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万事都有阳与阴

    时间:2020-04-25 08:04: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赵焰,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彼岸》《异瞳》《无常》,中短篇小说集《与眼镜蛇同行》,历史传记文学晚清民国四部曲(《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袁世凯》《晚清之后是民国》),文化散文集《思想徽州》《行走新安江》《千年徽州梦》《风掠过淮河长江》,电影随笔集《人性边缘的忧伤》,散文集《此生彼爱野狐禅》等30多部。安徽文艺社已推出“赵焰文集卷一:徽州文化散文精编,赵焰文集卷二:散文随笔精编,赵焰文集卷三:长篇小说精编”。

    《红楼梦》的“空”

    《红楼梦》都被人说烂了。我一直犹豫要不要说《红楼梦》,担心佛头着粪,画蛇添足。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大着胆子说一说。这种方式有点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男孩,没有什么智慧,也没什么机心,就是实话实说。因为《红楼梦》本来不复杂,是人为地搞复杂了,也人为地偶像化了。文学艺术,只值得欣赏和尊敬,不值得膜拜,它只是此岸的波光潋滟,并不是真正的彼岸之光。

    《红楼梦》是什么书?就是一本“劝言之书”,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对世俗大众有启迪意义的书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一个“石头记”,就是癞头和尚、跛足道士等人做的一个“局”,石头一记,南柯一梦。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它其实是很简单的“醒世良言”。《红楼梦》的主题,跟“佛经”一样,宣扬的其实是一个“空”字——“红楼一梦,空空如也”;两个主人公,贾宝玉是“多情乃佛心”,林黛玉是“不俗即仙骨”。

    很多人读佛经读不下去,也读不懂,怎么办?可以看《红楼梦》。《心经》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红楼梦》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自色悟空,因空见色。当然,《红楼梦》是经典小说,有大观园的描写和生活故事,有宝黛二人的缠绵爱情等等。不过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就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形容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什么意思?是说大观园也好,贾府也好,就像开满鲜花的树林,虽然很美丽,却有悲凉之雾在流动。鲁迅写这一段话,应该想到日本上野的樱花。樱花美丽绝伦,可是花期很短,只有几天。花的命运,跟人的命运很相似。以“花季少女”来形容人,不仅是说美丽,也是说美丽的短暂。

    鲁迅这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与其说他是深刻,不如说他是单纯。鲁迅看人睹事,不敷衍,很难确,很犀利,有勇气,干净利落就抓住核心。他看出了《红楼梦》最美的地方,也看出了《红楼梦》最本质的地方。

    鲁迅一段话,还意味着《红楼梦》写得好,写出了那种缥缥缈缈雾气腾腾的东西。古语说“秋水文章不染尘”,就是这个意思。好文章不是春水,而是一脉秋水:不是丰腴温暖,而是萧瑟寒瘦,有高蹈、清雅、幽远风格。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类的本质,就是迷蒙苍茫的。文学作品,能触碰到丢失的记忆密码,引起心灵深处的战栗,就是好东西。

    《红楼梦》成书是清初,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书籍,最大的功劳当属胡适。胡适之前,《红楼梦》虽有一定的名气,不过社会上很难看到。《红楼梦》在清朝基本是禁书,甫一问世,就被束之高阁,几经反复,到民国时已基本看不见。为什么?清朝是马上民族统治,心灵简单粗暴,二百多年的文学作品,总体上格局狭窄,气象局促,精气神都很低迷。《红楼梦》是一个特例,是上承宋明的结果。胡适进了北京大学之后,从众多的古代著作中,发现了这一本书独特的价值,大力推广,又加以考证,使这一部小说很快闻名遐迩。

    胡适考证出了什么呢?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还考证出了曹雪芹的身世: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三代四人共做了五十八年的江宁织造。胡适还大胆提出了《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写的。理由有很多,方言的运用,即是证据之一,比如说“我们”和“咱们”:曹雪芹生长在北京,前八十回中,“咱们”和“我们”运用得很正确,“咱们”包括“我们”,“我们”不一定包括“你”那一部分;后四十回,“咱们”和“我们”经常生涩,屡现破绽。为什么?因为曹雪芹是北京人,北方人对“咱们”“我们”运用自如,而高鹗是杭州人,江南人哪知道分辨“咱们”和“我们”呢?

