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

    时间:2021-10-08 18:29: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其中农业和农村发展是最大的亮点,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出现了多年没有的好形势。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360亿斤,比上年增产70亿斤,增幅24.3%,单产704斤,实现了总产量、增产量、增长幅度和单产水平“四个超历史”;农民人均增收495元, 增长20.1%,人均纯收入2953元,第一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幅第一次超过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全省粮食继续保持增产的势头,预计粮食总产可突破370亿斤,比上年增加1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农民人均增收可达300元以上。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2004年江西农村公路改造突破1.2万公里, 2005年农村公路改造1万多公里,累计已达4万多公里;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搬迁扶贫使11万多贫困山区库区农民开始走上富裕之路。三是农村社会总体上保持了和谐稳定。由于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负担大为减轻,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加强。从江西近几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来看,有很多实践经验能够启迪我们建设新农村以有益的思考。其中重要一条是:

      确保重点,优化结构,把粮食增产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江西省国土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地貌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江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2—3年内使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全省种植业产值比重达到65%、养殖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2005年初,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农业发展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确保重点,优化结构,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综合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确保重点,就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所谓优化结构,就是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劳务输出,使农村经济形成良性结构。具体做法,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正确处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土产省之一,水稻生产面积在全国居第2位,水稻产量居全国第3位。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粮食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25%左右,粮食加工产值约占整个食品工业产值的25%,粮食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多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 350亿斤以上的水平,粮食产量300亿斤左右,粮食商品量 120亿斤左右,每年调出粮食70—80亿斤,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未间断粮食调出省之一。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进一步认清江西粮食的产业地位,切实抓好粮食生产。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三个增长100%”的目标,实际运行结果达到“三个增长20%”。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主要农产品也全面丰收。2004年棉花产量11.5万吨,比上年增长51.3%;油料84万吨,增长10.5%;水果100万吨,增长42.9%。

      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把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生产作为重点来抓。近年来,江西在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农业结构的重点转到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对农民增收作用大的优质农产品,并使之向优势产区集中。按照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山上办银行、果业挑大梁建设,赣南脐橙、赣北早熟梨等板块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棉花、水果、茶叶、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质量和效益均有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在做大生猪家禽两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奶牛、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禽,并突出抓好动物防疫、生态畜牧小区建设、畜产品安全和畜禽良种选育等工作。水产业主要扩大了湖泊、水库和河沟养殖面积,增加了特种水产养殖。2004年,全省生猪出栏2203万头,比上年增长7.8%;肉类239万吨,增长7.3%;水产品57.3万,屯,增长7.7%。

      三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来抓,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以15家国家级和10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280多个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大批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已经形成并日益壮大,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二是以赣南脐橙为主的果业基地、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禽基地、以环鄱阳湖地区为主的水产品基地等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渐成规模,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基地。三是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为抓手,大力组织农村劳务输出,2004年跨省劳务输出超过500万人,居全国第三位。

      江西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是粮、经经济作物争地、人畜争粮、鱼米争水。为了解决“三争”矛盾,江西大力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拓展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业的协调发展。

      从江西这一实践,启迪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究竟要选择什么途径﹖江西的实践表明,既不能重走过去“以粮为纲”的老路,又不能“重钱轻粮”,缺乏全局观念。江西这几年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这个重点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各业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并且使农村经济、城乡经济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江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启示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其中农业和农村发展是最大的亮点,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出现了多年没有的好形势。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360亿斤,比上年增产70亿斤,增幅24.3%,单产704斤,实现了总产量、增产量、增长幅度和单产水平“四个超历史”;农民人均增收495元, 增长20.1%,人均纯收入2953元,第一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幅第一次超过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全省粮食继续保持增产的势头,预计粮食总产可突破370亿斤,比上年增加1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农民人均增收可达300元以上。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2004年江西农村公路改造突破1.2万公里, 2005年农村公路改造1万多公里,累计已达4万多公里;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搬迁扶贫使11万多贫困山区库区农民开始走上富裕之路。三是农村社会总体上保持了和谐稳定。由于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负担大为减轻,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加强。从江西近几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来看,有很多实践经验能够启迪我们建设新农村以有益的思考。其中重要一条是:

      确保重点,优化结构,把粮食增产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江西省国土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地貌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江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2—3年内使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全省种植业产值比重达到65%、养殖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2005年初,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农业发展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确保重点,优化结构,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综合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确保重点,就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所谓优化结构,就是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劳务输出,使农村经济形成良性结构。具体做法,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正确处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土产省之一,水稻生产面积在全国居第2位,水稻产量居全国第3位。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粮食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25%左右,粮食加工产值约占整个食品工业产值的25%,粮食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多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 350亿斤以上的水平,粮食产量300亿斤左右,粮食商品量 120亿斤左右,每年调出粮食70—80亿斤,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未间断粮食调出省之一。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进一步认清江西粮食的产业地位,切实抓好粮食生产。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三个增长100%”的目标,实际运行结果达到“三个增长20%”。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主要农产品也全面丰收。2004年棉花产量11.5万吨,比上年增长51.3%;油料84万吨,增长10.5%;水果100万吨,增长42.9%。

      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把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生产作为重点来抓。近年来,江西在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农业结构的重点转到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对农民增收作用大的优质农产品,并使之向优势产区集中。按照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山上办银行、果业挑大梁建设,赣南脐橙、赣北早熟梨等板块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棉花、水果、茶叶、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质量和效益均有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在做大生猪家禽两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奶牛、肉牛、山羊、鹅等草食畜禽,并突出抓好动物防疫、生态畜牧小区建设、畜产品安全和畜禽良种选育等工作。水产业主要扩大了湖泊、水库和河沟养殖面积,增加了特种水产养殖。2004年,全省生猪出栏2203万头,比上年增长7.8%;肉类239万吨,增长7.3%;水产品57.3万,屯,增长7.7%。

      三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来抓,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以15家国家级和10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280多个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大批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已经形成并日益壮大,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二是以赣南脐橙为主的果业基地、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禽基地、以环鄱阳湖地区为主的水产品基地等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渐成规模,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基地。三是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为抓手,大力组织农村劳务输出,2004年跨省劳务输出超过500万人,居全国第三位。

      江西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过程中,也碰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是粮、经经济作物争地、人畜争粮、鱼米争水。为了解决“三争”矛盾,江西大力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拓展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业的协调发展。

      从江西这一实践,启迪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究竟要选择什么途径﹖江西的实践表明,既不能重走过去“以粮为纲”的老路,又不能“重钱轻粮”,缺乏全局观念。江西这几年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这个重点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各业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并且使农村经济、城乡经济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 结构调整 启示 农业产业 经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