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校校报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人物报道

    时间:2020-08-16 07:56: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校校报弘扬正气、引领舆论、倡导校风的重要载体之一。只有让笔下的典型人物丰满起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才能实现“典型”的教育意义,发挥“榜样”的力量。

    [关键词] 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085-2

    校报是高校的宣传思想阵地,发挥着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作用。典型人物报道作为高校校报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以报道先进人物的活动、事迹及其思想、精神面貌为题材,最具感染力、说服力和示范性。在高校,作为典型人物报道的对象,一种是在科研、教学、管理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或承担重大项目,或获得重大突破,或在业内评选中获殊荣的优秀教师;一种是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在报道典型人物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展示学校的新成就,树立新榜样,激活潜能量,增强师生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教学、科研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及新事物,引发新思考,探索新路子。然而,在长期的典型人物报道实践中,高校校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存在遗憾和不足之处,如何加强校报典型人物报道成为亟需进一步强化的重要任务。

    一、校报典型人物报道存在的不足

    (一)报道教师典型千人一面,缺乏新意

    典型人物报道的对象主要是校内师生,相对而言,对学生的报道大多活泼生动,对老师的报道则单薄乏味,众口一词。虽然教师的专业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成绩集中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以至奋斗经历基本类似。教学典型基本是态度认真,教学方法或手段先进;科研典型是坐得住冷板凳,勤勉,肯吃苦,爱思考;管理典型则是加班加点、默默奉献。如果所有典型都这样一个模子刻下来,很难将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示出来,必然会造成读者的欣赏疲劳,“典型”也就无所谓“典型”,削弱了宣传的意义。

    (二)采访对象的专业领域校报记者涉及不深,把握新闻点难度较大

    在高校,特别是以理工类为主的院校,很多专业研究领域都是校报记者平时不曾涉足的。因此,在采访一些科研成绩优异或在本领域取得突破性科成果的典型人物时,一旦谈到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特别是公式、术语、概念等等,谈者滔滔不绝,听者往往一头雾水,使采访很难继续。

    (三)塑造典型人物“高、大、全”的不实形象

    由于校报记者思想中约定俗成的套路,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往往要塑造一个一好百好,什么都好,全然没有一点瑕疵得英雄式人物,把人想象成某种典型、某种榜样、某种代表,在写作时又生怕人物不够完美、不够高大,堆砌了大量材料后又借助大段大段的抒情、议论来表现。这种拔高使新闻失真、扭曲,难免使读者生厌。典型人物报道虽然要着眼于展现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但更应准确完整地揭示先进人物的丰富个性与情感世界。

    (四)典型人物报道叙事单调,缺乏故事性

    记者在采访或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想要面面俱到,先采访本人,再采访同事、学生、领导,甚至采访的问题都大同小异,以致在撰写新闻稿件时,似乎采访了很多人,积累了很多素材,从童年、青年一直写到现在,看不出人物最突出的事迹,还有的人物通讯从头至尾全是概念化的语言,没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没有动人的情节和故事,也有的报道实际上是先进事迹介绍,干巴巴的几条筋,写出的稿件没有特点,所述事例也流于形式。

    二、如何加强和改进典型人物报道的质量

    很多高校报记者采写人物通讯时多有两个共同感受,高校的典型好写,有时候不用采访都能套出个一二三来,可是,要想出名篇、出佳作,很难。要想让高校的一个个典型从大致相同到与众不同,尽量在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同时,将个人的风采、魅力、思想也融入其中,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准人物,抓住人物特点

    以先进人物为主,抓住他最感人的事迹。高校是、英才云集的地方。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需要我们报道;留学归来作出显著成绩者需要报道;脱颖而出的中青年教师和科技人才也需要报道。对此,我们不要平分秋色,都作一般情况介绍,而要抓住有新闻价值和富有时代精神的人物深入采访、挖掘。我们写著名科技人物,也切记写成履历表,要抓住最动人的事迹,也就是最有新闻价值的时间,才能把人物的精神实质写出来。每个人物有不同的社会经历,不同的事迹表现,又有不同的外貌和性格。因此,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共有特征(如先进人物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富有显身精神,用于攀登高峰等),而更重要的是写出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热点,要克服那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现象。

    (二)注意多写人物的行动,用人物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来写人物

    古人说:“言为心声。”鲁迅说过,只要摘出各人有特色的谈话,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当然,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大话、套话和空泛的话语,而是经过选择的能表现人物性格、有利于情节展开的精彩的语言。注意写好人物活动的场所、景物,写好典型的情节和细节,这是校报典型人物报道中比较薄弱的方面,我们阅读上百篇校报典型人物报道,而其中真正称得上有人物活动场景和故事情节的不到20篇。景物描写可以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当然,这样的场景也要求真实,而且要简洁,不可凭空想象,也不可孤立地大段地描绘景物,喧宾夺主,掩盖了人物特点。

    (三)用更多细节凸显典型人物魅力

    为了加强典型人物报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们还要选择、运用那些与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细节。细节,看似细枝末节,但运用得好,可以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高校典型人物报道要想吸引和感动师生,引起师生对典型人物的关注与热议,就得增强报道本身的吸引力,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每个典型人物所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专业需求不同,肯定会有着与其他典型人物不同的特点。《哈工大报》有一篇典型人物报道《不上讲台的园丁》,其中一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上世纪60年代物资奇缺的年代,每到假期,他特意让师傅用烤炉赶制各种点心,让学生带着路上吃。有一年春节,想到学生在冰冷的火车站等车,他在家里再也坐不住了,不顾天寒地冻,和同事推着小车,把保温开水送到火车站。喝着温暖的热水,同学们激动高呼:向工人师傅学习,共产党万岁!”短短几行字就把主人公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质描画得淋漓尽致。类似的细节在文章中随处可见,使典型人物形神兼备、跃然纸上,真实、客观、不做作。

    (四)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任何事情做久了都会产生一定的思维惯性和固定模式,要想出佳作,一定要打破套路,不拘泥于一种采访惯例,随机应变。高校校报记者、编辑需要克服人员少,分工不明确等困难,充分采访典型人物,接触典型人物周围的人群,采集最生动、最鲜活的事例和语言,比如习惯了先采访本人,再采访他的同事、学生、领导。不妨换种思路,先采访他的学生、同事,了解一下他目前的工作状态,性格喜好,对采访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后回头采访本人,可能会一下拉近与采访者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另外,在采访过程中也不能只拘泥于预先设定好的条条框框提问,既要问问题也要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思路,这是创造性采访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要做好典型人物报道,高校校报记者、编辑就要勤跑腿、勤思考、勤动笔,扎扎实实深入校园生活中,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塑造出生动形象的人物,以此增强校报的可读性。高校校报更要充分利用典型人物报道这种形式,反映校园中多姿多彩的人和事,这也是时代赋予校报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张静.典型人物报道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2008.

    [2] 葛倩.探析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

    [3] 王大庆.创新典型人物的报道[J].办报经纬,2010,(7).

    [4] 麦尚文.新时期中国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变迁与突破[J].新闻大学,2006,(01).

    作者简介:钟黎(1985-),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宣传部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新闻宣传、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校报 改进 典型 高校 人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