    考证就像破案,不仅需推理、逻辑、物据、人据,还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很多文人当不了侦探,只好在考证中过福尔摩斯和波洛的瘾。胡适就是这样,由胡适对《红楼梦》《水经注》、戴震等人的考证,既可看出胡适的智商和情商,还能看出胡适的顽劣童心。好奇心,是童心的一种,也是元气的一种,对于一个人的出息,是很重要的。

    奇怪的是,晚年的胡适对于《红楼梦》的评价并不高,认为“《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地描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他的见解与文学技术当然不会高明哪儿去。他描写人物,确有相当的细腻、深刻,都只是因为他的天才高……我向来感觉,《红楼梦》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红楼梦》比不上《海上花列传》,也比不上《老残游记》”。

    胡适对《红楼梦》评价为什么不高?跟胡适的性格、爱好及认识有关。《红楼梦》的主题是佛禅,胡适自小生活在刻板规矩的徽州,留学后又受杜威影响,思维方式上偏重实证,思维和行为中正平和,过于实在,对于佛道的虚玄风格,兴趣不大。胡适佛学造诣稍弱,曾说禅宗南宗的不立文字和顿悟,是为了吸引不识字的俗世信徒,一时激起“公愤”,有人以“无知无畏”加以抨击。

    五四那一代学人,有“开天辟地”之情懷,在学术上也有“革命精神”,虽然刀砍斧劈斩钉截铁,却也流于浮躁后劲不足。胡适写《中国哲学史》,只写了半部,下半部写不出了;写《四十自述》,写到十九岁,就没有继续下去了。为什么?要做的事太多,都比写书重要,难以专心做下去。也有人以为喜欢实证考据、执着于循理的胡适对中国的佛教禅宗找不到感觉,一说,就是外行话。这一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张爱玲也是,一本《红楼梦魇》,将宁国府、荣国府以及大观园里的人物关系,剖析得淋漓尽致。可是涉及到主题,因为缺少宗教情感和体验,还是隔了一层。

    《红楼梦》是借助于大观园说佛理,如果不太懂佛,就谈不上明白《红楼梦》,不明白贾府和大观园。这一个热热闹闹的地方,其实只是意指从虚空到虚空的一个站点。大观园的一干人,都是太虚幻境的一帮物件投胎下凡的,像贾宝玉,就是灵河岸边修行的一块石头;林黛玉呢,是灵河岸边一株跟石头有缘分的绛珠草,下凡的目的,就是把这块石头曾经灌溉她的水,用眼泪全部還掉。不要以为贾宝玉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其实他是一个很智慧的人。智慧不是聪明,聪明是就事论事,可以破解一个点,也可以延伸成为一条线,可是它无法形成一个面。在大观园,贾宝玉不是最聪明的,他身边的女孩子,像薛宝钗、林黛玉等人,一个个都比他聪明,可是她们的“慧根”都不如贾宝玉。贾宝玉的身上有很多“生而知之”的东西,像一泓静水一样,具有非凡的觉知能力。他对形而上有感知,有恻隐之心,也有悲悯之心,这都是慧根充沛的表现。贾宝玉对谁都好,对谁都动真情,那是因为他无比善良。汤显祖说“智极成圣,情极成佛”,什么意思?是说圣人其实是最智慧的,至于佛呢,其实是最多情的。

    《红楼梦》第二回,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表达了贾宝玉的观点:“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五十九回里,曹雪芹又借春燕之口,表达了贾宝玉的观点:“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成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女孩子为什么由“无价之宝珠”变成“死鱼眼睛”?还是受男人影响的缘故。

    贾宝玉以为女性在精神上高过男性,说得很好。男人是社会之物,社会脏乱差,男人首当其冲会受影响,变得昏庸油腻,不伦不类,无可救药。女性远离社会,相对安静,浑于天然,更葆有天性当中的美好。大观园中一干女性,之所以聪明善良,实在是远离社会功利之故。这一点不像当代,不仅男性糜烂油腻,女性也是物质化过度,难以干净纯良,很多都成这个那个“婊”,林黛玉、薛宝钗之类的古典美人,已基本找不到了。

