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1-10-20 10:37: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8%以上。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1163个自然村,1124个村民小组。

    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http://www.damishu.com

    我县是××省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早在1732年就有各族民众起义反清的历史。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地区领导开展土地革命的中心。1919年“五四”运动后,我县一批青年学生较早接受马列主义并萌发了变革社会的进步思想,积极开展进步活动。1925年“五卅”惨案后,我县各族人民响应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游行、演说、罢课、罢工、罢市。1927年中共××省委派中共党员××建立了中共××区委,在××大地点燃革命火种,1931年××区委密谋武装暴动,因泄密失败。1934年中共党员××发动和领导了农民暴动,起义队伍转战于××××等广大区域,但由于反动势力过大,起义失败,××等大部分领导人被害,参加起义的七个大队长中,仅有两人脱险,其余全部牺牲,参加起义的农民被乡民团、县团防大队、国民党正规军等反动势力围剿,一百余人遇害,“农民暴动”是在中共××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后,全省革命处于低潮时暴发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在我省早期地下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是不多见的,它鼓舞了一时被反动派打散、被迫潜伏于各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必胜信念,在群众中也扩大了革命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将这次暴动列为××地区土地革命战争史中的38次武装起义之一载入军史。1946年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并于1948年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发展了43名××区党员,领导××区14个县的革命斗争。在建政初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配合解放大军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等一系列艰苦斗争,使××地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历届班子长期努力,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县情再认识,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把方向、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促发展,坚持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有效巩固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与1985年的万元相比增长倍;完成财政收入万元,与1985年的917万元相比增长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和倍,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三化”建设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34.73:30.89:34.38调整到2005年的::,完成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相比1985年的3060万元、2721万元、3029万元分别增长倍、倍和倍。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林业、电力、建材、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一)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烤烟、茶叶、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按照烤烟种植面积实现连年翻番的目标,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今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在去年基础上达到面积和产量翻番的目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茶产业,提升了加工水平,带动了茶叶基地的改造建设,提高了质量和效益。以引进××集团为龙头,做强做大畜牧业,使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1亿元。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促进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2万亩。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县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强县”的理念,突出林、茶、电、建材加工业的主体地位。制定出台了我县《关于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山上林场化管理,山下统一有序大市场”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产权,理顺机制和利益关系,加速资源盘活步伐。加大扶持林产工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了林产品加工水平。引进龙头企业,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改革提升茶企业,全年精制茶产量有望达到1500吨以上。投资7亿多元的××电站建设,已完成投资4亿多元,年内第一台机组可望蓄水发电。建筑建材业完成了水泥厂50万吨旋窑技改,全县水泥生产能力突破百万吨。紧紧围绕老工业区的实际,攻坚克难,继续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了三年改革目标,进一步规范了资产处置工作程序,妥善安置职工,提高了改革成效,增强了企业活力。(三)着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工作的前提下,今年以来,通过盘活优势资源引资近亿元,着力实施了一批以城市街道、城市广场、体育运动场、文化设施为主的城市开发项目和县城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集中整治了一批影响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的问题,修缮了部分老街道。(四)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着力打造“平安××”。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列入了省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立足文化优势,以打造品牌为重点,不断提升文化品位。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备高中扩招及新建初中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全县高考和中考上线率连续几年名列全市前茅。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启动了投资近1700万元的县医院搬迁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以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抓住国家重点扶持的机遇,着力实施了安居温饱村、扶贫安居工程、重点扶持村、民族特困乡、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各乡(镇)均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通过整合闲置资产、大力招商引资、盘活优势资源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控制了重大群访事件的发生。精神文明、公民道德、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口、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力营造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厚重光荣的历史给全县各族人民留下一笔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在不同的发展历史阶段,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帮助下,经历届县委、政府的艰苦不懈努力,我县的今天与过去相比,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城乡发生巨大变化,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发生可喜的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的县份相比,差距还很大,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工作中仍存在着急需不断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产业支柱支撑不明显;二是基础设施滞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难,产业结构单一,财源建设步伐艰难,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我县这个省级革命老区、工业老县、农业大县、财政穷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县财政困难一直未走出困境

