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无眠在世纪末》编后琐记

    时间:2020-04-27 07:56: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喜欢跟人聊天,特别是跟有共同兴趣的文化界朋友聊天,在咖啡馆、红茶坊或没有震耳欲聋音乐的酒吧聊天。即使给研究生上课,也喜欢采取漫谈式的,交流式的,一杯浓茶在手,无拘无束地聊上两三个小时,胜似正儿巴经的照本宣科。这样的聊天,往往会更容易碰撞、迸发思想的火花,我的许多写作和编选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聊天中不期而至的。记得两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在瑞金二路上的“墨若”咖啡馆巧遇我所尊重的一位年近七旬的作家,他与一位仪态端庄的小姐在喝咖啡聊天。落日的余晖笼罩着这一老一少,耳畔又流淌着动听的古典乐曲(好像是莫扎特,我记不真切了),我突然很感动,竟不忍心上前打扰问候。

    今年五月.陶杰兄来上海,我们首次见面就在锦江饭店的咖啡厅里聊了整整一个下午。锦江北楼的这个咖啡厅已较陈旧(不是目前流行的刻意做旧),但很安静,很舒适,颇有上世纪30年代那种令人怀恋的况味。我俩咖啡续了一杯又一杯.话题也一个接一个。夜幕降临,意犹未尽,转到“吴越人家”面馆小酌,仍继续我们的聊天。临到分手时,陶杰兄题赠散文集四种,即《泰晤士河畔》、《黄金冒险号》、《暗夜里那艳红的寇丹》和《权力的地图》,我不禁大喜,因为可以在书中持续地听陶杰兄聊天了。

    对陶杰兄的文学成就,我当然早知一二。他是1995年“香港第三届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奖得主,这在香港文坛是很高的荣誉,得奖作品就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泰晤士河畔》。“香港第二届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奖得主黄国彬博士对《泰晤士河畔》颇为推许:“文字洗练,风格清新,冶正气、才学、识见于一炉,可见专栏作品在出色作家的笔下,也会夺目生辉。”我在去年写的《夺目生辉的<泰晤士河畔>》这篇小文里,则对陶杰兄的专栏散文有如下的评价:

    “《泰晤士河畔》是陶杰旅居英伦十六年返回香港前的心影录。……作者穿梭于中西文化,更确切地说是中英文化之间,触觉敏锐,思考深入,独有会心。在千字不到的极为有限的篇幅里,作者信手拈来皆成题目,信笔写来皆为文章,对当时当地的社会现象、人文文化和华人生活的描述、比较与议论,无不入木三分,焕出异彩。

    “作者本是学院中人,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对西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思潮学说耳熟能详,化为专栏文字,颇收融会贯通、厚积薄发之效。后现代、后殖民等深奥复杂的文化理论,在作者笔下竟然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些介于感性和知性之间的文字,不但以谐趣盎然、文采斐然为其表象,还有丰富的阅历和扎实的理论素养为其血肉,因此,就更具思考和启发性,同时也昭示着香港专栏文字创作的一种新趋势。”

    说实话,我在最初读到《泰晤士河畔》时就萌发了把陶杰兄的散文介绍给大陆读者的想法,在五月份的会面聊天之后,我的想法更为坚定了。从《泰晤士河畔》起始,陶杰兄至今已出版了七本散文集,成为香港文坛异军突起的散文大家。一位当年在大陆、现在香港的大学里执教的朋友曾亲口告诉我,许多香港知识分子每天都以争读陶杰的专栏文字为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最近在《不中不西的文体》一文中认为,香港报章杂志专栏作家中有不少自成一家的佼佼者,他举了林行止、罗孚、董桥、陶杰、刘绍铭五位的大名,罗孚(柳苏)和董桥的散文早已在大陆脍炙人口,林行止和刘绍铭的散文集也即将与大陆读者见面。如今把陶杰兄的学、识、情兼备的散文介绍进来,岂不也正当其时?

    这部陶杰散文集遴选自《泰晤士河畔》、《黄金冒险号》和《暗夜里那艳红的寇丹》三本集子及部分未收集的专栏文字,共分五辑:第一辑“心灵的望远镜”,第二辑“世纪末恐惧”,第三辑“香港早晨”,第四辑“笔意墨情”和第五辑“暗夜里那艳红的寇丹”。前四辑大致按文章性质归并,最后一辑是篇幅较长的散文汇编,内容虽然较为庞杂,却更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在我看来,第一辑最为感人,随着作者的自由挥洒,读者不但可以跟着神游英伦,更可透过作者巧设的文化滤色镜较真切地体认泰晤士河畔的形形色色。其他四辑自然也各擅胜扬,“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对自己的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者”,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出生活、文化乃至政治的“新涵义”。作者的文笔是脉脉含情的,但同时也是尖刻犀利的,后者甚至更引人注目,二者看似矛盾,在作者笔下却结合得浑然一体。无论是温柔还是激烈,都应看做是作者在与读者聊天,与识与不识的读者聊天,极尽娓娓而谈之能事,有时也不免大发脾气,仗义执言,却仍不失优雅的绅士风度,这是很有意思的。

    我这篇《编后琐记》其实也在与读者聊天,兴致所至,漫无章法,真是抱歉得很,对作者,也对读者。但我想,既然这部《无眠在世纪末》是我与陶杰兄聊天乱侃之后的产物,那么,也祝愿读者能从作者天南海北、富于学识和情趣的聊天中有所悟,有所得。

    1998年11月13日于上海华东师大

    相关热词搜索: 世纪末 无眠 编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