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北晚新视觉 第四届荷赛 49届“荷赛”来风

    时间:2019-02-13 04:36: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图片提供:WPP/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      每年一届的“荷赛”毫无悬念地进行着,但49届“荷赛”却让中国的新闻摄影界高兴了一番:来自中国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的年轻市场分析师黄文亲赴荷兰担任评委;两位来自广东的年轻摄影师余海波、周馨分获艺术与娱乐类组照、单幅二等奖……他们为我们带来了“荷赛”新风。尤其是担任评委的黄文,为国内摄影师带来了第49届“荷赛”评选过程的详细“内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到“荷赛”的种种细节。
      
      83044张照片
      本届“荷赛”共有来自世界122个国家的4448位摄影师选送了83044张参赛作品,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评委们要在两个星期内进行若干轮的筛选,最终选出不足千分之三的获奖作品。第一轮评选有5位评委,参赛作品只要获得1票就可进入下一轮,第二轮评选团由9位评委组成,在其首轮浏览评选中,只要得到4票即获通过……
      
      3‰的获奖率
      一幅作品只要获得9位评委中少数人通过就可进入下一轮,保证了获奖作品有足够的广泛性、多样性,避免了因评委在兴趣上的趋同,选择同样的照片而忽略了有个性、有争议的作品。但即便是这样,在第一轮投票(1票通过)时就已经有88%(7万余张)的图片被淘汰。3‰的获奖率导致了整个评选过程是个忍痛割爱的过程。所以这次“荷赛”设置的65个奖项都发满了,除了10大类别中的60个金、银、铜奖,1个年度大奖外,每年“荷赛”还设有4个荣誉提名奖,单幅、组照各两个,虽然这4个奖项不是非发不可,但今年的评委还是将这4个奖项发了。因为大家知道,来自“荷赛”的荣誉对于摄影师来说是多么重要,哪怕只是一个提名奖。
      
      13位评委
      “荷赛”评委在年龄上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今年45岁以下的评委占了一多半,并且来自欧美的占多数:美国3位、欧洲4位,6位来自亚非拉的评委中有3位都是在欧美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真正“本土”的只有3位:来自阿根廷、南非、中国的评委。“荷赛”有一个评委人员库,另外,“荷赛”董事会成员每年也会给组委会推荐合适的评委人选。评委们主要是世界上各大主要摄影媒体的重要成员、知名图片库的重要成员、以往在世界各大摄影赛事中获奖的得主等等。能在“荷赛”中当评委,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这使我们有“特权”去了解过去的一年中最新、最优秀的东西。
      
      49届荷赛奖牌榜
      美国15个,南非5个,澳大利亚4个、丹麦4个、荷兰4个、英国4个、意大利3个、加拿大3个、印度2个、中国2个、智利2个、西班牙2个、爱尔兰2个、孟加拉1个、黎巴嫩1个、以色列1个、阿根廷1个、哥伦比亚1个、波兰1个、希腊1个、法国1个、俄罗斯1个、匈牙利1个、捷克1个、瑞典1个、挪威1个
      49届“荷赛”得主团体中,值得关注的是排名第二的南非,能够夺得5个奖项说明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其中有3个摄影师分别囊括了两个奖项。例如这次的“非洲盲人学校”题材就是一个捷克的年轻摄影师拍摄的,他们的摄影语言表现能力非常强。
      
      全数字式参赛和评选方式
      
      
      热点问题类单幅一等奖塞拉利昂小男孩帮断臂的父亲打理衣服
      希腊 雅尼・康多斯 摄
      以前“荷赛”评选时,数万张照片就地铺开,评委穿梭在三层楼之间进行筛选。现在,一套特别先进的评选系统使得评选过程便捷了许多。评委都是通过幻灯方式来进行筛选,但这种方式虽然有效率,却是一种强迫性的阅读,每一张参赛图片出现在你眼前的时间相同,你无法在喜欢的图片上多停留几秒。所以在评选现场你有时会听到评委惊叫:“啊!能否重放一次,我忘记给刚才那张照片投票了!”这就说明他一直还沉浸在刚才看过的某张照片中。而且这种幻灯式放映有利于大结像、高清晰度、形式感强的画面,它容易给你很强的第一印象。但有一类照片画面平和但细节丰富,需要你慢慢品位,而幻灯放映方式会对这种画面不利。每个评委都会为自己喜欢的照片进行阐述,甚至将落选的作品随时救上来。所以评委的阐述对参赛作品非常重要,而如何让自己的阐述有说服力,就是一种要学习的技巧了。
      
