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谈艺术院校学生艺德的培养

    时间:2020-11-21 07:58: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声中,我国艺术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艺术学院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同时部分非艺术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美术、音乐、影视等艺术专业,艺术生这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作为社会文明和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艺术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本文拟结合艺术院校办学特点和学生特质,对艺术院校学生艺德培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 艺术院校学生加强艺德培养的必要性

    1、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艺德培养

    所谓艺德,就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从艺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艺术生产、艺术实践、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反映,它包括从艺人员的文学修养、思想情操、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人格力量等。从古到今,艺德的高低历来就是文艺工作者是否得到社会和观众认可、尊敬的重要因素,成功的艺术家不仅艺术造诣精深,同时道德高尚。人们欣赏梅兰芳那美妙无比堪称经典的《霸王别姬》,更崇尚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决不为日寇演戏的爱国气节;观众难忘常香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铿锵唱段,更难忘她带领剧团义演半年,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惊人义举;大家常为马三立的《逗你玩》而开怀大笑,更为他身患绝症后还扶病登台,忍痛给观众带来笑声的忘我精神所感动。这些无不说明艺术与道德是相得益彰的,德艺双馨是对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褒奖。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迎来了新的机遇,既成为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又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文艺工作者的重担,这些艺术人才既担负着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特殊使命,也担负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神圣职责。因此加强艺德培养,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是艺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目标。

    2、艺术院校存在重艺轻德的客观现实要求加强艺德培养

    德艺双馨是以德为先,“德”是艺术工作者的立身安命之根,“艺”是艺术工作者成就事业之本,“德”和“艺”相互促进,成为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长期以来,在艺术院校的各个专业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思想误区:一个学生专业成绩是否排名靠前、获得了多少个专业方面的奖项等,是在招生、教学、实践演出和评优中优先考虑的因素。至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道德品质怎样,却成为了一个附加值,甚至被轻描谈写。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最终将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危险品。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市场经济下部分教师过度追逐物质利益、金钱至上,这与艺术的纯洁、学术的严谨、育人的崇高格格不入,造成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它让很多在校的学生对艺术的圣洁、美好、崇高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学生艺德的塑造。近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系列类道德滑坡现象,如个别文艺工作者涉黄、吸毒等违法现象,以及文艺创作中弄虚作假、粗制滥造、歪曲历史、亵渎崇高、宣扬色情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倾向,都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弘扬高尚艺德,坚持职业操守,已成为文艺繁荣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3、艺术院校的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职业道德观念要求加强艺德培养

    受文艺界大环境的影响,担负着培养未来艺术家重任的众多艺术院校目前也存在着在校生艺德欠缺和艺德教育严重不足的现象。现在的青年学子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而许多艺术专业特别是表演类专业的同学,才刚入校没多久,就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赢得了课余兼职的机会,涌向娱乐场所串场“淘金”。他们的这种做法称之为社会实践本来无可厚非,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背景下,让大学生能早点进入社会锻炼,给自己以后就业打下基础未尝不可。但如果将课余兼职凌驾课堂学习之上,甚至于不惜经常逃课外出打工,耽误大好的学习时光,长此以往,造成专业基本功普遍下降,琴房、练功房被冷落,那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又将社会的不好风气带到学校,平时学习吊儿郎当,作风松散,敷衍了事,无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这些不良风气对周围的同学又产生消极影响,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 “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培养途径

    1、以加强理论基础课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有时一堂课可以使学生受用终生,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著名画家陈传席先生指出艺术院校“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课”、“教专业理论的教师尤须大人才、大学问家”。中国的艺术教育一直有重技术而轻理论的现象。从专业理论课程的师资安排上看,很多艺术院校安排一些没有才气、技艺不好的教师改教理论,这是最糟糕的,自己不会跳舞的人怎样理解舞蹈原理;绘画没有才气的人,教理论更不会有才气,这样的理论有不如无。因为这会加深学生厌倦理论,看不起理论。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在教学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加大文化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文化课程也许一时间会导致专业学习实践的减少,但磨刀不误砍柴工,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专业技能稳步上升的保证。由此可见,艺术院校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理论基础课程与技能课程、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使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此外, 目前 “职业道德课程”在大多数艺术院校没有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只是在思想政治课程里简单涉及常识层面的“职业道德”,而针对艺术类学生以后就业实际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较少,这是很不够的,学校应该为艺术学生专门开设“艺术职业道德”课程,并作为独立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为他们步入行业,对接岗位做好准备。

    2、以狠抓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艺术院校学生的艺德培养,教育是一个方面,但不能单纯依靠教育,要做到教育和制度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校园活动相促进。目前,艺术院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是学生纪律松弛,作风散漫,经常以排练、演出、外出写生等为名迟到、旷课,考试作弊也屡禁不绝。须知,纪律是治校的根本,只有纪律对群体的约束,才会有充分的个人空间。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让学生认识到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培养他们守纪律的自觉性。对那些有章不循,有制不守的学生要“惩一儆百”,该记过的记过,该开除的开除,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学校的精神面貌就会大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也会加强。

    从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感情丰富,崇敬、尊重本专业的艺术名家。大凡杰出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自觉承担艺术的社会责任,学校应善于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通过邀请艺术名家讲座、座谈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向前辈艺术家学习,这样的教育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具有生动、鲜明、感染力强、吸引力大的特点。学校应该通过评选“明星学生”等活动,表彰学校中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德艺双馨的学生典型,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由于艺术院校师徒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这就特别需要专业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这个问题上首先要做出表率,从创作思想、创作技艺等方面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果一个学校能树起一个或几个这样的明星,那么就有可能带动一大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3、以注重社会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服务人民和爱岗敬业的意识

    艺术院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明确地说:“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组织他们深入社区、企业、农村,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完全展现给群众,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了意志和艺德的磨练和培养,在感情上更加接近人民群众。

    艺术是美的,艺术的发挥必须建立在技艺熟练的基础之上,而技艺若想熟练,必须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天分、阅历、底蕴所有这些都要依靠坚持不断实践才能最终凝结在一起。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理解得更为深刻。学生通过艺术实践会深刻感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重要性,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明白坐冷板凳能磨练心智考验艺德的道理,这样才能热爱未来工作岗位,才能把艺术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追求。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艺术人才的培养,而艺术人才的艺德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社会各界各级力量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未来的中国艺坛,必将群芳争艳竞风流,硕果累累谱华章。

    参考文献

    [1]管斌.论艺术院校学生艺德教育. 硕士论文,2007

    [2] 倪红.德育在戏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做戏如做人,教育观察,2012(7)

    相关热词搜索: 艺德 艺术院校 培养 学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