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应急信息可信度研究范式的三维阐释与构建

    时间:2020-04-23 08:01: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应急信息源呈现用户需求导向、系统复杂性和重要性。借鉴工程化思维和WSR系统方法论,对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范式与体系构建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化思维下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WSR三维结构,从理论路线、科学知识、工具方法和应用研究3个方面总结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以提高应急信息源可信度质量,提高应急事件管理能力,减少应急伤害和损失,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范式;工程化思维;WSR方法论

    D0l:10.3969/j.issn.1008—0821.2017.06.004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6—0024—07

    信息化社会火箭般发展速度,使得各类信息与知识数量暴增,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民众面前。应急信息源,即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载体。突发事件一般有突发性、伤害性、不稳定性、扩散性和传染性等特征,提高应急信息源的可信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信度”(Credibility)是指能够相信的程度,心理学、信息科学、市场学、图书情报等不同领域对信息可信度的研究重点与角度各不相同,大量文献调研发现,可信度的两大核心内容分别为可信赖和专业性。在图书情报领域主要应用于信息利用与传播领域,用户是否利用、传播信息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即为信息可信度。依据信息传播过程,应急信息可信度研究可从信息源、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三方面着手。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推进“数字工程”进程,切实提高应急信息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工程化情报学思想应运而生。笔者引入工程化思维理念,也即将研究体系构建过程中所需要的流程、原始数据、工具方法和专家智慧等进行工程化构建,以促进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的构建能更加完善和规范。

    Eifini spiliotopoulou等研究发现,库存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管理人员提供的需求预测信息可信度;Toro,Richard A等研究智利国家空气质量信息系统通过Beta监测来测量反应颗粒物信息的可靠性;薛传业等以甬温交通事故为背景,构建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信任模型,结果表明,来源可信度将正向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信任度;汤志伟等以汶川地震为例研究发现,网民对政府、媒体信息的信任度高于普通网民,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时期的信息可信度远高于地震前的网络信息;彭志华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公共危机中网络新闻可信度影响因素有:网民使用程度、依赖程度和知觉易用性等。

    本文引入工程化思维,借鉴WSR系统方法论,依据应急信息源的特性,做出工程化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范式分析,并构建WSR三维结构图,最后总结出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综合图,为日后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切实提高应信息源质量,增强应急管理的能力。

    1理论基础

    1.1工程化思维与情报学科的融合

    系统工程是资源、技术、社会、伦理等多种要素的集成与最优配置,包含由投资者、工程师、经济学家、管理者和实施者共同组建的利益共同体。而情报学科的研究需要各种数据资源、文献资料、工具方法、逻辑思维、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等多种要素,也是一个需要投资者、学科带领人、研究员、助手各个角色的集体活动。工程化,是指将经验、技巧和知识等进行理论、规范化,构建一个可重复创造有价值产品的最优体系。工程化思维的宗旨是灵活地解决系统工程问题,不仅将系统工程变为现实的桥梁,也重视人文、社会等相关方面的协调发展。研究应急信息源的可信度,将会面临截然不同的理论研究路线、不同学科的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和研究者们的巧妙集合,形成新的研究体系,如何综合配置各个学科体系,高效、准确地对应急信息源可信度进行辨别、计算和评估,提高应急信息源的质量,提高应急事件管理能力,则需要有效的方法论的指导。工程化思维下的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的知识体系的搭建,也即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研究逻辑进行系统化,构建一个有组织、可重复创造新知识的研究体系。因此,在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中融入工程化思维是有据可循的。

    1.2工程化思维下的应急信息源的特征

    信息源,也即信息的来源。在图书情报领域,信息源是所有成果的源泉,以及经过民众智慧和劳动加工后的成果。应急信息源是指在应急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信息源,其包含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应急事件的大小、发生时间、区域范围、频率、速度等特征参数;社会属性指主要指可能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影响。应急信息源是应急事件的属性、特征和内容的体现,反映应急事件发生后所呈现的事态状况。阮光册认为危机信息源具有记录性、突发性和系统性;葛洪磊总结应急信息源的特征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广泛性;相丽玲等总结出舆情危机信息源的传播广泛性和多级衍生性。

    据此,论文总结工程思维下的应急信息源有如下特征:

    1.2.1用户需求为主导

    应急信息源将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调整。面对具有伤害性、传播性等特征的突发事件,用户将产生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与需求行为以做出應急判断和反应,因此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若用户信息需求发生转移,应急情报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的用户需求则是在发挥其主导作用。

    1.2.2系统复杂性

    应急事件往往是涉及自然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很难全面、具体呈现在民众面前,且不同类型的应急事件持续时间、涉及区域不定,并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应急信息源亦会随应急事件而变化,也将涉及不同领域、职位的广发民众,不易控制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复杂性。

