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形神毕肖画人物

    时间:2020-08-17 07:56: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人物描写在作文中运用很普遍,其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人物描写要力求做到具体生动,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离不开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语言描写;间接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缤纷世界,茫茫人海,匆匆行人,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如何去将一张张个性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对于学生来说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话说:“画人画虎,难画骨。”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 “骨”,即表现人物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这离不开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笔者在诸多描写方法中选取语言描写、间接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加以简要分析。

    一、如何进行语言描写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反映人物心声的语言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行语言描写,应该立足于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张扬出人物的个性 。

    (二)语言描写显身份——个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听后马上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臭狗屁。”

    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相当精彩:秀才是读书人,讲究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溜须拍马,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衣食无忧,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因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就不同。俗话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所说的话都要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

    (二)小小话语见精神——传神

    有这样一个片段: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

    短短几句,意思明了,但描写显得单调乏味,人物形象模糊。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修改后的语段变成这样: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语言描写,将捣乱鬼董小天惹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腔滑调,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都描写得活灵活现。

    语言描写中渗透着人物内在的神韵,传达着人物的精、气、神。语言描写的实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道德品质。所以,语言贵在传神。

    (三)灵活多变好处多——灵动

    语言描写有几种形式——说在话前,说在话后,说在话中,有话无说。我们来看两组对话:

    材料一:老槐树支起绿蓬伞,挡住热辣辣的阳光。我和李华坐在树荫下做着数学作业。我问:“李华,第四题会做吗?”李华说:“会!”我说:“你给我讲讲吧,我不会做。”李华说:“再想想,实在不会我再给你讲。”我说:“好!”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着。

    材料二:老槐树支起绿蓬伞,挡住热辣辣的阳光。我和李华坐在树荫下做着数学作业。我问:“李华,第四题会做吗?”“会!”李华说。“你给我讲讲吧,我不会做。”“再想想。”李华说,“实在不会再给你讲。”“好!”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着。

    一读完我们就会发现材料二比材料一生动,因为它在句法上写活用活,语言也就灵动起来了。所以在平时的写作中语言描写句法上不能一尘不变,要灵活运用,这样就会使语言生动形象,避免枯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四)修饰方法巧运用——丰富

    为了让人物的语言灵动,还要注意在语言描写时运用恰当的修饰。我们来

    比较下列两段语言描写:

    材料一:参加“海选”的妹妹回来了

    “你被选上了吗?”我问她。

    “嗯!”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

    “因为角色。”

    “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

    材料二:“砰!”门被重重地踹开了,全家顿时愕然。原来是参加“海选”的妹妹回来了,她阴沉着脸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你被选上了吗?”我小心翼翼地问她。

    “嗯!”她气哼哼地蹦出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角色。”她愤愤地答道。

    角色会有什么问题?我有些疑惑,可又不敢去惹她。

    “你的角色是什么?”妈妈上前抚摸着她的头关切地问道。

    “他们让我演狗。”妹妹委屈地趴在妈妈怀里哭道。我们大家面面相觑。

    材料二的对话描写中多了些描写方法,表达效果也截然不同,表意更加丰富了,让人如身临其境。所以在语言描写时可加进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用词、习惯用语。这样,人物的语言就鲜活多了。

    二、如何进行间接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用文字表述描绘出来。它能把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写好,能够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洞悉人物的内心隐秘和感情冲突,从而成功地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人物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笔者着重分析一下这种手法,因为它不仅能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还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性、表现力。一般说来,人物心理间接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神态揭示法

    “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在《故乡》中鲁迅先生这样写中年闰土的神态: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想念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是因为中年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所以开始不敢作声,后来又恭敬地叫了一声“老爷”。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二)行动反映法

    俄国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说:“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往往能传神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因为孔乙己自以为是读书人,打心眼里就瞧不起那些短衣帮,所以对他们的嘲笑丝毫不在意。相反,为了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便将九文大钱一一“排”在柜台上。“排”这一典型动作充分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

    (三)语言对比法

    古语云:“言为心声。”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出不同的话,恰恰透露出人物真实的内心。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是这样通过语言来对比刻画“母亲”的心理的: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母亲回来了。……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前后两次截然相反的话,表现了“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心理特征。

    (四)环境衬托法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总是为刻画人物,反映主题服务的。因此,特定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往往是人物心理的折射。比如鲁迅先生在《社戏》里的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一路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三、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是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描写是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细节亮起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能展示人物的灵魂,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定要选好细节。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二)精心锤炼词语

    要写好 人物细节,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还要精心锤炼,以期以少胜多,做到字字传神,字字经典。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一文,写送我去上学的父亲费力地骑着自行车的情景:

    我坐在后座上可以分明地感觉到他弓着腰,头努力地向前伸着,蹬一下,头一低,蹬一下,头一低,。车龙头有些发花,父亲使劲按住,全身肌肉紧张地绷起来……父亲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气,他就像一名优秀的骑手,正在驯服一匹野马,左拐右拐,一直朝前驶去。

    “弓”“伸”“蹬”“低”“按”“拐”这些动词就准确地写出了父亲爬坡时的艰难,使读者产生共鸣。

    (三)巧妙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鲁迅先生的《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子,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看客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四)努力变换角度

    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也可以变换角度,从“我”的角度来写: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来写细节。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如: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要想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就要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再借助典型细节、斟酌词语、巧妙运用修辞、变换不同角度等方法,这样肯定会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要想使人物形神毕肖绝不止于上述三种描写方法,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必须放飞自由的心灵,让想象充溢灵魂,而决不可循规蹈矩。要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只要不断练习,就一定会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靓丽起来。

    作者:泰兴市实验初中。

    相关热词搜索: 形神 人物 毕肖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