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文字下行”

    时间:2021-02-19 07:54: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当今世界,普及教育的思想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大程度地贯彻,我国也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而提到“普及教育”我们不得不想到伟大的民主教育家———陶行知,及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作为普及教育的一个具体措施“文字下行”,对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陶行知 普及教育 文字下行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而教育的普及,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大教育家陶行知在国难当头,对教育的普及有了深刻的思考,为了拯救中国而改造旧教育,他在中国本土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与僵化的传统教育观截然不同的新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与及其教育思想之我见

    1.1陶行知生平

    陶行知(1891.10—1946.7),汉族,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他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1923年,他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和晏阳初等人倡议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在劳动中学习,致力于积极开展乡村教育运动。1932年,他开始普及教育运动,从事工学团的实验。1939年,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之前在晓庄师范学校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他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贫苦人民和儿童的教育献出了毕生的心血,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2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

    1.2.1宏观方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

    “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这是陶行知学生时代的认识。于是,他致力于中国人民普及教育的一系列运动。

    (1)平民教育运动

    1923年6月,陶行知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陶行知提出,要使中华民国有真正的国民,有两个办法:普及义务教育与普及平民教育。且两者缺一不可,义务教育的根本在于平民教育。平民教育有两种办法:一是办平民学校,即班级制;二是设平民读书处,在家庭、商店、工厂等地均可以设立,比较灵活,平民读书处不像平民学校那么严格。另外,陶行知认为,为救中国,绝对不能等孩子们受完教育后再来救国。

    陶行知清楚地看到大众未能受教育是国家不能摆脱贫困的障碍,因此他认为必须推翻封建贵族化的教育,提倡教育机会均等,让广大平民都能接受文化知识,这样逐渐地启迪国民的爱国心,以实现平民政治和社会改造。

    (2)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指出:“中国的农民占总人口的85%,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1927年3月,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成立。晓庄师范虽然只办了三年余,但在三年中培养的228名学员,他们为乡村的改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第一,乡村教育的内容就是整个的乡村生活,普及的重点在农村;第二,他提倡要从乡村的实际生活出发办适合乡村生活实际的活教育;第三,提倡师范教育下鄉,创办乡村师范学校;第四,倡导创办“中国式的、省钱的、平民的”试验幼儿园;第五,乡村教育必须与控制人口增长相联系。

    (3)普及教育运动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必须普及,但是老法子决办不了,只好想出新的法子来解决。”1932年,陶行知成立了山海工学团,并随之创立了著名的“小先生制”。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体现了这一认识。“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

    (4)国难教育运动

    面对日本的侵略,1936年陶行知发表《战斗》一文,指出:“只有战斗才是中华民族的出路......只有参加中华民族解放战斗才有做中国人的意义,才能算真正的中国人。”

    陶行知的国难教育包括四个方面:揭露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幕、撕毁汉奸政府的假面具、宣传各地民众抗日救国运动悲壮之情形、宣传中国唯一真正的出路是武力抗敌。

    (5)民主教育运动

    陶行知说:“大清时代,人才即奴才教育,国民教育即奴隶教育。今天,时代不同了。”1945年5月,他发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旗帜鲜明地指出:“旧民主,是少数资产阶级做主,为少数人服务。新民主,是人民大众做主,为人民大众服务。”

    1.2.2微观方面,陶行知提倡民主型、开放型、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教育

    在批判民主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了以“生活即教育”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的始终。其次,实际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来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的教学实施方法。他主张,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知行结合。

    纵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包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民主教育的思想,还是从微观反面,包括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都明显地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命运结合在一起,与当时的人民大众结合在一起,他所提倡的是一种救国救民的、人民大众广泛积极参与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的民主的、普及的国民教育思想。但是,他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在教育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特别是在如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具体教育现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重新思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创新,对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具有重大意义。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文字下行”

    2.1我对“下行”及“文字下行”含义的理解

    2.1.1“下行”的含义

    这里的“下行”是词典中的第二种含义,即公文从上级发往下级。《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勑既下行,水楔不通,州县相知,牓标道路。” 明 沈德符 《编·禁卫·锦衣卫镇抚司》 “一切刑狱不复关白本卫堂官,即堂官所下行者,亦径自具奏请旨,堂官不得与闻。”

    2.1.2“文字下行”的含义

    “文字下行”是一种把国家的文化,以文字下行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向人民大众推广,使人民大众都能受之影响的教育政策。它其实是实现一种人民大众的、普及的国民教育,而“文字下行”是其具体的实施措施。

    2.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文字下行”

    深析陶行知“生活教育”体系的思想,无论是从宏观方面,主要包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民主教育的思想,还是从微观反面,包括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无不体现着人民大众的、普及的国民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思想。为了实现这种救国救民的教育,陶行知结合当时中国面多日本无耻的侵略、人民生活疾苦的现状,积极地推行自己的教育主张。在教育实践中,他创造了著名的“小先生制”,从教育理念到实践都贯穿着“生活教育”、“平民教育”的思想,真正地实践了“文字下行”的教育政策。

    2.2.1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是推行“文字下行”的主要措施

    在当时国家经济贫困,教育师资短缺及其艰难的情况下,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文字下行”的有力举措。这样一来,受教育的范围扩大了,人民大众的素质也在逐步地提高了。

    再者,从“文字下行”本身的含义来说,它企图把国家的文化通过种种手段,在人民大众中得到推广。这无疑是一种有效地推行国家文化的的举措,因此“文字下行”本身就体现了普及的、大众的、国民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在自己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极力地推行这种政策,企图实现救国救民的愿望。

    2.2.2陶行知“文字下行”教育实践的局限及其对现今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虽然,陶行知的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当时的命运。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当时很多条件都不具备的条件下不免实施起来困难,所以取得的成效也是有限的。

    对现今的教育改革而言,“文字下行”无疑是一种普及国民教育的举措。只是该把国家的那些文化,以何种方式往下推行,推行到什么程度,这还需要借助更多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做支撑。

    虽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他对学问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力图通过教育实现救国、救命的精神卻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毛泽东主席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说明在当时中国的国难当头、人民疾苦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贡献是巨大的。

    如今,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再度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实践价值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无疑具体重要的意义。

    人有两件宝

    ■ 陶行知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现在重读这首儿童时代就学过的儿诗时,才真正体会到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想要深刻表达的意思。当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具备了很多条件,无论是改革的理论,还是实践都具备了许多有价值的条件。但为什么改革的成效不是很大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我们缺少了太多的对现有理论的深刻研究,也缺少了太多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更缺少了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深度剖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改革价值。

    作为教育学原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专业学习中,还是在以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无疑对我们是一笔有用的财富,而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这是我们该深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读过陶行知的一些作品。但随着时间和学习的推移,每一个阶段读的感受肯定不同,我们不妨再翻开陶行知的这首《手脑并用歌》,细细地品读,相信这次的体会和以前又会有不同,等我们去实践的时候感受又会不同。这不就体现了陶行知的“知行合一”吗?学习,就是在知和行的结合中不断进步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 陆建非,等.陶行知教育名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 梁晓凤.陶行知教育改革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文岭.活——生活教育的灵魂[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1).

    [5] 李丽玲.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相关热词搜索: 下行 浅析 行知 思想 文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