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附录

    时间:2021-02-18 08:03: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讣告

    我国阿拉伯语界的一代宗师、阿拉伯文化与历史研究的泰斗、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纳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24日13时25分归真,享年99岁。纳忠教授的葬礼将于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30分在北京牛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礼堂举行。

    联系人:何英琴(电话/传真略)

    纳忠教授治丧委员会

    主任:杨学义郝平

    副主任:周烈

    成 员:杨建国 贾德忠 张宏

    何英琴薛庆国 刘群党

    丁浩纳家德

    办公室:伍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8年1月25日

    纳忠教授生平简介

    纳忠教授1909年出生于云南省通海县一个回族家庭,1929年毕业于昆明高等中阿双语学校,1931年至1 1)40年在著名的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9年,荣获大学颁发的最高学位“学者证书”。1940年回国后,出任云南明德中学教务主任、代校长。1943年在当时的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担任教授,成为在我国高等院校讲授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的第一人。此后他在云南大学任教,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调入外交学院工作。1962年,他调至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历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纳忠教授为我国外交、外贸、文化、教育、新闻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阿拉伯语人才。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纳忠教授还笔耕不辍,共发表各类学术专著、译著20多部,为向中国人民介绍阿拉伯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同类学科研究的最高水平,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重要奖项。其中,两卷本《阿拉伯通史》荣获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历史学一等奖;《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纳忠教授还翻译了大量学术作品,其译文既准确严谨、忠实原文,又体现了史笔的典雅与简洁;由他主持翻译并担任审校的埃及著名学者艾哈迈德·艾敏的8卷本巨著《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中译本前不久已经全部问世,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纳忠教授还编写过我国高校使用的第一本阿拉伯语教材,由他担任主编的10册《阿拉伯语》教材曾被全国各类阿拉伯语院校采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1年,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推荐,纳忠教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届“沙迦阿拉伯文化奖”,这是我国阿拉伯语界学者迄今获得的最高荣誉。该奖评委会在颁奖决议中高度评价了纳忠教授的学术生涯,认为授予此奖是为了“表彰他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肯定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尤其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性”。

    纳忠教授1959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语言学会通讯院士等职务,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发展我国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友谊,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

    纳忠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8年1月25日

    纳忠教授学术简历

    纳忠教授(1909~2008),原名纳寿恩,字子嘉,回族,伊斯兰经名阿布杜·拉赫曼,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人,中国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和研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著名穆斯林学者。

    一、主要学历及经历

    1909年农历二月初九出生于云南省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

    1929年于云南振学社高等中阿学校毕业后,参与了云南回教俱进会会刊《清真铎报》的创刊及编撰工作,先后为该报撰稿40余篇。后又在《西北日报》和北平《月华》旬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93 1年至1940年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攻读伊斯兰学、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和文化。

    1932年将埃及著名学者哈桑·曼苏尔的《伊斯兰教》一书译成中文,其后又翻译了叙利亚著名学者穆罕默德·库尔迪·阿里的《伊斯兰与阿拉伯文明》、埃及著名学者艾哈迈德·爱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黎明时期》。

    1936年获爱资哈尔大学最高委员会授予的该校最高学位“学者证书”。

    1940年回国后,出任云南昆明明德中学教务主任、代校长,兼《清真铎报》主编。

    自1943年2月起,历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云南大学(1947~1958年)、北京外交学院(1958~196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1962~2008年)教授、系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间,共出版各类学术著作、译著20余部。1961年和1991年先后两次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对中国高教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1月24日下午13时25分,在北京归真(去世),享年99岁。

    二、担任过的主要学术、社会和宗教职务

    云南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务委员、学术委员和学位委员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和西亚非洲研究所学术委员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编委会常委兼亚洲史副主编

    巴基斯坦“希吉莱国际奖金委员会”提名委员

    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语言学会通讯院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顾问

    三、主要学术成就

    专著

    《阿拉伯通史》(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共90万字,该书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获1999年中国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获2000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台湾淑馨出版社1994年版;该书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回教诸国文化史》,昆明民意出版社1948年版。

    《伊斯兰文化丛书》(共6册),昆明出版,1941年。包括:《(古兰经)与(圣训)》、《穆罕默德的故事》、《五功与人伦》、《伊斯兰教的信仰》等。

    《埃及近现代史》(中文、阿拉伯文两种文本),北京出版,1963年。

    译著

    哈桑·曼苏尔著《伊斯兰教》,北京成达出版社1934年版。

    穆罕默德·库尔迪·阿里著《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明》,上海回教书店1936版。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黎明时期》,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并主持翻译及审校该书的《近午时期》(第三册)和《正午时期》(第四册)。

    苏尔坦·艾哈迈德·欧麦尔著《也门社会发展一瞥》,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哈立德·迦迪尔著《伊拉克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四、为中国高校教授阿拉伯语和传播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出的贡献

    1943年3月,首次在中国高等学校中央大学教授阿拉伯语,并编写出中国高校使用的第一本阿拉伯语教材。

    1945年,首次在中央大学为本科生开设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课程。

    1958年自云南大学奉调北京外交学院,创办阿拉伯语专业,编写了《阿拉伯语课本》、《阿拉伯语语法》等教材,为我国外交战线培养出一批阿拉伯语人才。

    1962年奉调北京外国语学院,创办阿拉伯语专业,后开创阿拉伯语系,编写高年级精读课教材,后又倡导、主持编写了《阿拉伯语》(10册)和《基础阿拉伯语语法》(4册),该系列教材被全国各类阿拉伯语院校采用,影响广泛。

    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位阿拉伯历史、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位阿拉伯历史专业的博士。

    五、为发展中阿友谊,加强国际学术

    交流作出的贡献

    1938年10月7日,应邀出席在埃及国会大厦召开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保卫巴勒斯坦国际议会大会开幕式”。

    1980年,应邀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第15届伊斯兰思想交流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古兰经)在中国》的学术论文。

    1983年,应邀参加了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的“国际穆斯林学者大会”,并宣读了题为《伊斯兰教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的学术论文。

    1983年,应马来西亚前总理的邀请,赴马来西亚伊斯兰学院讲学,介绍了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信仰、生活等情况,得到广泛好评。

    1985年。受沙特阿拉伯伊盟秘书长的邀请,以中国穆斯林代表团副团长身份赴沙特参加副朝活动。

    1985年6月11日,当选为叙利亚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语言学会通讯院士。

    2001年10月23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沙迦阿拉伯文化奖”,成为世界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阿拉伯国家学者。

    (转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网站,姚继德略有修正和补充)

    责任编辑:李有智

    相关热词搜索: 附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