      被踢来踢去的获奖作品
      在评选过程中,评委随时有权将参赛作品改换到其他类别中,以挽救那些已经被“湮没”的精品。比如“巴基斯坦穆扎法拉巴德震区医院里接受治疗的父子”(右图),本来在“突发新闻”中已经被淘汰,但我个人特别喜欢这幅照片:接受换药的孩子对于疼痛的忍受、父亲对于灾难的无所适从……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每每想起都会有种眼泪欲下的感觉。所以我提议可否将这幅照片转入“一般新闻”中,我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其他6位评委的认可,最终它获得了一般新闻类单幅一等奖。
      另外还有体育特写类单幅一等奖的《麦德林城的斗牛士》(上图),本来是参加艺术与娱乐类的,但这个题材在艺术与娱乐类里太常见了,而且各种斗牛照片在以往比赛中得过很多次奖。今年,经过多轮淘汰后,《麦德林城的斗牛士》成为同类题材中硕果仅存的一张,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最终的评选,最后被评委推荐到体育类中,并获得一等奖。
      
      
      新闻人物类组照一等奖 为美国海军光荣捐躯的二等少尉遗体抵达美国里诺机场美国托德・海斯勒 摄
      
      
      肖像类单幅一等奖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一名当地人和他的狗
      南非 皮特・雨果 摄
      
      
      突发新闻类 组照三等奖 卡特里纳飓风灾后
      美国 迈克尔・阿普尔顿 摄
      
      
      一般新闻类组照一等奖以色列单边撤离行动
      以色列 厄芮尼・西奈 摄
      
      
      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艾伦・佩尔索在圣克拉拉游泳大赛中奋力前进
      美国 小唐纳德・米拉勒 摄
      
      
      自然类单幅二等奖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北极熊
      挪威 帕尔・荷曼森摄
      
      
      体育特写类单幅一等奖麦德林城的斗牛士
      哥伦比亚 亨利・阿古德洛摄
      
      
      一般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巴基斯坦穆扎法拉巴德震区医院里接受治疗的父子
      美国 大卫・加顿菲尔德摄
      
      
      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尼日尔紧急喂养所里的母子
      加拿大 芬巴尔・欧雷利摄
      
      儿童和灾难,一直以来都是“荷赛”所关注的。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历年来的“荷赛”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大多逃不脱这两种题材。49届“荷赛”结果一经公布,在著名的门户网站――网易上,我们就看到了许多网友关于“荷赛”中灾难题材的议论,对此,担任评委的黄文也给我们作出了解释。
      为什么这些获奖照片都要以苦难为主题,就像“饥饿的苏丹”那样,难道只有这些才能震撼心灵吗?????????????
      
      大家也拍这么惨的照片~ 说不定获大奖呢~ 嘿嘿~
      
      每年获奖的都是些黑人图,正是要想做好记者,去非洲吧!
      
      苦难不应成为永恒的焦点
      
      我感觉自己活在天堂~~
      
      悲剧摄影不是渲染苦难获得快感,而是通过它向人们展示生命抗争所包含的意义。这是现实摄影导向所至..
      黄文 过去的一年,全世界经历了美国卡特里纳飓风、克什米尔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灾难,但年度大奖最终颁予了《尼日尔紧急喂养所里的母子》,这幅在新闻人物类只获得了二等奖的图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的殊荣,是因为它展示了一个被世界彻底遗忘的事实:数百万尼日尔人正在遭受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而且许多还是未成年的孩子。
      
      在“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的评选过程中,评委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尼日尔紧急喂养所里的母子》,一派支持《巴基斯坦穆扎法拉巴德震区医院里接受治疗的父子》。经过激烈的争论、审议,桂冠落在了“母子”头上。而这幅照片的拍摄者――路透社摄影师芬巴尔・欧雷利做专业摄影记者才不到2年。
      
      
      艺术与娱乐类单幅二等奖泰国海啸罹难者纪念仪式 中国 周馨摄
      
      
      
      
      
      
      艺术与娱乐类 组照二等奖中国大芬油画村 中国 余海波摄
      
      中国的获奖作品
      
      周馨《广州日报》记者 我入新闻摄影的门不到三年,这次参赛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因为凡参赛者都会得到一本包含所有荷赛获奖作品的画册,我希望能获得这本画册来学习那些优秀的作品。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那张获奖照片属于艺术类。其实“荷赛”的参赛规则上提到“文化艺术类指展现视觉与表演艺术、仪式与节日等的照片”,我拍的纪念活动正是一种古老的仪式。
      很多人说我这幅照片拍得很美,我觉得拍得艺术化、细腻、舒服、有张力等都可以算作美的范畴。现在有不少摄影师都开始倡导纪实摄影的艺术化,而不是过于直白的记录。
      余海波《深圳商报》记者 一幅照片能够打动评委,题材并非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像有无数的作家在撰写相同题材的文章,但成功的并不多,所以如何来组织、表现你的画面就显得很重要。“荷赛”是世界的,“荷赛”的摄影语言也是全世界各个不同摄影语言的整合,中国的摄影师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摄影语言,当然除了自己的模式外,还要向世界的学习。
      
