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近代期刊浅评

    时间:2021-02-19 08:01: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在特定条件下有着深远影响的几种进步期刊。

    【关键词】 近代;期刊;评介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007-01

    重庆图书馆是一个历史悠久、藏书丰富而具有特色的大馆。抗战期间,重庆是陪都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历史原因,重图保存了大量历史古文献和近现代资料。2007年6月18日,新重庆图书馆的落成和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重庆沙坪坝文化区,总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是一座集现代化、艺术化、先进化为一身的完美雕像。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处处展示着人类知识宝库、智力资源宝库聚集地的现代化氛围。但同时也掩饰不了人类遗留下来的古籍文化、文明所折射出的璀璨光辉。

    1 民国期刊概况

    谈到古籍文献,自然而然的想到宋、元、明、清线装古籍。而民国文献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至1949年我国出版发行的文献。在种类上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舆、图、照片、票据、海报、传单、手稿、档案等特种文献。虽然仅有短短30多年,但因当时出版业和新闻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民国出版量和发行量达到空前的规模。中国期刊的出现较欧洲晚一个世纪。从1833年到辛亥革命的八十年间,我国期刊出版200种左右。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反映当时思想和文化的期刊纷纷创立,从1919年至1923年,反映革命和进步的刊物创刊数约70种。从1919年到1927年,全国期刊的出版量达526种。从1927年至1937年,反映革命和进步的刊物创刊数约460种,仅1936年全国期刊出版已达127种。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进步刊物仍有900余种。

    2 我馆民国期刊简介

    由于重庆在抗战时期地处大后方的特殊地位,中国各界人士大量涌入重庆,各种文化机构也在重庆开设。这是重庆政治、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还有,当时周恩来主持的中国共产党南方局也设在重庆,为广泛地开展各种抗战宣传活动和统一战线工作,在重庆出版发行了许多进步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特别是民国期刊在我馆占有一席之地。我馆民国期刊有6039种,22152册。其中画报163种,314册,重庆出版有889种。这里我仅介绍保存比较完整的民主党派人士在重庆和其他地区创办的几种刊物。其中,有储安平于1945年11月在重庆创办《客观》周刊,主编储安平,编委吴世昌、聂绀弩等,共出版17期。他们的创刊词是:“我们的立场,1、民主 2、自由 3、进步 4、理性”。我馆收藏1-17期。1943年12月黄炎培、张志让主编的《宪政》月刊在重庆创刊,编委黄炎培、王芸生等。创刊号1944年1月,创刊纪念——发展民权,康心如。创刊词:“中国宪政运动与世界民主潮流”。1945年6月出版第17期。我馆收藏1~17期。左舜生主编的《民宪》半月刊,于1944年5月16日在重庆创刊。1944年出版10期,1:1~10,1945年出版1:11~12,2:1~3。此刊于1944年11月由中国民主同盟接办。它的创刊词:“努力与思索”。我馆收藏1:1-12,2:1~3。1945年9月出版《民宪》东南版第一期,由梁漱溟主编,创刊社论“谁档得住民主的浪潮”。我馆藏有1-2期。1945年2月1日创刊的《中华论坛》半月刊,主编章伯钧,创刊词:民主的幸福,是必由人民全力奋斗得来的。该刊在重庆创刊11期,第12期迁上海。1945年1~11期在重庆,1946年8月在上海出版第12期。我馆收藏1~12期。1944年5月5号在重庆创刊的《民主世界》,主编钟天心,以研究本国宪政及战后世界建设问题,报道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动态为宗旨。发刊词:孙科“我们的基本信念——改造世界的十大原则。”我馆收藏1:1、12、14,2:1-14,3:9。《中山文化》季刊,左恭主编。1943年重庆出版,该刊就是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的续刊。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创刊于1934年秋季,抗战爆发后迁往重庆,该刊的宗旨和任务,阐明中山先生的主义和树立中国新文化的基础。我馆收藏1:1-4,2:1-2.1943~1945年。另外,在国统区出尽风头的一个政治性刊物《观察》,文化民营性,保持着超党派的立场,有一种在野论证的特色,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条件下,以批评政府为业,为言论界开辟出一条道路。此刊于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刊,主编储安平,创刊词:“我们的志趣和态度。”我馆收藏1:1-24,2:1-24,3:1-24,4:1-24,5:1-18,1946~1948年。1945年10月在上海创刊的《民主》,主编郑振铎,创刊词“希望中国以14年来无数国民的血肉争斗得来的最后胜利之后,能够更快的进步,成为一个现代的国家,货真价实的四强之一。”我馆收藏1-50,1945年-1946年。1944年在昆明创刊的《民主周刊》,主编吴晗。我馆藏有1:1-26,2:1-14、16、18-19,21、24-25,3:1、4-7,9-14,16-17。闻一多、李公朴在北平创办的《自由评论》,我馆藏有25、26、33、37。1931年12月23日在上海创刊的《国讯》,主编黄炎培,我馆藏有63期-457期。其中有缺期,1934年-1948年。

    3 民国期刊的深远意义

    仔细品度《中华论坛》、《中山文化》、《民主世界》、《宪政》等,这些杂志的封面是再简单不过,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可它们的撰稿人,无不赫赫有名。从胡适、章伯钧,到黄炎培、孙科……民主进步人士,被主办者网络殆尽。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文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均进入他们的是视野。对国家出路,朝野风云,国际动向,社会实践,思想活动,生活就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它都以知识分子的一颗自由的心灵做了观察与回答。对于那个时期与政治、生活相关的事件,都一一作了报道和思考。所以谁要查阅和研究那段历史,谁要研究民主党派以各自的方式从事民主运动,推动民主进程,这些都是必读之物了。

    报纸、期刊、历史文献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它既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阶级斗争的产物,又是工具。如果研究某个时期的历史,则离不开研究这个时期的报、刊、史。文献期刊与古图书一样,是人类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民国期刊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记录,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值得庆慰的是,我馆正积极投入了对民国文献的抢救工作,对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与开发利用,使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的得以保存和延续。

    相关热词搜索: 近代 期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