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论《凝墨余香》的真和美

    时间:2020-04-27 07:51: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分析老报人管淳散文集《凝墨余香》,认为《凝墨余香》带有较为鲜明的个人印记,是管淳人生历程的见证,数十年积淀的自由抒写,自我心灵的写照,具有思想的真,艺术的美。思想的真主要表现在事真、情真、理真;艺术的美主要表现在美的语言、美的韵味、美的理趣意境。

    关键词:管淳;散文;思想的真;艺术的美

    管淳是一位有着近三十年报人经历的老新闻工作者,出于文人天性和自我兴致,他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专心致志于散文创作十多年,随心所致,积少成多,终于结集成一部颇有分量的散文集子《凝墨余香》。著名学者陈平原把写作短评当成“保持‘人间情怀’的特殊途径”。同样,《凝墨余香》体现出管淳作为一位老新闻人和孝感文化名家浓厚的人间情怀和文化自觉,是管淳人生历程的见证,数十年积淀的自由抒写,亦是管淳作为一位精神家园的执着追寻者、守望者的心灵写照。其作品具有思想的真,艺术的美。

    《凝墨余香》作为个人的散文集子,较好地体现了文学真实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事真、情真、理真。

    事真。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离开了真,散文就失去了生气和灵魂。管淳的散文,叙写的都是曾经经历、和自己相关的真人真事,较为全面观照了管淳人生的各个片段和多个侧面,从中可以发现管淳读书、工作和生活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草根系土》卷十余篇是对于儿时故乡景物的吟咏,描画了儿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久违故乡的一草一木。《原味读心》卷侧重于成长历程中有关“他者”的人事回忆,所有的笔墨情感都是至今烙在心底的最美最痛的记忆。《芒鞋留痕》卷中的几篇主要写自己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经历,简要地勾勒了数十年的生活场景和命运转折。《雅斋品茗》卷是管淳多年撰写的十多篇文论的累积。作者紧扣文论对象,评价作者作品做到知人论世,不仅包含评论对象的丰富信息,特别是渗透融汇了管淳自己的主体情感、个人感悟和审美取向。《乡情如水》、《囊书行远》两卷是游记散文姊妹篇,只是《乡情如水》诸篇描写生于斯长于斯的孝感地方的风景名胜,是“地理孝感”,《囊书行远》则是管淳个人的“地理中国”,是游历全国的大地写真。总之,管淳的散文饱含生活的真,所叙写的旧有影像都是生活真实的记录和反映。

    情真。管淳的散文为情造文,为文造情,无论记叙、写景,还是抒情、说理,都有一个情字打底。管淳的情出自对生活天性般的热爱、对真善美的本能想往,是自己本源的心泉流出的一脉脉清纯的浪花,透明,惊艳,感人,随笔赋情,淙淙而出,这样的情也格外打动读者。无论是回忆师长恩,还是叙写同学情;无论是纪念老乡亲,还是感怀世事变化,都那么真切真实。如《竞无语哽咽》始终在自己与老校长、现实与想往的紧张却又统一的相互关系中展开,从中一个青年才俊的命运转折之路清晰可见,一个在平凡却又伟大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奉献一生的老校长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全篇无直露的抒情,却通过自己自然的回忆、深至的追思追问浸染读者。《缘分》也是通过几个事件节点折射出我新闻业务上的历练和成长,我与报社老总亦师亦友的关系亦不言自明。

    理真。管淳的散文不仅有自然赋予的灵气,更有人文造就的神韵。既是感性的个体记忆、自然景物人事的描写,又常常上升到理性的、普适的人生感悟。作者的主体情感和自然意蕴相互生发,情真意切且寓理于情,深远的哲理思考常常寓于审美情感之中。因此,他的散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内在逻辑和客观真相。《草根系土》卷和《原味读心》卷融写景、叙事、记人、抒情和议论于一体,回望既往,直抵内心,都是感悟生活的情感结晶、人生智慧的升华和个体生命的顿悟。《雅斋品茗》卷则属于文艺评论,和通常的学院派批评不同,这样的评论文章灵肉丰满,气韵飞扬,读来别有一番滋味。管淳善于以意逆志,自由挥发,这种书评可谓一半是评人评文,一半是自省自悟,是自感感人式书评。他善于捕捉和放大评论对象的特色和异彩,别具一格,另成一境。综合看来,《雅斋品茗》的十多篇书评也构成了十多位基层文化人、政府官员的文艺群像,摹写了他们为人为文从政的真实状貌,或是为人处世的价值观,或者着眼艺术美学的价值判断和思考,或者直接点明了自我认知和感悟,或者勾画一种形象,大多从书评的标题就可以看出评论对象的特点。