      透过“荷赛”看世界
      黄文
      
      每年“荷赛”参赛数量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都是突发新闻(都是最后评出来的)、一般新闻和日常生活三类。一般而言,艺术与娱乐类的参赛作品在数量和水平方面确实要比一般新闻弱一些。今年“一般新闻”类中有一幅参赛作品也是泰国人民放灯祭奠海啸死难者的题材,而且画面与周馨的类似,不少评委认为那一张要比周馨的拍得好,但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一般新闻类”中,它在初选中就被淘汰了。虽然有评委在评到艺术与娱乐类时提出,应该对已经被淘汰的那幅照片进行重议,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再投票,但这个评委最终没有坚持。周馨参加艺术与娱乐类比赛,竞争力相对较小,而且她的画面也不错,得奖在情理之中。
      这次评选,评委间的争论特别大!评选速度比去年慢了很多。但余海波的这组照片却一路绿灯。评选刚刚结束,大家还不知道获奖照片的作者是谁时,一位评委对我说:“这组照片拍得真不错,编辑得也很好,可能是一位国外摄影师到中国拍摄的”。这次参加“荷赛”的“大芬村”题材的参赛作品不只一组,但其他照片因为拍摄手法、编辑水平等原因最终落选。而余海波的这组照片中透着一种很深的幽默。在评选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多观众看到被他们奉若神明的梵高名画就这样被复制时,都会心地笑起来。
      这次“荷赛”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获奖的两位中国摄影师都是来自广东,我个人认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广东的摄影师进步很快,他们的成绩尤其是在其所在媒体中体现得更全面、更彻底。他们不断钻研,无论在出版还是选片思想、以及新闻培养方式上都相当先进和国际化。包括鼓励自己的记者去参加这种国际性的赛事。
      有人会问到,对“荷赛”的一味“推崇”,会不会对我国的新闻摄影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其实,交流永远不会是坏事。在交流中我们可以接触很多国外的东西,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国际间交流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打开了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双向的,你可以因此而了解世界上的动态,同样国外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了解中国。越多优秀的中国新闻摄影记者去参加国际比赛、越多新的题材能够获奖,就越能让人家更全面地了解我们,这总比国外摄影师来拍摄中国的题材进行国外式的解读、甚至以偏概全要好得多。
      
      中国题材与“荷赛”风格
      黄文
      
      自从有关中国杂技学校、体操学校、芭蕾舞、少林寺等题材的作品在荷赛中获奖后,每年的参赛作品中都能看到“学戏的孩子”、“小体操运动员”、“学乒乓球的孩子”、“芭蕾舞校”之类的照片。2006年还是有一批首轮入选的照片是这类题材。同样,国外也有不少摄影师不断地送来以往获过奖的题材,比如“古巴拳击学校”等等,但这些“老顾客”在最终的评选中都被“拿”掉了。几位欧洲评委公开表示:并非这些作品拍得不好,而是年年都能看见参赛作品中有这些题材,完全是陈词滥调,“荷赛”应该给新的题材和影像更多的机会!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信号,说明今年荷赛的评委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希望在每年的比赛中看到新面孔。当然每年的评委都不一样,评委之间也都不一样。下一年的情况怎样我们不知道,但却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不要以为你年年拿这种题材来参赛就能对评委的胃口,就会得奖。今年,令人高兴的是,中国的获奖作品、作者都是新鲜面孔。尤其是周馨的《泰国海啸罹难者纪念仪式》是国际题材的作品,能在世界性的摄影比赛中得奖,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摄影记者,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然,也希望她不要因此背了包袱。
      今年的评委大概分为三种:经典派的、前卫型的、介于两者间左右摇摆的。你根本无法预料哪种评委的观点会占上风。这样的评选必然是个综合的结果。分析一下艺术与娱乐类这几组获奖照片:余海波的《中国大芬油画村》(二等奖)是报道性的,佩里・格林的《纽约时装周》(三等奖)是印象式的,而获得一等奖的《亚历山德拉镇的芭蕾舞班》,则完全是一种纯经典的拍摄方式,由此可以看来评委间的观念差距非常大,所以你想要通过分析往届获奖作品来投其所好,实在太难了。如果你总是想着怎么去“对付”评委,你永远也无法达到一个好摄影师的境界。
      
