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活血化瘀治法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时间:2021-04-23 07:51: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2018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晚会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举行,在此次活动中,全国共评选出10位“最美医生”和1个“最美医生团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获颁2018“最美医生”荣誉称号。获奖医生和团队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是:“以心为灯,他们是生命的守护天使。以爱为铭,他们是健康的忠诚卫士。他们有救济苍生的情怀,有厚德济世的境界。他们用仁心仁术呵护生命,用高尚医德泽被杏林。”

    60多年来,陈可冀院士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进展,不断深化和拓展了中医诊断和认识疾病的视野,将病和证有机结合,宏观和微观有机统一,创新发展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体系,规范了血瘀证的辨证诊断标准,阐释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治法的科学内涵,扩展了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实际应用,形成了现代活血化瘀学派。他还实现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客观化,通过将活血化瘀治法不断推广转化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系列研究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我国中医药界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西医结合60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传统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大量的文献著作和5000多种药材资源,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單方、验方和各种疗法。解放前中医受到歧视和排斥,建国初期同样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医和西医、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关系问题。

    陈可冀院士介绍,195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1958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些指示为新中国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团结中西医”是发展我国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医数量大,他们掌握着祖国医学和治病经验,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西医学习中医是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措施,在“团结中西医”的原则指导下,党中央发出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号召,确定了“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原则,极大地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从1955年12月开始,全国各地陆续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医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不断提高,中医队伍日益壮大,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1949年,陈可冀考取福建医学院(现为福建医科大学),五年毕业后留在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任教。1955年12月19日,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当时的卫生部同时举办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1956年初春,刚刚工作一年半的26岁的陈可冀,从南方出发前往北京,踏上西学中之路,从此一干就是60多年,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为抢救名老中医经验,1956年4月,根据原卫生部和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领导安排,陈可冀与郭士魁一起拜经方派大师冉雪峰老中医为师,跟随冉老临证学习2年,随诊了数以百计的前苏联来华专家、各国友人和领导干部,效验卓著,同时协助整理并见证了冉老著作《八法效方举隅》中所列举的医疗案例。冉老仙逝后,领导指定陈可冀跟随岳美中老中医临证学习,先后持续20余年。这一时期,陈可冀精研中医典籍及国学文化,参加了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班并获一等奖,系统聆听了岳美中主讲的《金匮要略心典》、刘渡舟和陈慎吾主讲的《伤寒论》、朱颜主讲的《神农本草经》、陈苏生主讲的《内经知要》、蒲辅周主讲的《温病条辨》。岳美中有着宽容的学术精神,十分支持陈可冀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并赠诗陈可冀“中西结合喜善收”。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为鼓励陈可冀同时做脉诊客观化研究,按“一徒多师”原则,还安排蒲辅周老大夫指导陈可冀进行研究,使陈可冀在中医药前行的路上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冉雪峰、岳美中、蒲辅周等名师的优良人品与学风,对陈可冀是一系列“无言”的感召。他们的教诲稳固地建立起了陈可冀对中华医药文化的民族自信心和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发展观。

    1978年,陈可冀教授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1979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任为传统医学专家咨询团顾问,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受聘任福建中医学院名誉院长,2005年受聘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60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陈可冀院士厚古而不薄今,融会中西,在实际临证中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中医辨证和辨病理论多有阐发,创新了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重视气血相关理论研究,倡导气血辨证与八纲辨证互参;倡导冠心病需辨寒热虚实、本虚标实,治法上明确提出活血化瘀、芳香温通、通阳宣痹“三通”,和补益气血、补益脾肾“两补”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思想,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活血化瘀是中西医结合切入点

    在中医药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理论和治疗法则一直是历代医家关注的热点,《黄帝内经》中有“气血两和”的认识,《金匮要略》中确定了血瘀证的辨证论治方法,清代《医林改错》提出了“治病当以气血为先”的观点。但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科学内涵的阐释一直缺乏客观的描述和科学的界定,血瘀证的辨证诊断也缺乏客观量化标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和推广交流。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活血化瘀治法再次受到中医学界的关注,岳美中教授有变通血府逐瘀汤治疗杂病的经验,蒲辅周有用双和散“两和气血”的实践,皆取得了较好效果。陈可冀院士和郭士魁教授等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大量临床实践中,注意到活血化瘀方药具有缓解疼痛、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用量的作用,有的患者每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约百片,经连续服用血府逐瘀汤类方加减治疗后,减少了硝酸甘油片用量约四分之三。结合“气血流通,百病自已”和“通则不痛”的传统理论认识,陈可冀院士认为活血化瘀与现代改善心肌供血之间具有良好的通约性,是中西医结合极易沟通的切入点,由此产生了进行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志趣。

    相关热词搜索: 活血化瘀 中医药 传承 引领 治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