    《红楼梦》的立场是什么?很明显,扬佛抑儒抑道抑世俗。《红楼梦》中,贾宝玉一听到四书五经就头痛。四书五经是什么?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贾宝玉的父亲叫贾政,可以说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贾政”什么意思?就是“假正经”。儒家自汉之后,是有虚伪性的,为什么?因为道德提倡太多,要求太多,规矩太多,可敬不可亲,很多道德规矩违背人性,根本做不了。做不了怎么办?只好装。人一装,就假正经了。

    佛教呢,从不端着,讲的全是人生的大实话,可敬又可亲,让人信任。《红楼梦》中的高人,像空空大士、渺渺真人、茫茫大士、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等,都是老庄与佛教里面的人,看起来有些不正经,也有些旁门左道,可是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治世间的毛病,要批判和嘲弄儒家的“假正经”。

    《红楼梦》是另一种形式的佛经,目的就是让人去“悟”。悟什么?悟出一个“空”字来。先是悟出“空”,随后“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心”,是我的本质;“性”,是世界的本质。明白我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是一样的,是一个东西,是所谓“心物一元”。这是佛教的真谛。

    《红楼梦》中,随处都有这种“空”的观念。比如说《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标题对仗是很严谨的:“贾元春”对“秦鲸卿”;“才选”对“夭逝”;“凤藻宫”对“黄泉路”。对仗是外部的,是和谐的;内部呢,却是巨大的反差:一是“生”与“死”反差;二是“荣”与“寂”的反差——一边是贾府的贾元春绚烂到了极盛,因才情貌美被选凤藻宫,封为贵妃;另一边呢,是秦可卿十六岁的弟弟秦钟,刚刚跟小尼姑发生一场爱情受阻,早早地夭折。整部《红楼梦》一直有这样的对比,绚烂到极致,也悲凉到极致。它让读者悟什么?悟人生的残酷和无常。

    说《红楼梦》是佛经,还因为《红楼梦》每一页都有“贾”字,那是要提醒你,这本书其实是假的,叙述得虽然好看、好玩,却都是无常幻影,都是“假”的。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了,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啊!现在很多人解释《红楼梦》,有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题咏派等,还有把《红楼梦》说成是阶级斗争的,说焦大是无产阶级,林黛玉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不会喜欢资产阶段的……解读到了这个阶段,已接近扯淡了。这不是其他,就是“我执”,以妄念念天下,天下皆妄念也。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读《红楼梦》,会有一万个贾宝玉。一部作品能得到如此丰富的诠释,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话虽如此说,“最真实的贾宝玉”,只有一个,这是一定要明白的。

    贾宝玉最后有没有证得“空”?不知道。王国维《红楼梦研究》里,有石破天惊的大怀疑,以为释迦、基督最终解脱与否,尚在不可知之数。不过我以为,悟空是一回事,解脱又是另一回事。出家是破了幻象的“圆”,去重新建立一个圆满。这一个圆满,传统佛学以为入了不生不死,不寂不灭。可是佛学发展到当今,已有更为现代的解释,即宗萨仁波切所说的:大圆满是——你敢不敢承认自己其实就是个混蛋?敢不敢去直面自己内心那些你以为肮脏的欲望和恶念?敢不敢如实地把自己从里到外的一切晾出来,完全裸露暴晒?敢不敢打破一切对与不对的界限,而树立起本然清净的定解?

    如此解释,石破天惊,有现代性,跟现代人文精神对人性的解剖接轨,也有“两元论”的意味:人的身上,有上帝成分,也有魔鬼成分。人遭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敢不敢承认自己身上有魔鬼并与自身的魔鬼作斗争。

    《红楼梦》的好,还在于有哲学性。中国古典文学,有哲学性的很少,尤其是小说,多是市井故事。文学相对浅薄,哲学相对深厚。文学,是光泽;哲学,是骨骼;宗教,是灵魂。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缺失哲学性,等于缺少骨架,站立不起来。《红楼梦》的哲学性,就是那首通贯全篇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一哲学性,是看透了世界,也参透了玄理。“红楼”一梦,不只是“红楼”一梦,它也是大千世界的梦。

    相关热词搜索: 都有 万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