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从我国数字出版人才需求看数字媒体教育导向

    时间:2021-03-27 08:04: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1年6月10日,“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印刷学院召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季守利、总署出版管理司音像处处长许正明、原总署版权司国际处处长于平安、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王岳、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王传臣、教育科学电子出版社社长郑军、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朗文、清华大学教授林华博士、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中心主任关雅丽、首席策划章海涛等数字出版领域领导、专家参与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对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创作的17部多媒体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评审,同时与会专家从数字出版专业角度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及数字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目前数字媒体出版产业发展的覆盖范围已经深入普通人的工作、生活中。快速的发展凸显了我国数字媒体出版领域人才的匮缺。这种匮缺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

    (1)编辑知识结构的缺陷

    数字出版是集数字媒体知识(包含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数字媒体艺术知识)、出版知识、出版管理(由于出版往往是团队作战,因此管理十分需要)于一体的出版工作。这无形中提高了对出版工作者学识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而我国自己的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目前还比较匮缺,大多编辑擅长对印刷出版物的编辑,对数字出版中的数字媒体知识则不够了解,这在客观上也抑制了数字出版市场的繁荣。

    (2)客观需求环境的影响

    出版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出版这个信息传递过程的两端分别是信息的编制者(出版工作者)和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传统的印刷出版已经传承千年,而数字出版刚刚起步。这决定了目前大多数出版工作者更熟悉编辑出版印刷出版物,同时广大的读者也习惯接受印刷出版物。这种情况在客观上不利于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上不去,人才培养速度自然跟不上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针对我国数字媒体出版领域人才匮缺的现象,本次会议梳理出了今后我国数字媒体教育的3个导向:

    (1)加快复合型数字出版编辑队伍的培养

    如果说工业时代带来的是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那么信息时代带来的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信息的高密度交叉。我们无法控制未来信息交叉的密度,但是可以控制向信息接受者所传递的信息。特别是编辑工作更需要这种综合能力。从教育部在2011年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也可以看到: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2个专业被合并成为数字媒体专业。这说明,国家正在逐步调整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被提到操作层面上。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字出版编辑队伍的培养也同样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的需求。既不能将教育局限在传统编辑知识体系中,也不能一味强调对新技术的掌握。要以培养两者都具备的复合型人才为最终培养目标。

    (2)加快对数字出版市场的建设,以市场换人才

    教导学生不仅要适应市场的需要,更要努力挖掘、创造新的市场。没有市场,人才自然就没有发展的空间。近几年我国的数字出版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还没有被业内人士都认可的模式典范。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快速找到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理顺数字出版商业链,真正做大做好数字出版市场成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只有这个市场做起来了,人才需求才能提升。人多了,人才的选拔也就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因此在数字媒体教学中应加入有关市场培养、运营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3)不断拓展数字出版概念的外延,引导学生从“小数字出版”走向“大数字出版”

    目前大家对数字出版的界定是: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由此不难发现,数字出版的概念已经由电子、网络出版逐步拓展到整个出版行业。其中也包括应用数字技术编辑加工印刷出版物。随着出版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出版更拓展到了手机出版物。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不要过早将数字出版界定得过于局限,数字出版的概念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展。应该引导学生从“小数字出版”走向“大数字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 数字 导向 人才需求 出版 我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