    散文“集诸美于一身”,素称“美文”。作为一位执着而真实、率性又严谨的作者,管淳的散文具有较为强烈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冲击力,具有赏心悦目的艺术美。管淳散文作品总体风格清新朴素,笔法细腻简约,雅俗间杂交融,尚真,尚俗,尚理。具象化的文字、深邃的哲理、浓厚的文化底蕴浑然一体,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熔于一炉,可读、可赏、可品。管淳是一位积极的入世者,热爱生活的文人雅士。他的散文,不见遁世避俗的休闲雅趣,也少有文人常有的洞穿生活的小我式旷达洒脱,有的是对于生活的真拥抱,对于文字的真敬畏。其散文有一种独特的、内在的美,美在语言,美在韵味,美在理趣意境。

    美在语言。管淳的散文语言似乎不著修饰,不用技巧,非常朴素,但是有返璞归真的大美,有淡到极处的美艳。《凝墨余香》集子在炼字炼句炼意上表现出“复古”倾向,带有较为鲜明的古典文学特征。炼字炼句上讲求“骈偶”,炼意上讲求“韵味”,语言上轻灵炽热,或白描,或修辞,都能做到清俊通脱、铺排有致,并且句式骈散结合、长短杂错,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有节奏的张力和乐感。似乎着眼于“聚”,却是别开生面,自成一格。语词雅俗互现,在典型的白话语文叙述中,有机穿插方言俗语,诸如“草头”、“谷包子”、“苕货”、“捞水把”、“菱角幕子”、“三年能学个手艺人,十年难学个种田佬”,具有浓厚楚地孝感的乡音乡情乡韵,显得格外生动鲜活。大量古典诗词文的运用既增强了高雅格调,同时又具有文言精炼端庄的特征。叠词叠字的频繁出现,也强化了信息含量,有烘托渲染之效。

    美在韵味。管淳在散文创作上有自觉的美学追求。他的散文内涵格调上追求诗情意境、美学韵味;精于谋篇布局,长于藏气蓄势;显得沉稳大气,自有一种雍容的气象。较为显著的是以诗词文入文的写法。管淳对于古典诗词文句仿佛信手拣来,广征博引,或直引,或化用,或做标题,或做考证,足见其较为深厚坚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凝墨余香》集子中大凡写景抒情、展露性灵、原事析理的部分,几乎都有古典诗词文的引用关涉。涵盖融汇了《诗经》、楚辞、宋词等等古典诗词;重现勾连了杜甫、李白、柳宗元、《雪的飘零》)、苏轼、岳飞等文豪重臣;佐证借用了《左卷》、《水经注》、《尔雅》、《三国志》等史传志书,显得古风古韵,典雅精致。需要指出的是,管淳对散文艺术的追求热情周至而不拘泥,尚新崇古,炼字炼句,构筑境界意境,随缘而至,流畅自然,有一种人工化的天然、用心而又随性的韵味。他既着力追求一种古典艺术的美学意境,同时又时时提醒自己不拘囿其中,保持自我性情的弥散和真实的状态,不致被约束和窒息,情感和文本之间有共谋性的和谐和紧俏平衡的张力。如《青青园中葵》具有抒情小说的色彩,令人着迷的韵味。《扁舟儿》融合考辨、忆事、乡情、民俗于一体,在苦涩的生活底色上镶嵌粗朴野性的生活况味。《原味读心》卷中的咏物写景的散文也显得别有风致。