    我县经济发展中长期呈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脆弱,支柱产业单一,企业活力不足,非公经济不够发达,财源建设不稳定,基础薄弱。县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积累水平较低,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异常突出。可提供的税收逐年递减,形成了我县后继财源脱档脱节,缺乏稳定可靠财政收入来源的局面,收支矛盾十分尖锐。

    1、疲于保运转,财政风险不断加大

    2004年我县地方财政总收入4354万元,财政总支出20258万元,财政可用资金7186万元,财政自给率为30.27%,个人部分的支出为14640万元,占支出的96.85%,人员经济的支出占可用财力的204.43%,财政仍处于吃饭财政,项目建设基本依赖于上级扶持,财政保工资、保机构运转的压力十分沉重。社会保障等配套奖金缺口大,社会矛盾难予消化,截止2004年,欠配医保资金1002万元,其中欠配在职及医保金763万元,离休人员医疗费119万元,大病保险100万元,由于财政的困难,企业工伤、生育保险尚未启动,2004年欠配住房公积金1138万元,国企改革后,离休干部纳入县级负担,每年县财政需增加支出110万元,解决企业分离社会问题每年增加支出71万元,这些企业从管理上属省、地属企业,分离后全部由县级承担,无疑对贫困金增大了地方财政压力。政府性债务高,财务无力偿还,财政风险有可能继续扩大,到2004年底,政府债务本金为25534万元,其中到期和逾期本金已达22633万元。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使县级财政捉襟见肘

    我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现有收入在625元以下贫困人口74795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9.3%,有2.5万人未解决饮水问题,26个自然村未通公路,182个自然村2220户未通电,35个村委会无卫生室。农村村完小有危房4.5万m2,占建筑面积21.5万m2的20.9%,其中d级危房2.63m3,全县农村水利化程度仅达42%,绝大部分山区半山区依然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随着国家对重点扶持县投入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部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但由于在资金、项目扶持时基本上都要求县级1:1或按10—50%的资金进行配套建设,使得本就困难的财政难度更大,为使项目建设能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各项目实施单位几乎都由县级财政担保向金融部门承贷资金用于建设或由项目建设者垫资建设,财政负担日益沉重,隐性危机四伏。

    3、国企改革,资金缺口较大

    我县过去曾是老工业县,但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段加快,工矿企业的三老问题日趋显现,工业发展步履艰难。全县近三年内按规定纳入考核的国有和二轻集体企业35户,其中国有25户,二轻集体企业10户,资金负债率91.97%,亏损面83.6%,企业改革涉及员5634人。全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得到了较快推进,改革面达99.30%,完成了市下达改制面90%的改革任务目标。虽然我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深化企业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一是筹措改革资金十分困难,经测算,全县缺口改革资金近2000万元。二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稳定面临新的考验。

    4、教育、文化、卫生及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

    我县是集“老、少、山、穷”于一体的革命老区县,××年前属非贫非富县,事实贫困但又未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扶持政策,当时在财力相当困难时期,我县按要求基本完成了教育的普六、普九、普实和卫生文化等事业的一系列改革工作,遗留债务日积月累,难于消化。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只能依靠从社会各界收取的费用和职工、群众的共识来解决,来源毕竟有限,加之取消农村“三提五统”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步伐更加缓慢,教育文化卫生事、社会公益事发展困难增大。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县从农业方面收取的税收日益减少,农业及农业特产税从2003年的1589万元减少到2004年的373万元;今年1—10月仅收农特税9万元,上年接转农业税102万元。致使总的财政收入逐年下降而财政支出则逐年上升。财政保工资、运转都比较难,更无财力用于其他建设,财政收支更加尖锐。

    1、财源培植无资金投入,财政增收困难

    由于财政收入的逐年下降,县、乡两级基本没有能力筹集资金用于财源培植,而无新的增收财源,县乡财政状况陷于恶性循环。现县级财政收入除资源加工型的几个工业企业和三产业有部分收入,乡镇财政收入除烤烟种植的乡镇有部分农特税和个体工商户缴纳工商各税外,基本没有新的税源可以征收。由于税源的萎缩,税务机关在乡镇的征收管理所已基本撤并到县城。

