,肤浅而缺乏内涵。

    2.“俗”

    俗即指庸俗、俗气。空洞的作品缺乏活力,必然朝着庸俗发展。例如,一些小餐厅挂的装饰浮雕,粗制滥造,装潢低劣。这些现象往往会影响大众的审美观,真正有价值、有内涵的作品却不为人们所见。

    3.“怪”

    怪即指不合时宜,主要指作品与环境的不协调。这样不仅没有很好地发挥装饰浮雕的审美功效,反而破坏了环境的和谐。

    三、装饰浮雕的创新发展,与中国神话故事相结合

    中国神话故事的发展与流传是和民族文化的变迁、融合紧密联系的,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人们把神话故事运用到装饰浮雕的创作中,走入人们的生活,这不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纵观我国不同时期的神话故事,人们可以发现,它们起源于华夏先民对于人事物的客观评价,一是人民对于劳动模范的认同,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阶级统治的必要手段。笔者认为,人们可以把中国神话故事引入作品创作中,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例如,“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在昆仑山炼石补天的故事,表达了其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八仙过海”就有许多不同角度的含义,既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说,又有“八仙拱寿”的说法。人们可以将这些神话故事加以研究、创新,以浮雕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笔者曾和老师创作过不少浮雕作品,比如,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感召人心。笔者把其中形象突出的神话人物选取出来,有别于原作画面的饱满,重新构图,适当留白,创作成浮雕作品,以电视剧背景墙的形式展现,这样既突出了艺术性也具备实用性。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优秀的东西可以发掘创作。它们总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而不会存在过时的说法。目前,不管在公共空间或家庭中,人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青睐。由于材质选取广泛,占用空间面积小,装饰性强,具有立体感和绘画美,形式丰富多样,可塑性强,装饰浮雕无疑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神话故事,更正确地认识什么是装饰浮雕,更好地享受装饰浮雕之美。艺术的创作是无穷无尽的,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也是无穷无尽的,人们只要认真钻研,创新发展装饰浮雕创作形式,那么装饰浮雕艺术将更多地为人所知、为人所乐。同时,人们可以用优秀的装饰浮雕装点生活,陶冶性情,修养身心,提升艺术审美能力,感受装饰浮雕带给人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张旭强(1992-),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方向:美术。

    相关热词搜索: 神话故事 浮雕 中国 现状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