    美在理趣。“散文易写难工”。她是一种主体性、自我性、情感性很强的文体。对于情感度、文学性、文化含量要求其实很高。管淳后期的散文尤其是游记散文创作动笔甚勤,用意甚深。追求史事的阔笔,同时不乏婉约的才情。《乡情如水》与《囊书行远》总体代表了管淳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准。两卷篇章在内容上相同、艺术手法和表现风格上也相似,较为明显地借鉴当下学者散文、历史文化散文的创作方法,注重从现实与历史时空中进行双向多维的开掘,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含量。

    《乡情如水》和《囊书旅远》卷中的作品整体上可以看作游记散文,同时又有学者散文、历史文化散文的状貌。《乡情如水》一共十三篇,表现的都是孝感地域的风物景致,无论是《汈莲》,还是《秋叶钱冲》,抑或《狮子山的绿》,写景状物都栩栩如生,笔墨雅洁疏淡,思辨明白通达,情致悠远,作者善于捕捉场景,充分运用想象,表达心底倏忽即逝、细腻丰富的情感,不仅仅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那些带有考证性质和历史文化色彩的散文如《凤兮飞程台》等还给读者以启悟和思考。《囊书旅远》卷各篇是管淳游览全国各地的记游篇什,集中体现了管淳游记散文纯净晓畅,浑朴优美的特点,有“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的阔大气象,有醇厚、淡远的真境界。这是管淳的“地理中国”,由点而线、由线而网、而时空交叉。从踏足东北漠河的北极村,到穿行在具有皇家气象的承德避暑山庄;从探寻丝绸之路的文明密码到梦回九寨的无尽沉醉;从山水济源的索隐考证到西陵峡畔千古风云人物的追思,从黄果树问道到紫竹林参禅。如此等等,都着力表现出现实和历史的双重维度,文化理性和直面感怀的深度交融,在时间和空间、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展,深邃的哲思和诗一般的语言集中体现了管淳散文艺术的美。

    管淳在文集的后記中说,这些文字只是要证明,作为一个种田人,在为生计耕耘,莳弄与衣食相关的“农活”时,“也曾仰望过星空”。读管淳的散文,深以为然。尽管管淳曾经是一个地方传媒的老总,并且是有一方影响、深孚众望的地方文化名家,但是他为人始终谦逊低调,临事不苟,严谨细致,勉于本事,勤于笔耕,这或许与他出身于农家有草根野气、工作于新闻单位有使命意识、浸淫于书斋有人文情怀有关。他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艺术标准,孜孜于艺术,着力打造精品力作。他几乎每一篇作品都是反复揣摩、呕心沥血的精心制造,尽力出新招、造新境、吐真情。尽管凭借他的才情功力也不乏一气呵成、妙手天成的佳构。

    如果说管淳散文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少数篇什笔触过于放逸恣肆,铺排过盛,抒情有时显得收束不住,或者回环重复,这是文人珍爱自己文字的天性使然,但是如果从更高的艺术水准要求的话,则稍嫌冗长繁赘,整合不够。如文论《品味多情的生活》中对于小说文本内容的过多引述。个别记游的篇什,比如《寻根》,追寻追问楚人的历史,流于史实基础上的公共历史记忆的叙说,缺乏历史学、文化学甚至人类学的追问,楚人的历史只是一种自我回想、自我观照的平面镜像,没有放大深挖成穿越和洞见时光隧道的探窥镜和伽马刀,只是掀开了历史的浮土,尚未暴露历史的根系,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含量,某种程度上又陷入简单化、集成化、感悟式历史叙写的窠臼。另外,不光是将目光和笔触伸向光明、和谐和美好,尽情歌颂真善美;也要关注社会人生和人性不可避免的脓秽和污垢,冷峻鞭笞假恶丑。这样,可以从个体人生感悟上升到普世的人性救赎,也为创作出更有思想艺术深度的散文精品提供了某种可能。但是,总的看来,管淳后期的作品日益精进圆熟,都达到了较高的思想艺术境界。我深信,管淳无论是从专业学养、人生阅历、笔致才情,还是创作热情等方面,他完全能够在今后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不负热心关注他的读者。

    参考文献:

    [1]管淳.凝墨余香[M].武汉出版社,2014(4).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余香 和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