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诗性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1-02-24 07:57: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儿童立场下的诗性德育校本课程带着童心和智慧,以母爱般温婉适切的方式走进儿童的精神生命,走进儿童自在、真实的心灵世界;让孩子沐浴在诗性、德性的阳光下,在诗性智慧的涵育中复活新感性,在诗意情感的流淌中走向心灵自律,在诗意精神的孕育中拓展生命意蕴。

    【关键词】诗性德育;校本课程;诗性智慧;诗意情感;诗意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3-0049-03

    【作者简介】程晓琳,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江苏东台,224200)副校长。

    校本课程是各学校根据地域、文化等诸多差异,依托本地丰富资源和学校办学特色,自主创编的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施的阵地是学校。我校基于儿童立场的诗性德育校本课程,带着童心和智慧,以母爱般温婉适切的方式走进儿童的精神生命,走进儿童自在、真实的心灵世界,让孩子沐浴在诗性、德性的阳光下,“每一天在心上开一朵花”,滋养生命,快乐成长。

    诗性智慧——在熏陶涵育中复活新感性

    美国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把富有艺术性和审美特质的感性命名为新感性。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每个儿童都具有新感性,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喜欢新奇的想象,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夸张地表达情感,喜欢与自然、社会、同伴、老师展开有益的对话,并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和形式表达,凸显自己的独立、独特、与众不同。我校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活动课程给儿童新感性的智慧表达和艺术展现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平台,扎根于实践的成熟的活动逐渐成为范式,并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得到固化。

    1.诗意班名:我的诠释不简单

    “努力文化”是我校的校本文化,在努力文化的濡染中,班级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班级自创班名作为班级文化符号。有勤奋努力的“蜜蜂班”、团结向上的“蚂蚁班”、不畏风雨的“海鸥班”、渴望胜利的“风信子班”、童心飞扬的“白玉兰班”……

    学生和教师还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班级名字的形象和隐喻意义,比如“蜗牛班”,有的孩子说:“在流光溢彩的春天里,我们‘蜗牛班’带着梦想,快乐出发!希望我们的小蜗牛们不畏艰难、勇敢攀登、勇于超越,在梦想的天空中快乐飞翔!”也有的孩子表达了这样的理解:“世界上有两种动物能登上高山之巅,一个是老鹰,另一个就是蜗牛。老鹰有强健的翅膀,蜗牛靠的是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希望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像蜗牛一样,把梦想放进背壳,以无限的勇气和激情矢志不渝,追逐理想!”教师则借用台湾诗人张文亮的一首小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来勉励自己和提醒自己:“蜗牛牵我去散步,我不急,也不吼,花园中,我嗅到花朵的芳香,温柔的微风在抚摸我的脸庞,鸟叫、虫鸣,满天的星斗在闪亮!”

    2.故事漂流:我的成长我做主

    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和成长。采取富有感召力的诗意言说方式,变“祛魅”的外化式的规训教育为直指内心的对话式教育,不仅增强道德教育的魅力,更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持久性注入因子,因为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是最持久、最具有生命力的。

    “成长故事漂流瓶”活动引导学生用心记录自我以及同伴成长的点滴故事,每班由四个小组分别开展班级故事接力,每天一名同学负责记录班级发生的点点滴滴,或者日记或者散文或者诗歌,甚至可以是一组简单的图文配。分享快乐,共担忧愁,从别人的故事中观照自己、反省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心灵驿站”活动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的道德反思中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进行自我思想斗争,在分析、判断和选择中,养成辩证分析、换位思考等理性思维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图解规范:我的心灵在闪亮

    文明礼仪系列活动作为德育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图说文明礼仪规范作为活动的内容之一,充分契合了儿童爱唱爱说爱画的天性,让精致优美的绘画与简练生动的语言紧密搭配,为儿童诗性智慧自然“流溢”提供了适切的载体。例如,我们这样图解“八礼四仪”中的“仪表之礼”:画面上两名少先队员胸前佩戴鲜艳的红领巾,站在碧绿的草地上,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身后是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拱桥。整个画面色彩鲜艳,充盈着强烈的视觉美。小学生仪表之美、姿态之美和周围的美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孩子们一看就被吸引、感染,期望自己也能那样,做风姿翩翩的少年。

    我们还用绘本的形式呈现来自学生生活的简单的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探索故事衍生的象征性,意蕴自我发现,留白自我增补,要求自我投射,重建自己心中的“规则大厦”。

    4.形象代言:我的创意有个性

    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巧妙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赞美家乡、推介家乡,为家乡做形象代言,这样的活动课程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例如,“东台西瓜大挑战”“美丽乡村大挑战”系列活动中,知识竞赛、“夸夸东台好西瓜”、“团结合作运西瓜”、“我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创意画”等活动环节,使孩子们精彩的创意、奇妙的想象和独特的表达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诗意情感——在心灵自律中走向真善美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对那些语言清新活泼,闪烁着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有着近乎本能的亲近和喜爱。在我们的学校,由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创编的《我有好习惯》和《努力花开》童诗读本在儿童的世界中贴地飞行,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体味美好、内化认知,在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从“单线灌输”到“多面创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将具体的要求融入可亲可感的童诗中,坚硬、冰冷的法则变得柔软而温暖。没有枯燥刻板的说教,没有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一切都是那么真诚和温馨。童诗美好情感的清泉潺潺流过孩子的心田,不知不觉中,爱护环境、团结友爱、遵守规则的意识也注入孩子的血脉,成为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印迹。

