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0-09-05 07:55: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的逐步试点、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处在边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将面临新的危机。文章从当前形势出发,论述了职业院校在改革过程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模式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也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这些政策和文件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政策依据。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薄弱的省份来说,对职业教育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推进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好的政策需要有好的机制予以保障落实,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并建立与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有效运行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党中央和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正如人说“国家新资助政策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添了把火”。[1]与此同时,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这必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所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技能训练为重点的时期。但是如果我们从教育的本质,从人的发展角度思考“半工半读”制度,难免会提出另一个问题: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否会面临风险?是否会被进一步地边缘化?缺少人文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会是怎样的结果?带着这些问题,本人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半工半读”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半工半读思想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现代职业教育视角看,它是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半工半读这种学习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 [2]

    2005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强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按照《决定》的要求,教育部随后也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以及《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大力推行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因此,重视技能训练和培养的“半工半读”制度必将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了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半工半读”制度下职校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风险

    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一直伴随着高校的成长,根植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之中。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这种关系尤为突出。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3]

    “半工半读”制度要求职业院校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落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他强调“校企合一”、“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的培养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这正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的匮缺,以及体制转轨和产业转型亟须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新兴技能的培育。[4]

    二、“半工半读”制度下职校生的优势所在

    建立校企育人过程的互动机制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在实施半工半读模式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应该建立有关的管理制度,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职责与权利,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一方面,企业要把人才培养纳入人力资源开发的轨道,在“半工”的过程中坚持通过工作岗位锻炼育人、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育人的方针,以市场变化的信息与企业文化影响学校的教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以及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等,监控与干预教育产品的产出过程,根据职责要求完成好有关的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校要研究、关注企业的需要,研究技能型人才的产出规律,强化实践训练与技能培养,加强工作与学习、教学与生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联系,为合作企业输送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优秀员工。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最佳选择。因此,要立足实际,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保障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落实与创新,使半工半读培养模式成为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实在举措。

    【参考文献】

    [1] 陈强,高治军.国家新资助政策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添把火[N].中国教育报,2007-09-05(1).

    [2]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3]高立宝.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5).

    [4]论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文素质教育[OL].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