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古代生育信仰对中国人口现状的影响

    时间:2020-04-19 07:59: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人类的脚步刚踏入21世纪,中国的人口已飚进13亿,更不论遍及各地的华裔……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人口趋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中国人口(持中国国籍者及华裔)却保持稳步上升的现状和可预料的今后数十年以至百年难有大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下肯定的判断——某一天,中国人不会像恐龙一样“独占”地球……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数量如此之庞大,除了一些特殊时期的一些特殊政治、社会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其他更深层的,也许关乎这个民族心理、民族灵魂、民族的根的缘由?追根溯源,当我们再看诉说中华民族婴孩和成长时期的神话、信仰和民间传说时,我们可能会恍然惊叹蕴含于华夏民族血脉之中的缘由——膜拜子嗣繁衍的生育信仰。

    关键词:起源神话婚育传说 生育信仰 生殖崇拜

    一、泰山娘娘传说及其多版本性

    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无限君。“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如下说法:

    其一、她的前身是玉女。据说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雕像,到了五代,大殿塌圮,金童风化,玉女则掉进池中。宋朝时,真宗到泰山封禅,来到池边洗手,忽然冒出一个石人。真宗派人捞出,洗干净一看,正是玉女雕像。于是真宗下令在泰山建祠供祀,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碧霞元君祠扩建升格为碧霞灵佑宫,清朝时又改回。

    其二、碧霞元君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个仙女。说是黄帝建岱岳观时,曾派七位仙女去冠羽衣,迎接西昆仑真人。其中一位仙女随真人刻苦修行,终于得道,成为碧霞元君。

    其三、《玉女卷》说,汉明帝时有个大善人叫石守道,他的太太金氏生了个女神童,慧颖无比,3岁知人伦;7岁通晓诸法,日夜礼拜西王母;14岁得曹仙长指点,入泰山黄花洞修炼,道成飞升,做了碧霞元君。

    其四、道教称碧霞元君乃应九所生,受玉帝之命,封为天仙,统摄岳府神兵,遍察人间善恶。这是道教赋于这位女仙的护国庇民的职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以上诸说,以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之女的说法最为流行。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

    为何民间对于一个从头到尾都是莫须有的虚构的女子会如此感兴趣,对这“仙女”的身份的“求证”会有如此之多的传说呢?我想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祈求多子多孙、看重子嗣传承的心理,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香火兴旺”的民族传统——“泰”字在《易经·泰卦》彖传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岱居本位,其色惟碧,东方主生,一本乎刊元之资生万物”,就是说这位女神“滋生万物”,主生,所以民间又把她视为“送子娘娘”。以后,这位最初的女山神逐渐衍变为具有送子、护儿、疗疾,乃至保佑婚配、农耕、经商、行旅等多种功能的“泰山老娘娘”(民间俗称)。

    而类似泰山娘娘的主宰生育的女神及其相关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如王母娘娘(西王母)、天妃娘娘(妈祖)、催生娘、九天玄女等等,并亲切地专门称这些女神为“生育神”。人们更是修建了成千成万的供奉这些娘娘的娘娘庙。以北京为例,过去的娘娘庙有40来座,总数排在关帝庙、观音庙、土地庙、真武庙之后,名列第四(关帝庙、观音庙数字十分接近,可并列第一)。而这些庙宇的修建都是为了满足广大妇女特别是人们生子欲望的需要。以上种种都无不更加凸现了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重视生育,对子嗣繁衍极大崇拜的民族心理。

    二、女娲造人神话及周、商祖先传说

    (一)女娲造人神话

    女娲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从各种神话中看,她似乎有三大功劳。一是据《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断绝。”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二是造人,《说文解字》:“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三是传说她和伏羲实行兄妹婚,生殖全人类,然后又废除兄妹婚,制定婚礼,《路史·后纪》:“是祀为高之神。”

    “在这个世界上,亿万年来,曾经存在过许多生物,有些生物延续至今,而有些生物则绝种了,灭亡了。任何生物要能延续下去,最基本的应有两个条件,一是怎样维持自身的生存(对动物来说首要的是饮食),二是怎样繁衍后代(对动物来说是交配)。” ——黑格尔

