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神秘海域缘何古沉船云集

    时间:2020-08-26 07:53: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随着“南澳一号”抢救性发掘,这片由本岛和22个岛屿组成的南澳岛域,越来越引人注目。据水下考古透露,从珠江口至海南岛这一漫长的南中国海沿岸,探摸共发现约有2000艘古沉船,而偏居东南一隅的南澳岛域,在13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多达200多艘,类同商舶沉船的百慕大三角洲。那么,这片神秘的海域,因何成为古沉船的富集区?

    仅130多平方公里的南澳海域就有200多艘古沉船

    2007年5月的一天,在广东汕头南澳岛附近海域,当地渔民在出海打渔的时候,无意间从海底打捞出了一些青花瓷器,经过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这些瓷器属于明代期间的外销瓷,而且海底有一艘古代沉船。因为这艘沉船发现在汕头的南澳岛海域,考古人员把它命名为“南澳一号”,这条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沉睡在海底?船上还有什么东西?

    “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2009年9月25日改称“南澳一号”。它是一艘明朝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南澳一号’沉船海域‘三点金’区域应有不少古沉船,很有必要进一步摸清水下文物的基本情况。”南澳海防博物馆馆长黄迎涛介绍,南澳海域此前已出水了多个朝代的瓷器。渔民在海上拖网作业也不时从海中捞出盘碗罐子一类的东西。

    “南澳一号”水下考古还在继续。在发掘中,多个谜团能否揭开值得期待。

    谜团一:南澳海域为何吞噬如此多的船舶?

    土生土长的黄迎涛对岛上的地理非常熟悉。他说,南澳海域实际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历史上就有“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的记载。此外,从宋代到明万历年间,南澳都是自由岛,是海运货物的重要集散地,也是过往船舶的补给基地。正因为此,这条繁忙的航路上,极有可能沉没了不少商船。

    从中国东南沿海一路南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陶瓷为最重要交易商品,方圆130多平方公里的南澳岛,恰好扼其咽喉。从发现“南澳一号”的“三点金”(民间对南澳岛乌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的俗称)海面北望,南澳岛77公里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弯曲系数高达0.714。这里礁石密布,尤其是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的暗礁防不胜防,使这片海域成为海难事故的高发地带。这使得整个海岛远望起来,既像一片风中辗转零落的枫叶,又如末代王朝无意间扯落的一幅裙角,孤独地漂浮于汪洋之中。

    谜团二:挖掘中会不会发现新宝物?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大批长期埋藏于淤泥之下的文物得以出水。目前古沉船已发现有约6个舱位,现在基本清理完毕的是一、二号舱的文物。随着发掘进一步深入,埋藏更深的瓷器腐蚀程度轻,品相可能更好。

    有专家认为,从航海角度讲,目前“南澳一号”发掘的瓷器很有可能只是“压舱”用的,非常有可能在后期发掘出档次和质量都非常高的瓷器。

    谜团三:出发地和目的地?

    南澳岛是从广东、福建一带的港口出口必经之地,目前尚不能断定“南澳一号”从南澳还是从漳州等地出发。南澳海域位于海上东亚古航线的十字路口,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印尼等南洋各国,更远可抵达欧洲、非洲。“南澳一号”装载的主要是福建平和窑,据此可判断这艘船肯定不是去欧洲的。此前在东南亚等国发现过大量类似风格的瓷器,船只最可能的行驶方向是东南亚。另外,“南澳一号”出水瓷器中也有在非洲发现的相同文物,按此推理,“南澳一号”的目的地也可能是非洲或印度洋。

    谜团四:身世说法为何多?

    “南澳一号”的身世有多种说法。打捞中曾出水不少铜件,但明朝时是禁止铜等金属出口的。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当时的走私物品,并由此推断“南澳一号”可能是走私船。与此同时,“南澳一号”还出水了不少铁锅,这类铁锅在海底是一摞一摞的,数量很多。按照明律,铁锅在明代也是明确禁止出口的。这些铁锅是如何上了陶瓷船,是公然走私,还是顺便夹带?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孙键表示:“不像是正常的出口贸易行为。”

    就在铜、铁之谜未解之时,海底又发现疑为铁手铳或铁铳炮圆筒状的铁质文物,它是正常贸易船随船配备的武器,还是某种半商半武的海商集团携带的武器,或者就是武装走私船,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耿宝昌表示,明代海盗猖獗,很多商船配有铁铳一类的武器,起一个保护作用,这并不稀奇。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也认为:“出现铁铳不好说就是走私。”

    谜团五:为何会沉睡海底?

    “南澳一号”为何会沉睡海底?专家认为,海上恶劣环境、海盗内讧还有船只超载都可能是原因。古代中国的船只远航一般都有固定的配置,最底下放金银器,中间船舱放银锭、瓷器等,上边放一些铁器,每次远航都尽量装满货物,不少船只铤而走险,吃水太深就可能翻船。“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根据打捞遇到的情况推测,这片海域天气变化莫测,海况复杂,离岸近,“南澳一号”当时也很可能是触礁沉没的。

    目前对“南澳一号”本身的研究仅限于朝向方位和尺寸大小。从探摸情况看,“南澳一号”较为平稳地沉在海底,船型大且完整度较好。随着水下发掘的进一步进行,特别是船体现身后,沉没的原因估计能找到。

    权威对话

    记者:此次“南澳一号”水下考古与我国前几次进行的水下考古相比有什么不同?在考古发掘上有什么难点?

    孙键:(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水下研究员、“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水下沉船被盗捞,文物遭到破坏,于是对水下文物的保护迫在眉睫,要进行抢救性发掘。所不同的是,这次“南澳一号”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前几次相比有些差别。一是这里海底作业比较深,达到27米,水下停留工作时间短,遗址本体位于海底,被海泥所覆盖。该遗址属于近岸遗址,紧邻繁忙的国际水道,北面是台湾海峡南口以及台湾浅滩,周边礁石浅滩密布,海水经过海峡呈放大趋势,海洋流速很大;海水各层的流速不同且不规律;日常潮水为半日潮,每日有两个高平潮、两个低平潮,在平流及流速较低时可开展水下工作,平潮期时间根据潮汐不同,大致有2个小时左右。“南澳一号”水下考古的整体工作不是短时期内能完成的,今年还要继续开展。

    记者: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目前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和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特点?

    孙键:我国历史悠久,在清代以前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所以水下文化遗产丰富是我们的特点。但是,我们水下考古工作开始得稍晚,现在和其他国家相比大体上处于同步发展的水平。考古学本身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更多的是自己的发展,没有具体的指标可比较。一般说来,欧洲和美国的科技发达,他们可以大规模地在较深的海域开展水下作业,但是有许多是科考、探险与捞宝,并不都属于我们所说的考古学范畴。

    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科技手段和保护的理念上。此外,我们国家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属于国家行为;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允许私人介入的。

    记者:在很多人眼中,水下考古是很神秘的,许多人不了解你们所从事的工作,你认为水下考古的意义是什么?

    孙键:水下考古并不神秘,它是文物考古的一部分。中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任何沉船从没入水中的那一刻起,它的历史就相对凝固了,与陆地不同,它很少会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是历史的最好承载体,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水下考古的工作目的与传统考古学基本无异,所不同者唯介质差异而已。另外,我想强调的是,水下考古只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内容之一,并非全部;同时,很多情况下水下考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国际上的理念是原址保护,尽量减少人为的损坏。

    相关热词搜索: 沉船 缘何 海域 云集 神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