    2、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取消农特税使财政大幅减收

    我县在税费改革之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的力度是很大的,从农业收取的税费基本上用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推广、新品种示范等方面的支出,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带来了实效。但由于产业投入的主体为政府,投入以种植业为主,周期长、投入大,回收缓慢,风险较大,农民的收益也不保障。加之财政抗风险能力较弱、新的财源培植困难,给支援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带来很大的难度。在市场出现转机,农产品价格上扬之时,恰逢国家取消烟叶外的农特税,今年我县预计农特税取消给县乡财政造成减收3000余万元。

    3、财权上划,事权下放,政府负担较重

    县级财源相对较少,但大种税源在税制改革中全部上划中央,地方只有附加农业税和农特税收入,取消农业税、农特税后地方财政收入只有中央税的附加和工商各税的收入。具有效益的行业人、财、物全部上划,非税收入大幅减少。中央虽在转移支付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来说,财政正常的保工资、保运转都是寅吃卯粮。但在此基础上,许多事权却不断下划,如国有企业改革中离休干部交地方财政供养,出台各种法规将部门的行政执法支出,建设投入列入地方财政的必配支出,困难企业下划等等给县级增加了许多的困难,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致使政府负担较重。

    4、农村集体经济脆弱,基层组织办事难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绝大部分依靠向农民收取提留和统筹费用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的有限,很多基层组织都难以收起国家规定的提留和统筹费用,而集体又没有实际的经济实体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绝大多数村级经济实际上是“空壳”,基层组织有心、有计划、有项目想为村民办事,但没有经济支撑而无法办事,使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感召力、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大。

    (三)农业发展和产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是农业大县,历经多年的努力,粮食生产实现了自给有余的目标,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进程缓慢,一是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化、机械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始终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实。二是缺乏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化进程缓慢,虽然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三是农业体系建设薄弱,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给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

    四、当前老区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财政资金缺口问题。我县财政收入矛盾突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大,2004年财政刚性支出近2亿元,而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4354万元,财政自给率为30%左右,“保工资、保运转”尚且困难,加之我县在支持省、市重点工程,特别是公路建设中,名类欠帐数额大,历史包袱沉重,县财政难于解决,需上级给予支持。

    五、几点建议

    (一)关注老区发展,出台加快老区发展政策,继续加大老区的宣传工作力度。建议省上针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对落后特点,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土地、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审批、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办法,为老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对老区名人、名事和名迹的宣传,可以在省电视台、省报社等权威新闻媒体开设专门栏目,进行专题报道介绍,弘扬革命传统,加强当代教育,宣传老区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区的普遍关注、投资兴趣和开发建设。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解决瓶颈制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重点扶持县的扶持投入,我县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观。但我县集“老、少、山、穷”为一体,又是达末班车的贫困县,财政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脆弱,农村的交通、水利、通信条件急需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未摆脱“靠天吃饭”,农民生活艰苦,瓶颈制约问题突出,在加上多年来的基础建设历史欠帐,政府性债务高,财政无力偿还,财政风险有可能继续扩大,建议上级给予特殊政策照顾、协调,豁免部分国家重点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配套资金。

    (三)完善财税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议省上加大县级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优势财源的培植建设发展方面给予政策、项目资金倾斜扶持。以快速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必要的建设,同时,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应充分考虑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立切合县乡实际的财政分配体制,对老区和贫困地区收取的税收应全部、大部分返还或留在地方,支持老区经济建设和事业的发展。

    光荣厚重的历史,是前人艰辛奋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厚重的历史财富,继承和弘扬民族团结奋斗不息的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创业踏上小康路是我们各级必须肩负完成的历史责任。我县的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离不开上级的关怀、支持、帮助。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我县未来的会有更大的发展和变化。

    相关热词搜索: 老区 革命 工作情况汇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