    黑格尔的以上论断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他说的生殖崇拜“主要地在印度得到发展”则并不尽然。在生殖崇拜的问题上,中国是最重视、最强调、最根深蒂固的民族和国家之一,这种影响甚至直到今天,也许,只不过是把对“生殖”的崇拜变为对“生育”的重视而已。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说:“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古代的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如何?后人可以通过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神话、古岩画、性文物及象征物以及形形色色有关的风俗习惯而窥其一斑。

    回过头来看女娲造人神话。女娲三大功劳,除第一外都和生殖崇拜有直接关系。人都是女娲造出来的,女娲蹲在黄土地上,用黄土掺和了水,仿照自己的形貌造出了一个个小人,这就是人类的第一代。后来,女娲感到工作速度太慢了,于是扯下一根藤条,把它沾满泥浆,然后挥舞它,使点点泥浆洒在地上,转变成人,就这样,她使人类很快繁殖起来了。

    再看女娲神话,据说,我国河南省淮阳县是女娲的故乡,几千年来,该地流传一种被称作“泥泥狗”的艺术品,是以土捏成、黑底彩绘的一些人与动物,有的很抽象地作交配状,有的身上彩绘了十分夸大的女阴。这是女娲抟土造人之风的流传,当地民众称它们是“性玩具”。

    而这类“性玩具”就类似于,也许就源于中国古代的性文物和象征物。而这些遗留文物,已发现的最早者可追溯至整个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前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并在汉、唐之际仍有出现。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崇拜生殖、好多子嗣的生育信仰和民族心理。

    (二)周、商祖先传说

    商、周的始祖,一方面记载说他们出自帝喾,另一方面又说,他们“无父而生”[1]。商代的女祖简狄,春天在河边行浴时吃了一个玄鸟的蛋,受孕而生契。周代的祖先稷小名叫弃,《史记·周本纪》载女祖姜嫄在一次野外活动中遇“大人迹”,“践之而身动如孕者”。据周人讲史诗《大雅·生民》,这位来路不明而“先生如达”的周弃,一生下来就被“置之隘巷”、“置之平林”和“置之寒冰”。商的祖先是鸟的儿子,周的祖先是履大脚印而生,都是没有父亲。可是《礼记》和包括《史记》、《世本》等在内的不少文献,又有另外的传说:这两个女子都有丈夫,那就是帝喾高辛氏。而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甚至认为,甲骨文屡次出现的“*”字,即帝喾。

    初看两样传说实在矛盾,其实不然。两种貌似互相抵触的说法,各自言说着这些族群不同时期的历史经历。商、周始祖无父而生的传说,解释的是两个族群的起源,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正是原始时代的写照。原始初民于是创造了姜这个大地女神的形象。她生育的儿子以谷物“稷”命名,后来堆土而成的“社”演化为土地神,大地所生的“稷”演化为谷神,“社”和“稷”连在一起称为“社稷”,象征社会和以后的国家,从而表现了对土地的崇拜。

    当然,土地崇拜并不完全体现中华民族生育信仰的传统心理,也并不都是生殖崇拜。它首先和初民对山岳、河流等地面具体自然物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出现农业以后,又和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认为土地是滋养万物的伟大力量,从而进一步地敬畏它、崇拜它。以后,他们又把女性的生育和土地的出产联系起来,认为女性的生育和大地生长出草木一样,并希望人口繁衍如同大地生长草木那样郁郁葱葱。于是,土地崇拜又是生殖崇拜的延续。所以,中华民族自古对土地的崇拜,从另一面也体现了子孙多福的生育信仰。

    三、生育信仰传说之现世新体验

    (一)传说之人为诠释

    中华民族生育信仰的传说内容丰富,而人们对其的诠释亦表现独特,影响深远。可谓“传说盛行于远古,遗风犹存于今日”。这些遗风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最为彰显。今天,在他们的祭祀礼仪、原始宗教、绘画、造型艺术、舞蹈、神话传说、民俗事项中,都为我们传递了这一古老信仰或显或秘的信息。生育信仰在盛行于大江南北的少数民族祭祀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普遍、浓烈、质朴和率真。反映这一信仰的“活化石”遍及各民族地区。

