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简论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

    时间:2021-05-05 07:54: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一个“文化热”的现象风靡了整个思想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热”现象,通过分析其产生的背景,梳理其发展的表现,来进一步评价文化热现象,总结其成就得失。

    【关键词】文化;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

    文化热一般是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式的带动下,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持续近十年的文化研讨热潮这一现象。

    一、“文化热”兴起的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兴起主要在1949年解放以前,在1949年至1979年这30年间,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一系列影响,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1980年,有人曾做过一个粗略统计:从1919到1949的30年里,国内出版的有关文化学和文化史的著作,有170多种;而从1949到1979这30年间,这方面的书只出过一种。直到20世纪80年代,情况才出现改观,对文化史的研究进入了新的热潮并向前发展。20世纪80年代这种新的文化热潮的出现是国内、国际因素,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在国内来讲,首先,是本民族自身反思、实践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产生于文革浩劫之后,国人不得不思考这场浩劫的症结究竟何在。对这场浩劫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的思考,对自我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希望以此来刷新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传统文化进行再估价,这种重视研究文化的思潮的兴起,本身就是传统的固有文化处于发展和转变时期的一种表现,也就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热”的出现。

    其次,在文革浩劫之后,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逐渐步入正轨,社会的经济政治背景也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变化总是首先从经济开始,然后反映到政治上,引起制度的变革,最后落实在文化上,造成深刻的文化运动,以改变整个国民的精神和面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经济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文化是会反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浪潮之下,人们开始意识到发展文化的必要性,開始反思忽略了精神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文精神危机、文化危机,使一些人乞灵于‘国学热’”,当人们开始反思时,也就意味着对于文化的研究热潮开始兴起。与此同时,文化研究的热潮的兴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指导意义。

    最后,是由于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而产生的与外来文化的交流。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成为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也就产生了各国之间互相的文化交融,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局面。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也就促进了国人以外来文化为参照物,对自身文化进行批判和继承。正如汤因比先生所说,在古文明中只有中国文化是没有经过断裂的,所以中国文化像一条长河,不断的在保持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还吸收其他文化,不断融合发展。

    在探讨“文化热“兴起的原因时,还应该指出另一个重要的背景,也就是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东亚工业文明体系蓬勃兴起。“近年来海外学者把这种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特征的东亚工业文明体系,叫做‘儒家资本主义’,以日本为典型之代表”。许多西方学者转变了对东方文明的认识,认为亚洲将成为日后的世界经济重心。

    二、80年代“文化热”的表现

    “文化热”兴起的时间大致是从1982年开始,到1987年达到高潮,在80年代的末期结束。1986年,朱维铮在《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指出:“文化热”起源于文化史热,而中国文化史热是在1982年夏天出现的。同时,对于这场“文化热”的表现,他从“八点表征”、“三种取向”、“十个问题”和“两大焦点”四个方面作了客观描述。对于文化史研究的热潮逐渐兴起,比如,比较重要的文化史研究的刊物《中国文化研究集刊》、《国学季刊》、《孔子研究》等相继创刊;文化史学术会议也相继召开,1982年12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国文化史研究学者座谈会”,1986年在上海又召开了“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

    文化热的思想基调有两个,一是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二是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如前文所说,文革浩劫使国人痛定思痛,反思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处于转型期,同时,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接触,许多学者拿西方文化为参照系来衡量、估价自我传统文化,由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对国人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国人对西方文化也只是停留在学习、借鉴的方面。

    在80年代文化热中,思想最有高度和深度,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李泽厚。李泽厚倡导“西体中用论”,也就是将西方的有用的东西运用到本土的文化当中,“他用‘西体中用’这个术语所表达的实际意思是:“未来的道路应是社会存在的本体性产方式、上层建筑和日常现实生活)和本体意识(科技思想、意识形态)的现代化(它源自西方,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包括儒家作为中国文化心理的客观存在这个实际)相结合”。李泽厚比较擅长的是辩证法,即是主张在个体与群体之间,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这种辩证法可以化解不同意见,在两个或更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有充分的理由给他们的观点以合理的解释。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史研究思潮中,不得不说,庞朴的文化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64年,庞朴就提出过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创新三原则。1981年,庞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担任《人类文化与科学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在此期间,庞朴发现中国当时缺乏在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庞朴开始在学界呼吁文化研究的重要性。1982年,庞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应该注意文化史的研究》,率先发出重视文化史研究的时代呼声,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反响,从而掀起了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序幕。

    张岱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但他却始终对文化问题感兴趣,尤其是1984年后,他在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民族性和普遍性、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和建设新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坚持以唯物史观研究文化,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保守主义,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要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文化在近代落伍了,必须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尤其是民主与科学。建设新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离开了它,就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张岱年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发扬自觉性、坚持前进精神,以和为贵、宽容博厚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这也就是张岱年先生的文化“综合创新论”。

    三、对文化热的评价

    1、影响

    文化热思潮的兴起对于政治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任继愈先生说:“人文科学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文化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内容博大精深,对国人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对于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这种文化热的思潮也必然会对国家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积极影响

    80年代兴起的文化热使传统文化复兴,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有了新进展,外来文化的涌入、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让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文化热的兴起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从文化的视角,对文革浩劫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对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打开了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使文化对现今社会有着既传统又实用的作用。比如当今所提倡的建設和谐社会,就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密不可分,从作用来说,“和”可解释为“调和”,从目的来说“和”可解释为“和谐”。儒家把上下内外的高度和谐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生活的最佳状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大、地区差异较大,这样特殊的国内环境也就促使我们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文化热的兴起时置身于世界背景之下,使国人把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它的研究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史研究范围和领域,成为一门综合性学问,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推进了文化观念的更新。

    (2)消极影响

    对文化史研究的兴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对于当今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由于根植于皇权至上、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盛行的封建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消极的因素,对我国现阶段民主监督工作的推进造成了相对消极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小农意识在大多数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主导着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虽然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小农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过分的注重文化批判,而忽略了文化创造,从那个年代发表的文章、著作来看,只有很少部分的著作才模糊的谈到文化创造。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亦是如此,一味的总结过去、学习过去、而缺乏创新、冒险的精神,这种思维方式大大的阻碍了个人以及文化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中西方文化仍存在对立。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化理论日益丰富,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文化便被认为是先进的文化,要采用西方文化,抛弃传统文化,但是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文化,不能走进一味的崇拜西方文化的误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问题,吸收进步的文化,使文化具有多元性特点,在我们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振宏.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9.

    [2] 宗胜利. 80年代文化热研究综述[J]. 理论前沿, 1996,16.

    [3] 汤因比, 著. 曹末风, 译. 历史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4] 王建康. 浅议传统文化对民主监督的影响[N]. 团结报, 2010-12-21.

    [5] 才 爽.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热研究[D]. 辽宁大学,2011.

    [6] 曲冠杰. 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N]. 光明日报,1995-5-14.

    [7] 黄力之. 国学热的意识形态困境[N]. 文艺报,1996,2,16.

    相关热词搜索: 年代 世纪 文化 简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