      艺术与娱乐类单幅一等奖亚历山德拉镇的芭蕾舞班南非 夏尼・罗宾森摄
      
      相关链接
      《纽约时装周》
      
      这是玛格南图片社的一位意大利摄影师佩里・格林(Paolo Pellegrin)拍摄的组照中的一幅,他的这组照片拍摄手法特别另类、独特,他表现的不是模特、舞台,而是展现了在他的脑海中感觉到的时装周;你可以说他拍摄的是任何东西,但就是不像时装周:出焦、半张脸、大块幕布、环境是虚的,第一眼看过去,许多人会认为这连基本的技术都不能达标。但你细细地阅读下来会发现它非常有特点,是种很勇敢的尝试。
      佩里・格林四十五岁左右,是继布勒松、罗伯特・弗兰克、萨尔加多后玛格南新一代的杰出摄影师。他这次送了好几组非常优秀的作品,以至于评委们觉得不能把这么多的奖项都给了同一个人,但就是这样,他还是得了两个奖项:现场人物肖像的一等奖、艺术与娱乐类的三等奖。
      
      历史档案
      中国与WPP
      
      纵观我国历年来参加“荷赛”的摄影师,多是在艺术娱乐、生活类别中夺魁,而“荷赛”的精髓是“新闻”,我们的摄影师也许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努力,对此,不同的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余海波(49届“荷赛”艺术与娱乐类二等奖得主):有人问我为什么参加艺术与娱乐类的比赛,我想摄影师有时还是愿意从“艺术”这个角度入手,毕竟重大题材和突发新闻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拍到的。
      崔波(《竞报》图片总监):这和中国媒体、新闻摄影师的生存空间有很大关系,再者,评委们对我们拍摄的“突发新闻”或“一般新闻”应该有中西文化上的理解差异。尽管在影像面前也许不需要任何文字说明,但我们不可能没有自身的文化背景。
      糜红恩(《新京报》图片编辑):我觉得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就像我们经常说,北京、广东、河南是国内的新闻富矿。同样,中东、美国是全球的新闻富矿。但新闻贫矿,也不一定永远贫下去,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多。我们国内的摄影记者也越来越成熟,贫矿最终会富。
      黄文(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市场分析师):中国摄影师曾经在“当代热点”中获过金奖(卢广《中国河南艾滋病村》), 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的摄影工作者中欧美摄影师还是最优秀的。例如每年的“荷赛”中获奖作品的题材很多是关于非洲的,但多是由欧美摄影师拍摄的。
      
      相关链接
      
      
      王 瑶 中国新闻社记者 《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2000年第43届艺术类组照一等奖
      中国同“荷赛”的渊源始于1957年,那年有45位中国摄影家的55幅作品参赛,并取得了45幅入选的佳绩。1982年,我国新闻单位又开始向“荷赛”选送作品。一直没有入围。直到1988年第31届的比赛中,杨绍明拍摄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获得新闻人物单幅三等奖,中国新闻摄影才又在“荷赛”中实现零的突破。我国还有多位媒体人员入选“荷赛”大师讲习班或出任“荷赛”评委。
      
      评委
      1983年(第26届),《中国日报》高级编辑郁隽民出任WPP评委会成员。
      1989年(第32届),原《中国日报》总编辑 冯锡良 出任WPP评委会成员。
      2000年(第43届),新华社上海分社摄影部高级记者、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夏道陵出任WPP评委会成员。
      2006年(第49届),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市场分析师黄文任评委会成员
      大师讲习班
      1995年,时任新华社摄影部编辑的黄文入选WPP大师讲习班。
      1996年,山东《大众日报》摄影记者孙京涛入选WPP大师讲习班。
      1997年,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刘昕入选WPP大师讲习班。
      1998年,《深圳晚报》摄影记者陈远忠入选WPP大师讲习班。
      1999年,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王瑶入选WPP大师讲习班。
      
      中国的“荷赛”得主
      
      杨绍明 摄影师 《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1988年第31届新闻人物单幅三等奖
      
      李 楠 《大众日报》记者 《聊城少儿杂技学校》 1996年第39届艺术单幅一等奖
      贾国荣中国新闻社记者 《中国的体操运动员正在实现冠军梦》 2002年体育新闻类单幅三等奖
      祁小龙 《天津日报》记者 《针灸减肥》 2003年第46届科技类单幅作品三等奖
      
      卢 广 摄影师 《中国河南艾滋病村》 2004年第47届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
      
      
      邱焰 《武汉晚报》记者 《非典时期的婚礼》2004年第47届日常生活类单幅作品 三等奖
      2005年他的《李小双体操学校》获得第48届体育专题类三等奖
      周 馨 《广州日报》记者 《泰国海啸罹难者纪念仪式》 2006年第49届艺术与娱乐类单幅二等奖
      余海波 《深圳商报》记者 《中国大芬油画村》2006年第49届艺术与娱乐类组照二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来风 荷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