    流行于青海同仁县浪加亚日村的藏族在六月祈年报祭活动中,除例行的请神、娱神傩仪外,还加入了求子内容。届时,由一位法师(男子)左手持一高约30厘米的木雕裸女像龙女阿妈(当地称“阿妈勒毛”),右手举一长约20厘米的木雕阳具,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边舞边做二物交媾状。狂舞中法师(舞者)突然用阳具向与之默契的求子妇女裆部频频点指,以祈受冲得子。龙女和阳具事先都浸在装有甜醅(用麦子做成的酒酿)的桶中,以形似受孕的精液。还有的村子在表演“神鼓舞”时,法师面四方泼洒醅水,边念咒语,边将阳具抛在地上,寓意男女交媾事,不仅求人丁兴旺,也祈农业丰稔。

    迎福驱邪是巫傩活动的主旨,而获得勃发的生育能力常常是重要的内容。它以原生的风貌告诉我们,生育活动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庄严、神圣的大事。对性器的崇拜以文化的手段给予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人类古老交感巫术的遗影,无疑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神树前求子的习俗是基于树有生命的观念而形成的。拉施特《史集》中曾经记述了关于维吾尔人的卜古汗诞生于树木的神话。新疆特克斯县柯克苏地方有一温泉,旁边有一棵古老的树,有些求子者带来婴儿摇车的小模型,摆在树前,祈求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韩国也有类似这种习俗。如,济州岛本乡堂村前有一棵神树,并用石头围起来,石墙以内都是圣地,村里的妇女们往往来此求子。

    (二)麒麟传说之古今诠释

    麒麟是上古中国人最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它们的出现表示带来幸福。因此,那时的人们希望麒麟总是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光明,而辟除不祥。当上古时代的这种信仰被传承下来的同时,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义也随之被广大民众公认且牢牢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种意念的象征,某种意境的表现,某种力量的显示,并启发人们的想像,引导人们的精神去契合某种意念,进入一种特定的境界,给人们以希望、安慰和某种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希望早立子嗣,多生儿女,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并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视为最大的不孝。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论从妇女怀孕,还是到婴儿降生、百晬儿,及其他庆贺活动,无不体现出人们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在民间,人们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于是,以“麒麟送子”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见于图画、祝祷之语,而且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贵子,子孙贤德。

    如果说远古造人神话、近古婚育传说,以中华民族婴孩和成长阶段代言人的身份,给我们呈现出中国人近乎神迷的生殖崇拜和生育信仰,从而近似充分地向世人揭示了自古“无风不起浪”的十三亿人口的“合理性”——民族传承的心理。那么,对远古传说的当今新演绎,则将这缘由进一步完善,更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口现状之民族渊源——华夏民族对繁衍传承的无限膜拜。

    小结

    透过从古至今的神话、传说,再看生育生殖的信仰、崇拜,虽然丁克等观念已不再新鲜,虽然实行计划生育已多年,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深植于民族的根的东西——对子嗣、对家族、对血缘潜性的认同与膜拜,追求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民族心理——仍在并将继续推进中国人口的迸进,加上13亿庞大基数的客观现实,我们很难下肯定的判断:某一天,中国人——一个不求来世只求今生,不信上帝只信自己的民族——不会像恐龙一样“独占”地球。如果说现在的13亿人口是这种传统民族心理数千年来由量变引起的第一次质变的话,谁也不敢肯定,N年后,不会出现第二次质变的爆发。而那时也许不是“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而是“地球上有人的地方都是中国人”,而尼采的寓言也许将真正成为现实——上帝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3]张紫晨.中国民俗风情揽胜.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4]宋兆麟.中国民间神像.学苑出版社,1996年.

    [5]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6]马书田.中国人的神灵世界.九州出版社,2002年.

    [7]马林诺夫斯基.李安宅译.巫术,宗教科学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

    相关热词搜索: 生育 中国人口 信仰 现状 古代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