    从“成人外塑”到“儿童自诉”。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审视周围的一切,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规范和要求,更容易取得孩子的情感共鸣。我们用儿童诗《小树苗》来引导学生热爱环境:“小树苗,绿枝杈,就像我的小脚丫,我爱我的小树苗,就像爱我的小脚丫。”简单的句子里面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意味,对学生的道德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零散活动到系列课程。扎根于学校厚实文化土壤中的“努力”系列校本课程,以丰富的情感、广阔的视野热忱引导学生理性地找到自己的坐标,积极地付诸行动,保持健康向上的人生状态,享受美丽的成长过程,收获过程的精彩。

    我们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遴选明志、做人、修身、交往等方面的经典名言和故事,开展诵习、编剧、讲演等活动,打造“道德讲堂”“道德剧场”系列精品课程。比如,“母爱如歌”主题课,第一部分是《游子吟》改编的课本剧,母为儿缝衣,母问儿归期;母子惜别,母亲拄拐泪眼相送。这两个场景以《感恩的心》《母亲》为背景音乐,表现母亲对儿子远行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依依不舍。第二部分呈现经典现代诗——冰心奶奶的《纸船》《寄小读者》,采用吟诵童谣和朗诵相结合的方式,配以童声合唱《虫儿飞》和钢琴曲《太阳的梦》。“母爱是船,母爱是帆,母爱载着我们一路远航……”优美的旋律,充满情感的文字,营造出感人情境,触动儿童的灵魂,唤醒他们对母爱的回忆和共鸣,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会形成“感恩”的记忆储存下来,为儿童道德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诗意精神——在拓展意蕴中到达新境界

    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人的精神生命获得成长。诗意精神赋予学生自我发展以积极的意义,让学生学会正视现实环境,自我生发成长的力量,即使面对困境,也能用诗意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一切,在自我内心的丰满与感动中,保持昂扬向上的生长姿态;诗意精神给予学生打开情感之门的钥匙,让孩子体验弥漫在生活当中的亲情之美、友情之贵,生发内心的共鸣和精神共振,完善人格,走向更加温暖、澄明的精神境界;诗意精神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想象,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从生活中捕捉美的事物,熔铸进丰富的想象,用美的方式创造美的意境,从而与外界环境相通、相融。

    1.培植珍爱自我、爱心共享的价值意识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把爱种植在孩子的心灵,就等于为孩子一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储备了最丰富的营养。爱的滋养和浸润,使孩子能以平和的心境、博大的胸怀超越所有的羁绊和束缚,达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所有外在的一切和谐共生的高度。从学校德育品牌活动中衍生出来的《爱的教育》校本课程精选古代、近代、当代爱心故事,汇聚成爱的洪流和海洋,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滋养着学生的身心。课程的最特别之处是一个个来自身边的鲜活事例,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走进了课本,走进了故事,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孩子们在阅读中回忆、品味、感悟,在感悟中明理,再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内化。他们渐渐明白把关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让爱的亲情温暖他人的同时,也给自己传输了爱的力量。天长日久,懂得爱、学会爱、传播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动,当这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时,孩子道德生命的枝叶已自由蓬勃、枝繁叶茂。

    2.培育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生长情怀

    家乡丰饶的自然资源为德育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更为课程增添了文化气息和诗性魅力。古风犹存的西溪小镇,从远古款款走来,留下串串足迹;两汉风情,演绎仙配奇缘的千古绝唱。名闻遐迩的七里长街,称得上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承载了百年昌盛与繁荣。《东台印象》撷取沧海一粟,通过“小记者访东台”“小脚丫走东台”“小问号探东台”“小主人爱东台”“小博士话东台”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访家乡名胜,赏家乡美景,寻家乡历史,唱家乡赞歌……让学生回归自然,走向社会,在探究、实践、体验中了解、发现家乡的可爱、美丽,在脑海中定格成一幅幅画、一首首诗、一支支歌谣,心灵与自然深情对话,生长情感,引发生活哲思,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走向生命的丰盈、充实。

    3.培育睿智坚韧、昂扬向上的成长信念

    课程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智慧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引领。学校“努力文化”滋养下的“努力精神”,是学生生命成长、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不可缺少的因子。学校扎根于本土,集家乡精英,以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典型事迹编写的校本教材《五湖四海东台人》,将睿智坚韧、努力奋进的因子融进故事、插图中。孩子们在采访、阅读、绘画创作、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心灵共振,情感共鸣,在情境与场域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徜徉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写感受,谈体会,访故居,读故事,品故事,创故事……潜移默化中,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在心中树立起来,一个个动人的情节在心灵闪亮。当自己面临现实的困境时,真实的家乡人、真实的采访场景会及时出场,在脑海中闪现,催生无穷的力量和勇气,鼓励自己通过努力来摆脱现实的困境。

    儿童立场下诗性德育校本课程犹如为具有新感性的儿童打造了一条通向自然、通向社会的“跑道”,在这条跑道上,学生通过想象创造智慧,通过艺术表达提高审美情趣,在不断的反观自照和丰富多样的实践中,审视与超越,步入自我成长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林姗.儿童天生就是诗人[N].福建日报,2012-5-9.

    [2]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8-119.

    [3]冯铁山.诗意德育与诗意精神的培育[J].中小学德育,2014(10):17.

    [4]杨英.坚守童真,享受教育[J].人民教育,2013(11):33.

    [5]冯铁山.诗意德育与诗意精神的培育[J].中小学德育,2014(10):15.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诗性德育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德育 校本课程 实践 思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