    1.2.3重要性

    应急事件发生后,应急信息会进行一定的传播,且应急信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其信息源可信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据霍夫兰证实,应急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传播效果就越好,亦利于社会各阶层对应急事件的管理和决策,也利于广大民众积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做出有效应急行为,切实减少应急损失,因此,应急信息源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3 WSR方法论

    WSR方法论是“物理一事理一人理方法论”的简称,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由中国著名系统科学专家顾基发教授和朱志昌博士于1994年在英国UHULL大学提出。该方法论综合多种方法,将“物理”、“事理”和“人理”巧妙配置,有效利用来解决复杂问题,体现出中国的哲学辩证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物理”揭示事物真实现象与客观规律;“事理”是指在问题处理过程中人们所面对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人理”是指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感情、习惯、知识、利益、斗争和管理等。WSR方法论已经被应用于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评价、解决知识收益分配方法等各个领域的项目工程。本次研究中,“物理”是指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的理论路线,“事理”是指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学科等,“人理”是指在研究应急信息源可信度问题的逻辑结构。“物理”、“事理”、“人理”三者之间不是相互分割,各自独立的.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维度的分解,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补充的。具体而言,“事理”和“人理”中的基本规律,蕴含“物理”的性质,而处理“物理”、“人理”的相关问题中,也离不开“事理”的作用,“人理”亦是如此。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的研究,不仅涉及用户的需求、确定研究目的,还需要调查分析相关知识背景等诸多环节,整个流程需要各个部分之间的协作,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也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亦具有一定的系统复杂性。因此,引入研究对象为复杂项目系统的WSR系统工程方法论,可针对其系统复杂性和重要性,实现“物理”、“事理”和“人理”的最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2工程化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范式与WSR过程分析

    2.1工程化思维的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范式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出了情报工程的研究范式,也即“事实数据+工具方法+专家智慧”。这给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将工程化思维与其完美融合,优化研究过程。笔者从资源获取,方法工具与知识组合的角度展开分析,“事实数据”对应资源的获取,“工具方法”指知识分析的工具,“专家智慧”侧重知识组合,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范式,如图1所示:

    2.1.1应急信息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支撑,是科研产出的基础。一方面,研究者可以从大型数据库或专题数据库展开应急信息源的研究与论证,如国内外知名的文献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CNKI数据库、如兰德—MIPT恐怖事件数据库、灾害应急专题数据库等;另一方面,可以访问在某领域研究成果丰硕的机构(如大学、研究院等)网站,查阅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如调查报告、专家访谈、数据挖掘等方式積累资源。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研究所,分别在华盛顿、新泽西、中东、日本和香港等都设置分所,搭建全世界信息资源情报网,不仅丰富该研究所的研究内容,也增强其对研究工作的决策能力。当然,不同研究所、大学和学者之间也可以增强学术交流与共享,如推进数据期刊的进程,共享原始数据,加强对原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多次利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数据不真实、数据缺失等问题仍然不可避免,对事实数据的获取、共享和质量监管,可以是日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2.1.2工具方法

    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的研究,需要依附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的支持。国际上很多机构都研究出其一系列的工具方法、评价体系、模型、算法等,并不断地验证、纠正与更新。如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危机管理文本分析、定量战略计划矩阵等;兰德公司的投资组合分析工具、计算机辅助决策分析工具等。总之,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应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融合,打破传统研究局限,实现工程化的集成化与系统化。

    2.1.3专家智慧

    研究成果是由学者的智慧而来,通常是某一个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智慧结晶。研究者在其专业领域的专业素养、信息洞察力、论证分析能力等,都将发挥巨大作用,某些专家的见解、研讨、合作与交流甚至可能成为优质成果的关键。除了与本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跨学科、跨单位和跨领域学者的智慧搭配也尤为重要。不同背景、专业素养、研究角度的专家对某一应急信息源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与判断,利于实现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2.2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WSR过程分析

    WSR方法论的步骤有:①理解意图;②制定目标;③调查分析;④构造策略;⑤选择方法;⑥协调关系;⑦实现构想。基于工程化应急信息源的特征与科学研究过程,论文将应用于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分为:①用户需求;②制定目标;③背景研究;④理论路线;⑤工具方法;⑥优化评估;⑦应用研究。了解用户的需求后,才能确定应急信息源的重要性和研究必要性,并据此确定研究目标,并在调查分析当前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不同学科的理论路线,搭建研究框架,并选择相适应的工具、方法等,进行严谨而全面的论证、计算和研究,并对研究成果的优化预评估,提高研究内容和质量,并为推广应用和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WSR流程图如图2所示: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3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构建

    基于工程化思维和WSR方法论对构建工程化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的过程分析,本文提出了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体系的WSR三维结构,如图3所示。“物理维”是在基础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各学科的专业性和融合性,确定相关理论研究路线;“事理维”是分析各个学科间的联系,为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研究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人理维”是指专家智慧的研究逻辑结构与工具方法的选择,体现出研究员和专家的管理水平和知识结构。

    3.1应急信息源可信度理论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范式 可信度 阐释 应急 构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