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变异学视域下的《哈姆雷特》与《夜宴》

    时间:2020-08-15 07:55: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通过电影《夜宴》与《哈姆雷特》异同分析和对观众的评价,采用变异学中异质文明的沟通和对话的视角看待二者不同,挖掘跨民族文化交往中文学变异的事实,能够更好地推动不同民族文学的跨文化沟通对话和交融互补。

    关键词:变异学 《哈姆雷特》 《夜宴》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 of Cultural Variations on Hamlet and The Banquet

    TAN Jun

    (Anhui University Anhui•Hefei 23003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lm "The Banquet" and "Hamlet" and evaluate the audience’s views. The differences are focused on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of heterogeneity from variation perspective, so as to find the factors across n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 literature, and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of literature and blend complementary.

    Key words: Variation; Hamlet; The Banquet

    一、《夜宴》与《哈姆雷特》共同点及观众反应

    电影《夜宴》和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之间,是否做到了全部复制呢?首先说说它们人物设置上的平行对应关系,影片中的太子无鸾与《哈姆雷特》中的王子哈姆雷特对应;婉后与王后乔特鲁德对应;无鸾的叔父厉帝与哈姆雷特的叔父克牢狄斯对应;青女与奥菲利娅对应。次要人物也存在对应关系。其次,两者在情节设置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两部作品的剧情均为叔父受情欲和权欲指使以毒弑兄篡夺王位, 娶兄嫂立为王后发生乱伦,年轻的王子身陷危难为父报仇。一些小细节:如以戏的方式来察言观色、刀上涂毒、王子被误杀等都有雷同。另外,《夜宴》与《哈姆雷特》都展示了纷乱的时代背景:小人得志,奸佞当道,分裂与战争是当时的时代主题。《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2世纪的丹麦,当时的时代,用剧本中哈姆雷特的话说就是——“丹麦是一所牢笼”“(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笼,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夜宴》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五代十国,如片头所说,那也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国与国之间连年战争,皇帝与大臣血腥角力,甚至皇室内部父子兄弟间也会彼此杀戮。

    把《夜宴》称作是东方的《哈姆雷特》,虽然从表面上看《夜宴》的确有点《哈姆雷特》的味道,但事实上二者却存在着很多的差别,《夜宴》上演后受到观众的严厉批评:

    观点一:《夜宴》移植经典莎剧,以王后为重心讲述了女性版的《哈姆雷特》,但影片在放弃王子的视角后,却未能给王后的行为找到有说服力的依据,未能建构起为观众认同的王后故事,反而造成了影片的故事断裂,主题含混,人物迷失等一系列弊端,最终导致观众对影片情感的疏离,使该片重蹈了大片高票房低口碑的命运。创新变成了败笔。

    观点二:《夜宴》只是对《哈姆雷特》形式上拙劣的摹仿。

    观点三:二者却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哈姆雷特》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而《夜宴》自始至终则充满阴谋、恐怖、仇杀、荒诞和搞笑,缺乏任何可以称之为“崇高”的因素。

    二、“求同”思维下的责难

    责难者从影响研究的实证主义立场出发,抱定的是“求同”的思维模式。电影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变成依葫芦画瓢,电影文学不能偏离原文学,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进行改编电影文学的存在意义也就烟消云散了。

    其一,他们站在原文本《哈姆雷特》的立场上考察《夜宴》中人物形象、主题、观念和故事情节与原文的不同,无视接受者的主观判断和对源文本的筛选、过滤和改造,偏偏要求中国的电影也得有基督教思想,导致电影文本解读的僵化模式:在两种文本之间追求的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客观价值完全对等,阻碍了电影文学的发展。

    其二,文化视域的封闭模式。显然抹杀了不同文化语境下文学《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差异性,忽视了文学交流中差异性的碰撞带给文学的异样面貌,这种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异质文化完全一致,必然导致文学发展的停滞状态。

    其三,《哈姆雷特》接受者一方对他国文学有选择吸纳、改造及转化。文学输入国对输出国的文学并非照单全收,而是有选择的吸收,甚至是带着强烈主观意愿的转化和改变。如著名学者韦斯坦因早就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影响都不是直接的潜出或潜入,逐字逐句模仿的例子少而又少,绝大多数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都表现为创造性的转变。”《夜宴》正是《哈姆雷特》在中国的过滤、改造、转化和有选择的吸纳。

