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同类归并法解信息整合题

    时间:2021-02-21 07:55: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信息整合是现代文阅读难点,也是高考语文卷中爬坡题,椐统计为历年得分最低题目。同类归并法或许对学生备考有帮助。所谓同类归并就是把相同类别信息归并到一起,然后用简洁语言将把它表达出来。首先要把类找出来,常见的类有:时间方面类,空间方面类,性质方面类,句式方面类,内容方面类等。

    例一

    想起陶

    宋长征

    ⑤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的土著。

    ⑥在辉煌的宫殿里你看不见陶的影子,青铜的,镏金的,千年温玉的高贵与典雅在宫闱里穿梭。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属于一个手捧陶罐匆匆赶往河边的女子,她脚步匆匆,是去浣洗衣衫,还是去盛一灌清粼粼的河水,然后洗涤那如黛的青丝。或者只是为了在河边看一看自己俏丽的容颜吧,怕明月送归的人发现些许的憔悴。女人的村庄,母亲的村庄,一生的辛劳怎么可以离开与陶相伴的光阴?

    ⑦陶的来路本就在乡间。河滩,沟渠,一抔远古的泥土,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乡间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掌,才能把陶的岁月抟转得那样流畅。孤单,贫穷,或者太过简朴,都不说,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间的熔炉,土就坚硬了,釉就润滑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

    (节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

    问:作者称“陶是乡间的土著”,阅读5至7段,指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分析:“乡间的土著”是一个比喻,主要说明陶与乡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内容的分类,在规定的文本范围内,只要涉及到乡间类别的内容都可以将它提取出来,譬如第六段的“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第七段的“陶的来路本就在乡间”,“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等,然后根据问题的需要,就可以分点将答案归纳如下:陶的质地是泥土,不高贵典雅,不属于宫殿,只属于乡村民间;陶的来路是乡间,孤单、贫穷,不精美不华丽,浸透了劳作的汗水和祖先的味道;陶的生活属于民间,见证了乡间的辛苦和岁月,包容乡村的冷暖;陶代表乡村原始单纯的虔诚,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小小幸福的价值观。

    例二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随着主观描写的增加,从塑造形象的写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浑成中生发机趣,进而又产生了表现画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题内容的“写意”。但是无论是表现具体形象的“神”“意”,或是为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和画中主题的“写意”,其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这就是元人汤逅所说:“以意写之,不在迹象。”“不在迹象”并非不要依据客观“迹象”,而是说依据“迹象”,但不为“迹象”所牵,是化客观迹象为主观迹象。表物象之“意”是画家在他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为了创造足以“达心”“适意”的艺术形象,可以不受客观对象拘束;当他创造“达心”“适意”的艺术想象并进而表现自然景色和社会事物对,不仅不受客观对象的拘束,而且还可以用“运实入虚”或“运虚入实”的手法创造画意。

    此外,中国历代画家、文人也以画“造意”,这和他们的绘画观、审美理想紧密相联。他们把绘画看作和创作诗文一样,也是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他们之所以重“意”,正是为了以达其心,适其意。唐代王维的画更带有较强的主观抒情的性质,宋人画更多的是借助梅、竹的习惯寓意来比喻人的节气和情操。

    (节选《美术报》2009年12月12日)

    问: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画家是怎样做到“达心”“适意”的?

    分析:首先将画家怎样做的有关内容归纳在一起:“并非不要依据客观‘迹象’,而是说依据‘迹象’,但不为‘迹象’所牵,是化客观迹象为主观迹象”,“不受客观对象拘束”,“用‘运实入虚’或‘运虚入实’的手法创造画意”,“他们把绘画看作和创作诗文一样,也是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然后将表达效果的内容归纳为一类:“创造足以‘达心’‘适意’的艺术形象”,“正是为了以达其心”。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到下面两点答案:依据客观“迹象”,但不受客观对象拘束,可以运用“运实入虚”“运虚入实”的手法去创造画意。(或“不为客观迹象所牵,化客观迹象为主观迹象”)可以用画直接抒发较强的主观情绪,也可借助画的物象寓意来传达情感、志向等。

    例三

    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杨利景

    处于一个正常发展状态的当代文学,为何不断出现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当代文学的判断?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几乎每一轮对当代文学的质疑和否定,其立论者大多是将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一种“比较主义”的逻辑基础之上的。比较的结果是,当代文学既没有李白、杜甫、曹雪芹,也没有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更没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于是得出结论:当代文学一片凋零,毫无建树。

    ……

    这种不平等或者不匹配首先在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文学,文学创作只掌握在极少数精英阶层的手中。但是今天文学创作在更多的人手中成为可能。门槛的降低和“准入”机制的取消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良莠并存、鱼目混珠。在这种情况下对它们进行笼统的比较,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同时,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已经经过了“历史化”和“经典化”处理,过滤掉平庸之作,同时对保留下来的作品进行不断阐释,提升、放大它的经典品质,远非历史的原貌。而当代文学由于时间切近,显然没有经过或正在这一过程之中。

    ……

    对当代文学本身而言,我们的“在场者”身份恰恰对我们认识时代的文学构成了某种遮蔽。事实证明,经典往往是时代淘洗的“历史效果”,对当下文学进行整体评价的无力感其实反映了“在场者”“身在此山中”的认识困境。

    ……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问: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比较,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试简要概括。

    分析:根据问题的需要,需要将文章中有关“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跟“当代文学”比较的这一类内容相同的句子找出来,如“当代文学既没有李白、杜甫、曹雪芹,也没有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更没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于是得出结论:当代文学一片凋零,毫无建树”;“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文学”,“但是今天文学创作在更多的人手中成为可能”,“经典往往是时代淘洗的‘历史效果’”。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就可以将答案分点概括为:⑴缺乏大师(大家)。⑵参与创作的人多,良莠并存,鱼目混珠。⑶还没经过“历史化”和“经典化”处理(或:还没经过时代的淘洗和经典的提升)。

    总之,只要把相同类别阅读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命题者意图筛选所需信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魏羲之,高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江门培英高级中学,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

    责任编辑 任占华

    相关热词搜索: 归并 同类 整合 信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