    三、变异学视域下的《夜宴》

    电影《夜宴》与《哈姆雷特》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影子与原型的关系,而是体现出了异质文化背景下“中国式哈姆雷特”的困惑与思考。《哈姆雷特》流传到中国,受中国文化影响发生变化,《夜宴》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哈姆雷特》的丰富与发展,体现出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命题的思索。《夜宴》批评者无视文本背后文学交流双方文化的特异面貌,没有看到《哈姆雷特》转变为《夜宴》就是文学交往中产生变异的现象,这种变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交流双方在文化哲学观、思想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变异学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探究文学现象变异的内在规律性所在。对于文本输出国和输入国基于异质性上的平等观照是文学变异学的思想核心。变异学视域下的比较文学试图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观照文学交往过程中的流传变异现象,这必将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跨文化、跨民族交往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学的异质性,使我们在进行影响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探究源文本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能够展现在异族文明作用下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特异面貌。

    首先,观众站在《哈姆雷特》的立场上考察《夜宴》中人物形象、主题、观念和故事情节与原文的不同,无视接受者的主观判断和对源文本的筛选、过滤和改造,容易形成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而变异学视域下的影响研究打破了西方文化独语的局面,走向了多种文本间的平等互动对话研究,逐步消解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变异学视域下的影响研究则是建立在文化异质性基础上的双向观照。把《哈姆雷特》与《夜宴》放在平等位置下观照。在文学交流中变异性的事实普遍存在的情形下,变异学需要在考察文本输入国对源文本进行过滤和转变的实际过程中,一方面深刻体认源文本《哈姆雷特》所蕴涵的文化特质,另一方面积极探究转化后的文本背后所潜藏的文化动因、历史语境、意识形态背景等,这样,在文本研究的过程中就构筑起《哈姆雷特》与《夜宴》互动对话的平台,使得文本交流双方都能平等参与到文本的建构中。

    其次,通过对文本变异过程的发掘,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审视不同文化的异质性,推动文学乃至文化的交融和互补,进而扭转文化保守主义的倾向。不仅如此,对话双方的参与发生变异时,也就意味着不论是文本放送国还是输入国都拥有了一次文化扩容的机会,因为变异后的文本《夜宴》不可避免地交织着本土文化和他国文化双重特征,于是自身文化因为吸纳了异族成分而使自己的界域扩大了,而他国文化也因此渗透进了异样的血液,这种视域融合的局面促使不同民族的文学传统得以延续和提升。

    再次,变异学视域下的影响研究能够使比较文学更好地在文学审美与文化寻根间架通桥梁。以文学审美为中心、以文化探源为路径的批评范式很好地在文学与文化之间寻找到了一条汇合的通途。

    总之,变异学打破了以作者和《哈姆雷特》原文文本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范式,把研究的维度指向了读者和电影编者,着力考察读者的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对文本的认知、接受甚至重构,从而彻底改变人们以往对文本进行纯客观主义研究的认知体系。

    四、结语

    《夜宴》不仅利用电影的优势把《哈姆雷特》的经典本质保留,同时又使得影片接近当代大众的口味,这是作为《哈姆雷特》的改编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表现。然而,想跨越文化的鸿沟,尽可能地降低观众理解故事的难度,选择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哈姆雷特》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产方式,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性格。必然产生交互的碰撞,或相应或相违,我们只所以研究这种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取长补短,开创平等对话的空间,既不是一味去迎合,也不是无原则的扭曲,而是在一种精神碰撞中实现审美的和谐交融。

    参考文献:

    [1] 史志康.《哈姆雷特》与《夜宴》的人物分析[J].经典与时尚.2007(12).

    [2] 盛和煜.夜宴[M].北京:中华书局,2006(8).

    [3]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83.

    [4] 姚凌燕. 经典文本的现代演绎-论莎剧哈姆雷特的电影改编[J].艺术百家.2005.

    [ 5] 罗吉曼威尔,史正译.莎士比亚与电影[M].北京:电影出版社,1985(13).

    [6] 苏义,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产生原因初探[J].学理论.2009(10).

    责任编辑:琰 柽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变异 夜宴 哈姆雷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